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文官”明朝官员服饰为何这么繁琐?一品文官仙鹤图案,武官为狮子

“文官”明朝官员服饰为何这么繁琐?一品文官仙鹤图案,武官为狮子

时间:2022-11-08 07:05:56来源:小董说历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小董说历史的《明朝官员服饰为何这么繁琐?一品文官仙鹤图案,武官为狮子》,希望大家喜欢。

导语:明朝官员服饰为何这么繁琐?一品文官仙鹤图案,武官为狮子,三品文官孔雀图案,武官为虎豹,朱元璋有如下考虑。

近年来,随着以明朝为背景的正史剧《朱元璋》、《女医明妃在》、《大脚马皇后》、《郑和下西洋》等影视剧的热播,让人们对明朝社会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面对剧中出现的眼花缭乱的各种官服,很多人都分不清,笔者就明朝官服这个话题浅谈一下。

谈起官服服饰,必须从礼仪文化谈起,在我国的古代社会,礼治思想在任何一个王朝来说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礼文化含有众多的意义,是我国传统文化根本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统治阶级维护尊卑贵贱、长幼有序的森严等级制度的准绳。

我国服饰早在黄帝尧舜时期就已经用来区分尊卑功能了,如以下资料。

《易经》“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使人知尊卑,上下不可乱,则民志定,天下治。”

上为天,下则地,衣为上,裳为下,由此推论,上为天子,下为庶民,天子与庶民的关系就如同衣和裳的关系,上下不可错乱。

到了周代管制礼服制度开始完备起来,如以下资料。

《周礼·春官》“王之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公之服,自衰冕而下。侯伯之服,自瞥冕而下。子男之服,自鑫冕而下。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卿大夫之服。自玄冕而下。凡大祭祀,大宾客共其衣服而奉之。”

从以上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朝时期就制定了从帝王到百官卿士的官服制度,礼服名目相当繁多,规定极其严格。周朝官服制度,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不断发展,到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隋唐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隋朝时期确定了五品以上官员用紫袍,六品以下官员用绯绿,小吏用青色,庶人用白色,屠商用皂色,士兵用黄色的颜色规定。

到了唐代,唐承隋制,基本沿袭隋朝旧制,但是在服饰的颜色上却有重大改动,在唐以前,黄色服饰可以上下通用,例如隋朝士兵就穿黄色服装;但是,唐人认为赤黄色跟太阳的颜色一样,而太阳是皇帝的象征,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因此唐朝皇帝规定,除了皇帝可以用黄色外,臣民不的用,因此自唐高宗后期就禁止官名穿黄色。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记载,唐代官员服饰服色如下:一品至三品官员为紫色服饰;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庶人黄白。

到了宋代,在官服制度上,十分重视恢复旧的传统,宋代颁布的官服制度与唐代官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宋神宗废除隋唐以来按照官员品级确定冠缓的方法,按照实际任职来决定服饰,把官职分为七级,而不是唐朝的九级,冠缓也分为七等。

到了元代时期,由于是蒙古族统治,其服饰比较混乱,蒙古人入关后随意穿汉族贵族服饰,各种花纹绣品和金饰、玉饰等饰品,甚至宋朝时期严禁平民使用的龙凤图案也胡乱使用。直到元仁宗时期,在保留蒙古人古有衣冠的基础上,沿用汉制制定服饰。

衣食住行,衣冠是放在首位的,衣冠在古代王朝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每个王朝建立后,必然有一套属于自己统治思想的服饰制度。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也不例外,他在儒家思想的礼仪制度指导下,制定了一套极为严密周备的服饰制度,集两汉、盛唐、两宋之大成,在服饰的质料、颜色、款式和图案等方面都有极其详尽的规定,其繁琐程度为历代王朝之最。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力整顿和恢复原代以来破坏的礼制,朱元璋先是禁胡服,恢复汉文化,随后又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

“士民皆束发顶,官则乌纱帽,圆领袍束带,黑靴;士庶则服四带巾;杂色盘领衣;不得用黄,玄;士庶妻首饰许用银镀金,乐妓则戴明角冠,不许与庶民妻同。”

此后,又用服饰颜色区分官员等级,一品官员至五品官员服紫色,六七品官员服绯,并把唐代圆领袍衫、玉带、皂靴加以继承,制定出一套服饰制度,内容包括皇帝、后妃、文武百官、内臣等服饰,后来又加入“补子”,文官用鸟类,武官用兽类来划分官员等级的高低。

明朝官员品级与相对应的补子绣纹如下:

一品官员,文官仙鹤,武官狮子;二品官员,文官锦鸡,武官狮子;三品官员,文官孔雀,武官虎豹;四品官员,文官云雁,武官虎豹;五品官员,文官白鹇,武官熊;六品官员,文官鹭鸶,武官彪;七品官员,文官鸂鶒,武官彪;八品官员,文官黄鹂,武官犀牛;九品官员,文官鹌鹑,武官海马。

这些补子的不同图案都有其不同的意义,飞鸟象征着文采用于文官,猛兽是勇敢的象征用于武官;而文官的最高等级是仙鹤,仙鹤代表神仙之鸟,高洁俊雅,文官一品喻意着宰辅高官,位显人贵;狮虎为百兽之王,武将用此补绣,喻其威武强悍,勇猛善战。诸如此类的象征喻意,不仅突出了服饰的标识作用,也象征着君臣最美好的愿望。

除了补子绣纹外和服色外,明朝文武官员服饰等级差异还体现在腰带、佩缓花纹、冕板和乌纱帽上,细心的朋友在观看明代历史剧时,可以通过这些服饰差异来判断是文官还是武官,是什么等级的官员。

明代官服为何设计的如此繁琐,等级如此森严呢?

笔者认为,不外乎有如下几点,宣传天人合一,君权神授思想,统治者为了使自己统治合理化,往往暗示皇帝是受命于天的使者,是上天派来的人类主宰者,根据《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降生的时候,也伴随着红光漫天的,这显然是后人的杜撰,其目的就是强化君权的神圣化。

其二,朱元璋重典治国的需要,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初,各种汉制礼法制度和礼仪习俗都被元代蒙古人破坏殆尽,“上惩元氏以宽纵失天下,颇用重典。”重典治国,也就是重典治吏和重典治民,核心是治吏。官服制度的设置体现了尊卑等级思想,官吏对服饰的犯罪在明代是一种“越礼”行为,是要受重罚的,官吏的“越礼”比其老百姓更具危险性,明朝对官吏“越礼”行为的处罚,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以维护统治者的高度权威。

最后,官服制度的设置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统治很长时间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地位,而明朝又是一个封建社会集权化的登峰造极的朝代,朱元璋十分推崇儒家思想的礼法制度,反之儒家思想又十分维护统治阶级的等级秩序。

当儒学正统的程朱理学出现后,宣扬“存天理,灭人欲”,以理治天下,具体到社会生活中,就体现在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和繁文缛节的礼制,强调尊卑有序,长幼有序;明朝又将程朱理学摆在更高的位置上,在官服制度上就倾向于恢复旧制传统,推崇古代礼服,并且能够区分不同等级,从而使言行举止都不约而同地按照儒家“理”的要求,安分守己,直觉维护等级秩序。这正是统治者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明史》、《洪武礼制》、《明实录》等。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