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老百姓一天吃三餐,这个习惯从何时开始?在此之前不吃晚饭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知谈历史的《老百姓一天吃三餐,这个习惯从何时开始?在此之前不吃晚饭》,希望大家喜欢。
如果可以穿越,你想回到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相信很多人都考虑过这个问题,而选择宋朝的肯定不在少数,这部分人应该是冲着文化而去,包括宋朝的理学、文学、史学、艺术等等。
有的历史学者称宋朝为“积贫积弱”,本人一直认为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宋朝其实贫的是国库,弱的是军队。
国库贫并不是收入少,而是开支大,最有代表性的开支就是给官员们高俸禄,军队弱的原因在于宋朝国策,从赵匡胤时代开始,宋朝就重文轻武。
事实上,宋朝老百姓相当富足,商品经济也相当发达,相对而言,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物质最富足、政治最宽松、社会最自由的朝代之一。
开篇我们说到宋朝的文化,其实饮食文化也是其中之一,在这里我们不做延伸,只说一日三餐。早在宋代以前,老百姓的饮食习惯以一天两顿为主。
一天两顿饭的时间分别大概是上午9点左右和下午4点左右,古人将上午饭称为“朝食”或“饔”,称下午饭为“飧”或“食”,普通老百姓没有晚饭这一说。
之所以一天两顿,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老百姓不够富裕,也没有更多的粮食,一天两顿能吃饱就知足了,其次,宋代以前大多实行“宵禁”,天黑后不能出门,所以只能早早入睡。
宋朝废除了宵禁制度,老百姓也都很富足,既然没了宵禁,晚上就可以自由活动,活动之前当然还要再吃一顿,由此一日三餐成为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宵禁制度的废除催生了早市和夜市,宋朝早市一般从五更(凌晨3点到5点)开始,一直持续到天亮,夜市一般持续到三更(晚上11点到凌晨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