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延安抗大老照片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周山文化的《延安抗大老照片》,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又称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1938年,抗大毕业同学斗志昂扬,突破敌人层层封锁奔赴敌后抗日根据地。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抗大是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日干部而设立的学校。抗大的前身为红军大学。1936年6月在陕西瓦窑堡成立,不久后迁往陕西保安。最初名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址迁往陕西延安。1938年12月,晋东南和晋察冀根据地分别成立抗大分校。1939年,总校迁往华北敌后根据地,并先后在延安、淮北、苏北、晋绥、淮南、苏中、鄂豫皖等根据地建立分校。至1945年,总校和12个分校共培养20余万名革命干部。抗战胜利后,抗日军政大学改名为军事政治大学。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1938 年9月,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延安对人群发表讲话,听众就包括不少来自抗大的学生。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1939年,延安抗大的学生们到了午餐时间,正在操场上吃饭。他们每周只上几次课,一般学习都在露天。冬天找块太阳地,夏天躲到阴凉地。大家一人一个小板凳,走到哪儿搬到哪儿,膝盖就是“自备”书桌。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陕公、抗大的学员七八人挤睡窑洞土坑,只铺一层茅草,挤得连翻身都困难,女大学生的铺位只有一尺半宽,起夜回来常常发现没了位置,要拱进去慢慢挤几下才能“收复失地”。男生铺位也不过二尺半。蜷身睡习者很快得到斜正——直腿挺睡。早晨六点吹号起床,二十分钟整理内务、洗漱全校集合点名,早饭后休息片刻就上课。上课时鸦雀无声,认真做笔记,课后对笔记,有时分组讨论。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军事化作息时间:六点半起床、七点半早操、九点半早饭、十点政治训练、十二点军事训练、十四点一般性教育、十六点半午饭,然后游戏、集会、唱歌。二十一~二十二点睡觉。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1938年,地处陕西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生坐在小板凳上,或者是坐在地上,认真听课。霍尔多·汉森(Haldore Hanson) 摄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1938年,抗大的女学生,一个个穿着中山装。看到摄影师的镜头,一个个笑嘻嘻的。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抗大学生业余活动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1939年,晋察冀边区抗大二分校运动大会拼刺比赛。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1939年7与7日,抗大二分校运动大会上,抗大二分校文工团在广场演出。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抗日战争期间,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的同学们纷纷奔赴前线,这是学员们经过长途跋涉风尘仆仆来到华北山区抗日根据地,受到热烈欢迎,欢迎队伍中有不少是学生、军人。人们举着自制的小旗子振臂高呼口号,看得出历尽艰辛的学员们个个皮肤黝黑、已经非常疲惫,赤脚穿着布草鞋走在泥土地上。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1940年,延安军政大学的一次户外授课。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1945年,抗大二分校训练,走天桥。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欢迎抗大总校从延安开赴抗日前线宣传画。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抗日军政大学校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抗大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