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蜀汉”诸葛亮究竟会不会打仗?李世民对他的评价一针见血,言明要害

“蜀汉”诸葛亮究竟会不会打仗?李世民对他的评价一针见血,言明要害

时间:2022-11-19 17:36:31来源:小羲讲历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小羲讲历史的《诸葛亮究竟会不会打仗?李世民对他的评价一针见血,言明要害》,希望大家喜欢。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近乎神迹一般的存在,不仅仅料事如神,甚至在赤壁之战中还展示了自己的方术,然而这位在演义中近乎是杰克苏的完美男性,长期以来都被人质疑其带兵作战能力究竟如何。毕竟诸葛亮大部分时间但是在中军大帐中指挥,真正的打仗场面不是很多。

诸葛亮26岁出山,号卧龙先生。当时在世间便有着卧龙凤雏第一便可得天下的美誉,足可看出世人对于诸葛亮的推崇。加入刘备集团后,诸葛亮为刘备集团贡献颇多,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后来的汉中王,更没有蜀汉,之所以孙刘两家可以和曹操抗衡,形成三足鼎立的对立局面都是和诸葛亮的谋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一、治世能臣诸葛亮

刘备死后蜀汉政权实质上已经是真正地陷入到内忧外患之中。蜀汉政权本身的构成就是相当复杂的,益州派、荆州派,不仅仅是本地势力根深蒂固,外来势力也不是好惹的。刘备在时尚且凭借皇叔威望可以压住各个派系,刘备射天后若没有诸葛亮,指望刘禅平衡各方势力那蜀汉基本上就可以确认歇菜了。

万幸的是蜀汉有诸葛亮,诸葛亮不但顺利地平衡了各方势力,还保证了蜀汉内部没有发生动乱。不仅如此,诸葛亮还让成都,益州的百姓安居乐业。不单单是守住了蜀中之地,多次击退曹魏的进攻,而且还多次挥师北伐有反击之势,放眼中国历史能做到如此恐怕也只有诸葛亮了。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善于内政。但是诸葛亮并不是仅擅长内政,之所以陈寿记载诸葛亮擅于内政,是因为诸葛亮确实在内政治理方面上卓尔不群。诸葛亮不同于曹操,孙权之流,诸葛亮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理想主义者,担得起国士无双的美名。

要想搞好一个国家的内政,第一位的重要因素就是人才,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推进,再多规划也难以实施。诸葛亮选拔人才不拘资历,不拘地域,其重点关注的是人的品行。

诸如费祎董允等人在诸葛亮麾下很快得到重用,一时间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巴蜀地区的能人志士无一不想为国效力,诸葛亮不但本身就是一位大才,而且诸葛亮善于发现人才也善于运用人才,蜀汉之所以能屹立不倒人才的运用是很重要的因素。

颁布法令依法治蜀,诸葛亮深知内政建设,除了需要得力的人才更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于是诸葛亮亲自制定了蜀汉的国家法典,以法治理蜀汉之地,对于违法行为从严处置。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诸葛亮所惩处的人中,既有亲贵又有功臣,无论什么人一旦触犯刑律,诸葛亮一律严办绝不偏袒。

然而诸葛亮并不是单纯地依靠严刑酷法,而是在教化的基础上实施,在治理蜀汉的过程中更是充满了人性的关怀。诸葛亮的法制包含了劝善从治的一片赤诚,上自王公大臣下自黎民百姓,无不对诸葛亮畏威怀德,心悦诚服。蜀汉也在诸葛亮的治理下政通人和,吏风廉洁,这都为蜀汉政权的维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诸葛亮的内政能力是公认的顶尖水平,但是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一直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认为诸葛亮军事能力有限的人的依据是《三国志》中没有对诸葛亮军事水平的描述,只说诸葛亮擅于内政。况且诸葛亮五次北伐从未成功,《三国志》中更是对北伐做出了“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这样的评论。

其实诸葛亮早在南中之战和夺取益州时,便已经展示了自己的军事能力,若无诸葛亮指挥得当,两场战役不知道要打到何时,胜败更是难料。不仅在实战中诸葛亮证明过自己的能力,而且诸葛亮还撰写了《将苑》这样的兵书,试问留下兵书的人军事水平岂能不过硬?何尝听闻孙子不过是纸上谈兵这样的言论?

诸葛亮不但是出色的军事指挥家还是出色的军事发明家,其发明的诸葛连弩,木牛流马等军事用具侧面推动了中国武器装备的更新。其研究的八阵图阵法,更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战士实力。这些东西可不是坊间传闻,都是在史书中有着明确记载的。

到了唐朝时,有人在唐代之前所有的军事家中选出十位佼佼者入祀武庙。在整个东汉末年,包括三国时期,甚至东晋西晋这百年跨度的时间中,仅有一人入祀武庙,此人既不是关羽张飞,更不是吕布、典韦等公认的名将,而是长期以来被认为专攻内政的诸葛亮入得已祀武庙,足见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多出众。

三、诸葛亮为何没能一统三国

诸葛亮文武全才,对内能将巴蜀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对外能结交东吴共拒曹魏,多次北伐险些兴复汉室。这样优秀的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帮助蜀汉一统三国呢?当真是天意助曹不助刘么?其实并非天意而是客观因素导致的。

唐王李世民曾一语点破这其中的缘由,诸葛亮没能一统三国实在是蜀汉积弱的国力拖了诸葛亮的后腿。其一就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诸葛亮是厉害但是曹魏统一有着司马懿这样的奇才,如果魏国没有这样的大都督想必是难以挡住诸葛亮的北伐大军。

其二就是蜀国国力不足,巴蜀之地虽然算不上贫瘠,但是绝非富饶之地,若想举国北伐那势必会民不聊生,后院起火,在诸葛亮北伐之时不乏朝廷重臣得反对之声就是证明。其三就是交通运输不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的北伐大军所需要的粮草辎重难以快速补给,而且蜀军的人数少且兵力难以及时补充。

四、总结

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曾说过:“诸葛亮得其主却不得其时”。刘备是一个好主公,但是诸葛亮出山之时,中原大势已定,只有南方势力可以抵御曹操,其实在无形之中已经为诸葛亮得悲剧人生埋下伏笔。诸葛亮虽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这蜀汉天下还是没能在其死后留住,实在是令人叹惋。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