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中策”刘备想夺取西川,庞统提出上中下三策,为何不直接说出真实想法?

“中策”刘备想夺取西川,庞统提出上中下三策,为何不直接说出真实想法?

时间:2022-11-13 15:16:26来源:谏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谏史的《刘备想夺取西川,庞统提出上中下三策,为何不直接说出真实想法?》,希望大家喜欢。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讲的是刘备欲图西川,征求军师庞统意见。庞统回复:我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悄悄挑选精兵,昼夜极限拉动,可直接拿下成都。理由:刘璋素无武备,神兵天降,可一战而定益州。

中策:杨怀、高沛都是刘璋手下名将,又手握重兵,扼守险关。主公可写信告诉他们,说:荆州军情紧急,需尽快赶回。杨、高必然会轻装来送,趁机捉住他们,可夺取关隘。而后,再一步一步向成都进攻。理由:杨、高2人向来畏惧主公。

若再不采取行动,必然会招来大麻烦。然后,“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那么,为什么刘备不采取上策或者是下策呢?正史没说,《三国演义》给了这么一个答案。刘备:“上策太急、下策太缓,中策合适。”

大概意思就是,刘备不选上策,是担心节奏太快,准备仓促,忙中出错。不要下策在于:我都年过半百,好不容易觅此良机,若就这么撤回荆州,不知还要等到猴年马月啊。因此,便选了中策。事实上,庞统虽然张口就献上3个计策。

但言语之中,本意还是在暗示刘备应选中策。毕竟,其他2策一个太冒险,一个太懈怠,难说有滥竽充数之嫌。那么,为什么庞统不直接提出中策,反而多此一举呢?是为了显得自己很厉害吗?当然不是。其实是一种语言技巧。

一方面通过横向对比,让刘备更清楚地看到方案与方案之间的利弊,更有利于纳谏者赞同自己的真实主张。另一方面,便于缓和下级在教上级做事之嫌,免去了“领导,这件事我来教你哈,应该怎样怎样”的尴尬。

譬如,官渡之战前。田丰坚决反对袁绍立即与曹操展开决战,而是建议采取分兵袭扰的方式,一步一步的消耗、蚕食敌人。倘若当时田丰也假模假式地来个上中下三策,或许以袁绍多谋寡断的性格,听从建议的概率也要大得多。

反过来,若庞统也像田丰那样直截了当,作为主公的刘备没有自己的一个思考、比较和筛选的过程,即使囫囵吞枣的赞同了,后面也难免会出现“先生,之前你说应当先夺关,其实我觉得啊,当时我们直接夺取成都岂不是更快?”

或者中间出现变故,“先生,我早就说了,当时我们应该先退回荆州……”简单地讲,计策是我出的,但最终拍板的,是你领导,你也参与了决策。历史上采取类似方法提建议的还有很多,比如李密向杨玄感献计、商鞅向秦孝公推行变法等等。

从来都不会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商鞅见孝公一共见了四次。到了第四次才搬出法家学说。第一次说的啥?说的是礼乐、仁义那套听了就要打瞌睡的儒家道理。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商鞅对孝公并不了解,需要一个相互熟悉的过程。

觉得这套迂腐?你照田丰那性格,到公司给老板提建议试试。老板:公司最近要搞一个线上直播,你负责弄一下。我:老板,我有3个方案:一是请个明星参与进来,效果最好,预算50万。二是请个网红参加直播,性价比高,预算5万。

三是让前台小张打扮打扮,成本很低,预算5000。老板:上策太急,下策太缓,就中策吧。我:好勒,我马上打个经费申请。老板:等一下,预算记着控制到1万以内。我:啊?这个价格请不来网红啊,估计会影响活动效果的。

老板:有钱请网红不算本事,没钱请来网红那才叫本事。我:……好吧,我试试。(直播现场)老板:屏幕上这两人哪个是网红?我:有网红看见谁是网红那不叫本事,没网红看见网红那才叫本事……好吧,我承认,遇见这样的,好像也没多大用处。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