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皇帝”明代状元父子杨廷和杨慎为何会从嘉靖帝的恩人变成仇人?

“皇帝”明代状元父子杨廷和杨慎为何会从嘉靖帝的恩人变成仇人?

时间:2022-11-20 08:17:03来源:游万里历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游万里历史的《明代状元父子杨廷和杨慎为何会从嘉靖帝的恩人变成仇人?》,希望大家喜欢。

父亲是政坛常青树,成功完成了正德、嘉庆两任皇帝之间的过渡,儿子是文学史上的佼佼者,一首《临江仙》道尽了历史岁月蹉跎。这对父子就是明朝政坛上的父子双秀杨廷和、杨慎父子。

杨廷和是正德年间的老臣,更是一手把嘉靖皇帝朱厚熜扶上了皇帝的宝座,杨慎作为有拥立之功大臣的儿子,还曾担任嘉靖皇帝的老师。不过让人奇怪的是,嘉靖登基仅仅三年后,就开始严厉打击这父子二人,二人与嘉靖皇帝究竟又有何矛盾呢?

一、风云激荡的正德、嘉靖交替时期

1.叛逆学生朱厚照

正德皇帝朱厚照继位时,不过才15岁,正是青春洋溢的时期,然而他的老师却是古板守矩的杨廷和。

对于杨廷和而言,朱厚照是一个聪明但不好学的学生。史书上对于朱厚照的评价大都是耽于享乐,这一点虽然是事实,但却也不能因此就否认朱厚照的能力。

朱厚照有着极高的语言天赋,对于藏语、梵语以及蒙古语和阿拉伯语都颇有研究,而且这个喜爱打仗的皇帝并不是像土木堡之变中的明英宗一样外强中干,他可是实打实的有着超高的军事天赋。应州之战中,他亲自率军抵御蒙古小王子的入侵,并利用谋略打败蒙古小王子。正因为朱厚照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学生,因此,他对于杨廷和这个老师自然也并不怎么放到眼里,哪怕杨廷和是一个文学奇才。

杨廷和是成都人,成化年间最为年轻的进士,进入翰林院后,杨廷和因主持参与编修《宪宗实录》得到了孝宗皇帝的认可,此后,就被孝宗皇帝安排到朱厚照身边侍读。

2.杨廷和与正德皇帝间的爱恨情仇

正德皇帝朱厚照即位后,朝廷大权一度被太监刘瑾把持,尽管刘瑾多次排挤杨廷和,但有朱厚照庇护,刘瑾对杨廷和也无可奈何。公元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以清君侧为名,试图谋反。杨廷和通过提拔仇钺、彭泽等人,最终大败安化王,成功为朱厚照化解了一次危机。

此后,杨廷和又和时任内阁首辅的李东阳联合,将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集团彻底清除。朱厚照面临的内忧外患在杨廷和的努力下,一扫而净,国家政事重新回归正常的运作之中。

然而有了杨廷和打理内外,这朱厚照可就没正事干了,整天沉湎于豹房之中,同时他还到处认义子,在朝廷上形成了一股不稳定的势力。杨廷和回去守丧的时候,朱厚照更是彻底摆脱了束缚,直接策马关外,导致朝廷失控,远在江西的宁王朱宸濠趁势作乱。

3.宁王之乱

公元1519年,封地在江西的宁王朱宸濠谎称奉孝宗张皇后懿旨,起兵十余万人攻打南京,意图将朱厚照取而代之。朱厚照本就喜欢征战,听说自己的叔叔造反,失望之余,也认为这是一个树功扬名的好机会。

他立即自封大将军,率领军队,誓要亲自将宁王绳之以法。只不过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有一个人居然敢抢他的功劳。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阳明,王阳明当时正在南昌附近的丰城县,听说这消息后,本来应该赶赴福建的他决定留下来为国平叛。由于王阳明对本地官员非常熟悉,因此立即在当地组织力量进行抵御。在王阳明的筹划下,宁王进攻安庆受挫,只能返回南昌,不料半路却被王阳明的伏兵逼迫到鄱阳湖上,一番激战过后,王阳明生擒宁王。

尽管王阳明为国平叛,怎么说都是一件好事。然而事实上,王阳明此举不仅受到了皇帝朱厚照的埋怨,还招惹到了杨廷和。平叛引起皇帝的不满,主要是因为朱厚照本想自己拿下这个功劳,不想却被王阳明给抢了风头。而得罪杨廷和的原因则主要是,王阳明是他的政敌,兵部尚书王琼所举荐,而且此次平反并没有得到朝廷授命,一个地方官员短时间内能联结各地,组建军队,这不得不说是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因此,王阳明并没有从这场平叛中获得应有的嘉奖。

另一方面,朱厚照在班师回京的途中不慎落水,回到北京没多久就去世了。朱厚照走了,但却留下了一个大麻烦,这就是子嗣继承问题。尽管朱厚照沉湎女色,但是已经三十出头的他却并没有子嗣。那么,偌大的明朝基业究竟该由谁继续掌持呢?

