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唐河”许进安:别了唐河大桥

“唐河”许进安:别了唐河大桥

时间:2022-11-09 10:37:44来源:文化影响力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文化影响力的《许进安:别了唐河大桥》,希望大家喜欢。

唐河县档案馆收藏有一张六十年代唐河大桥的珍贵照片。照片上有三辆汽车自西向东行驶在桥上,还有十几个行人手扶桥北边的栏杆步行,或停下来向北观望,想必他们一定是来看唐河大桥、欣赏唐河景色的。

我第一次通过唐河大桥进城乘坐的就是这种解放牌卡车。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洛阳铝厂工作的堂姐夫回来探亲,驾驶的就是军黄色的解放牌卡车。那时农村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牛车,难得有汽车开到了村里,生产队长就找姐夫商量,想用汽车去城里拉几趟“硝土”。后来才知道,所谓“硝土”其实就是县城老房子扒掉后留下的“土垃圾”,在化肥还不普及的年代,“硝土”是很好的肥料。于是也就有了去看唐河大桥的一次机会。

几十年过去了,大桥对我的震撼至今难忘。

当汽车走在大桥上,往北一看,一条大河从远方奔流而来,又南流而去。车在桥东头停下,下到桥底,只见河面宽阔,河水清澈。当时正是中秋时节,很多人在桥下水中洗澡、嬉戏。有几个小孩在桥北水中一块形似蛤蟆的石头上跳上跳下,身后是溅起的水花和一片笑声。

抬头仰望,只见半圆形的桥身如彩虹一般横跨空中,直插云霄,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的人工建筑。桥拱上还有两个燕子窝,一群燕子喳喳叫着飞来飞去......

第二次看见唐河大桥是八十年代初我到唐河一高上学。后来的几年中,每次回家走在大桥上,心中总是充满喜悦之情。有次课外活动还专门和几个同学在大桥上跑了几个来回。

在河边读书、散步、洗衣服时,都会不由自主向大桥方向张望,桥上是来往不断的车辆和行人。唐河大桥也多次出现的我的日记里。再后来,大桥也无数次出现在我拍摄的各种唐河题材的宣传片、纪录片中。

桥原本是连接、通行,是解决地理隔绝的途径。传统文化中,人们也喜欢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看作是阻隔道路的河水,桥被看作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象征。

《人民画报》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它向世界展示着进取中的中国和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成为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期印总数突破50万册。1960年第四期《人民画报》英文版,上面刊登了唐河大桥建成的照片。

唐河大桥是河南省第一座大跨径混凝土拱桥,也是唐河境内第一座大桥,它跨越唐河东西两岸,沟通了南阳至驻马店、信阳的公路运输,对唐河的工农业发展,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

通车当天,成千上万人从十里八乡赶来目睹大桥的风采。人们第一次行走在据水面七层楼高的桥面上,不免胆颤心惊、头晕目眩。听说我们村里一个胆小的十岁小孩不敢站立,竟然爬过了唐河大桥。

在随后数年中,与大桥合影成了唐河人的一个时尚。有条件的家庭、或回唐河探亲的老乡,都要在大桥前留影,他们一遍遍举起相机,感受着与故乡同在的喜悦。

下图右边这位酷似冯友兰的老人是冯友兰的堂弟冯培兰,1965年,82岁他也在唐河大桥前留下了最后的身影。照片中的小孩是八岁的冯振琦,拍摄者是冯振琦的父亲冯钟俊,冯振琦至今还记得在大桥下拍照的激动心情。

因水有桥,有桥必有景,桥与水遥相呼应,在水乡桥影里能酝酿点点思绪。这张照片后来也为定居海外、满怀乡愁的冯家后人带来了心灵慰藉。

常年住在北大校园的冯友兰先生,书房墙上挂着三幅照片,其中就有唐河大桥,其它两幅分别是祁仪冯家古宅的腊梅树和唐河泗洲塔,它们都是故乡的象征。

唐河大桥的建成不仅拉大了城市框架,优美的造型为唐河县城增添了艺术气质,也对唐河人的精神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唐河大桥俊美的身姿留在了几代唐河人的记忆里,也见证了近年来唐河县城发生的历史巨变。

大桥东头“唐河外滩”林立的高楼群,引领老县城焕发出现代气息。而大桥西部原来荒凉的西大岗,已变成唐河重要的行政文化中心。

唐河博物馆、图书馆、规划馆、美术馆、唐州大剧院、冯友兰纪念馆等文化场馆,正在替代唐河大桥重塑唐河地理的新标志,勾勒出唐河城市发展的新版图,也为唐河的人文精神注入了一抹亮色。

据《源潭镇志》记载,因唐河航运便利,明清时期,源潭便是商品转运的重要集散地,被称为“南船北马”之地。闻名世界的“万里茶道”就经过这里,出产于武夷山的茶叶通过长江、汉水、唐河抵达源潭或赊店,随后转为陆路,一直到“茶叶之路”的终点--俄国的圣彼得堡。

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唐河水位的降低和陆路交通的发展,唐河帆樯林立的场景逐渐消失。

不过,唐河复航项目已经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已开工建设,这次唐河大桥拆除重建就是为唐河复航创造条件。复航工程全部完工后,500吨级轮船从唐河县城出发,经汉江、长江,直抵沿海城市,再现唐河万里茶路枢纽和中转站的繁华景象。

祖籍唐河的作家宗璞在散文《二十四番花信》里,描写了燕园春天各种花草渐次开放又衰落的景象,文章结尾写道:有上场,有退场,人,也是一样。

岂止是人,任何事物都是一样。时代在发展,唐河大桥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座气势更加恢弘的唐河新大桥在原址矗立,与复航后络绎不绝的航船交相辉映,构成一幅21世纪美丽唐河的新画卷。

(作者许进安系央视《冯友兰》纪录片导演)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