二、皇位继承的伦理传统之争

朱厚照去世后,杨廷和得到了孝宗张皇后的支持,开始主持朝政,他先是将朱厚照之前拉起来的一群义子清理出朝廷,随后就奏请张皇后,准备让兴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继承大统,杨廷和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亲自扶持的小皇帝,居然成了自己和儿子杨慎的死对头。

1.杨廷和的打算

朱厚熜来到北京后,表现出极高的天资,杨廷和传授他的知识,他能够很快消化吸收。朱厚熜可以说是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一个优秀帝王的人选,杨廷和也决定将这个小皇帝打造成一个真正的圣明君主,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让其尽快完成继承。

由于杨廷和的授权主要是来源于张太后,于是杨廷和打算让朱厚熜认孝宗皇帝为父,这样一来,他继承朱厚照皇位就符合兄终弟及的原则。这也就意味着,以后朱厚熜称呼自己的父母只能是伯父与伯母,这对于家中独子的朱厚熜而言,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然而杨廷和却派出礼部尚书毛澄联系了60多名大臣共同上书给朱厚熜施压,不过朱厚熜年龄虽小,可脾气却非常倔,怎么都不愿意委屈自己父亲和母亲。

2.朱厚熜破局

就在朱厚熜在和杨廷和干耗时,朱厚熜却从杨廷和起草的朱厚照遗诏中发现了破绽。遗诏中有这么一句:“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嗣皇帝位……”而杨廷和依仗的孝宗张皇后在懿旨中也提到了“迎取兴献王长子厚熜来京,嗣皇帝位”。

这两封诏书中关于皇位继承都用了“嗣”这个词,这个词一般是皇帝同宗之人继承皇位才用的词,一般的皇子继承,都是采用的传位或者继承等字眼。因此,这个用字也表明,朱厚熜是以朱厚照同宗兄弟的身份继承大统的,因此无需再认孝宗皇帝为父,改认自己的父母为伯父、伯母。

朱厚熜的这一观点立马得到了部分礼部官员和其他大臣的认可,然而在杨廷和的坚持下,这些支持此论调的官员悉数被贬。朱厚熜在迎接自己的母亲入京时,坚持以皇太后的礼仪迎接,也遭到了杨廷和的坚决反对。朱厚熜一怒之下,表示愿意放弃皇位,回去侍奉母亲左右,杨廷和这才不得不让步。

朱厚熜继位后,随即将之前支持自己以宗族身份嗣皇帝位的张璁、霍韬等人调回京城,杨廷和眼见自己已经成了新皇帝的眼中钉,于是也激流勇退,回乡致仕。朱厚熜与杨廷和的战斗告一段落,没过多久,他与杨廷和之子杨慎再次爆发冲突。

三、朱厚熜与杨慎的礼仪之争

公元1524年,朱厚熜宣布将生母章圣皇太后之尊号去“本生”二字,以免让后世认为朱厚熜乃是孝宗之子。这一举动立即遭到了朝廷诸多大臣的反对,杨慎更是集结了200多名大臣跪在左顺门请求朱厚熜收回旨意。

当时,朱厚熜就在不远处的文华殿休息,听到左顺门哭声撼天动地,一众大臣高呼太祖高皇帝、孝宗皇帝,朱厚熜极为恼火。面对群臣的挑衅,他并没有服软,直接下令锦衣卫抓人,80多位四品以上官员被全部免职。还有十几个官员直接被庭仗至死。最终,朱厚熜顺利为母亲去掉了尊号里的本生二字。

杨慎因为此次风波,被贬谪到云南永昌,也是在此途中,不胜感慨的杨慎写下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尽管杨慎在政治上失意,不过他却在云南本地专心学问,读书育人,终成明代三才子之一。

结论:朱厚熜与杨廷和父子的矛盾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一段公案。从杨廷和的角度来看,他其实本可以顺利完成皇位交接,而且以其才华和能力,能够为朱厚熜解决不少难题。然而他却坚决要求朱厚熜改认孝宗为生父,以取得皇位继承的合法性,包括后来的杨慎众人为了坚守礼制,不慎鼓动群臣威胁朱厚熜,心高气傲的朱厚熜又怎么可能会忍下这口气。

即便把我们换做朱厚熜的角度去看,明明自己可以合法继承,一众大臣却非要搬出什么旧制,难免有聚众要挟他们孤儿寡母的嫌疑,如果朱厚熜不处以雷霆手段,以后就会被这群文臣所左右。因此杨廷和父子与朱厚熜的斗争可以说是守旧派与改革派的的一场较量。

参考文献:《明世宗实录》

《新编中华历史五千年》

《明史》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