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铜山”他位列明末四公子,领导文人进行抗清,却为何献计清军杀死百万人

“铜山”他位列明末四公子,领导文人进行抗清,却为何献计清军杀死百万人

时间:2022-11-06 09:26:02来源:历史学生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学生的《他位列明末四公子,领导文人进行抗清,却为何献计清军杀死百万人》,希望大家喜欢。

1、明朝的“维新变法”运动

明末清初,存在过一个奇特地文人集社,这个社团大约有3000人,汇聚了当时明末最杰出地一代青年人。比如被誉为明代第一词人的陈子龙、和陈子龙齐名的夏允彝(文学领域,不等于词的造诣)、顾炎武、黄宗羲、杨廷枢,方以智、陈贞慧等等,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才子们。

这个社团的名字叫做“复社”,它最初由张溥提出,结合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十一人组建而成。与东林党人不同,这个社团的本意是“以学救时,以学卫教”,找出拯救日渐腐朽的大明的方法,这个理念吸引了当时年轻一辈读书人的欢迎,很快就汇集了3000人的规模,遍及全国。

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可以概括复社的规模:“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

复社,便是明朝的“维新变法”运动。

2、继承张溥遗志的侯方域

我们听惯了才子佳人的故事,今天这位《桃花扇》的主角侯方域既是明末清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同时他又是复社的领袖,一度领导着成员和清朝进行斗争。

侯方域的父亲是户部侍郎侯恂,一位在魏忠贤专政的昏暗时光里,堂堂正正做人的栋梁人物。

但侯方域显然并不如他父亲那般有骨气,这位才气远超他父亲侯恂的大才子,品德上却并没有过关。

侯方域原本是想做官又不愿意做官的,想是因为这是当时读书人的梦想,不想是因为朝政太昏暗。咱们以他在崇祯帝时,考试中的文章举例:所贵于甘德者,能临天下之谓也……而人主恒任其独智,钩距探索其间,其偶得之也,则必喜于自用;其既失之也,必且展转而疑人。秉自用之术,而积疑人之心,天下岂复有可信者哉?

从这段话中,他大胆批判崇祯用人不当,滥杀无辜。当时的考官惜才,不忍他遭受文字狱,《壮悔堂文集》卷八《南省试策一》,有徐邻唐按语:“是科为己卯,朝宗举第三人。放榜之前一夕,而副考以告正考曰:‘此生如以此策入彀,吾辈且得罪。’本房廖公国遴力争曰:‘果得罪,本房愿独任之。’正考迟回良久曰:‘吾辈得罪,不过降级罚薪而已。姑置此生,正所以保全之也。’朝宗遂落。今读其策,岂让刘蒉,千载一辙,良可叹也。”

刘蒉是唐朝的一位考生,因为在科举中直言讽刺宦官乱政,考官为了保全他性命,便故意让他落榜,此处,正考官正是惜才,动了保全侯方域的念头。于是,侯大才子落榜了……

侯方域在崇祯帝时,没有得到重用。

满清入关后,随即展开了清缴南明、起义军的行动,当时南明山东一带,兴起了一支由任七、张七、李化鲸、范慎等人带领从事反清活动的榆园军起义。

这支起义军号称“百万”,其实绝大多数还包括当地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利用当地多榆林和地下复杂的通道和清军打起了游击战,双方共较量了十二年,清军一直没有办法。

顺治十二年清三省总督张存仁听闻赋闲在家的侯方域很有才华,便动起了请教的念头,此时侯方域又不甘默默无闻下去,便为清军提了两个方法:

一、用火烧树林,然后命人在外面等着榆园军逃出来;

《铜山县志》:乃阴使人持火具从间道焚林烈泽,烟焰涨天,继遣健丁操锐斧列阵而进,摧枯刊木,灌莽若洗,贼始惶骇,思鸟兽散

二、命人掘开黄河口,用水淹。

《铜山县志》:公诇知之,使卒决黄水灌之。穴塞,贼益窘迫,乞命。匝月而渠魁授首,余党悉平。

《清史稿·张存仁传》:盗发榆园,为大名诸县害。存仁闻归德侯方域才,贻书咨治盗策,方域具以对。存仁用其计,盗悉平。

而侯方域没有想到的是,他助清军平了百万榆园军之后,却并没有得到封赏。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清史稿》《铜山县志》

【1】陈显泗.中外战争战役大辞典.长沙:湖南出版社,1992

明朝34个开国功臣,只有四人没被朱元璋杀?

五万魏武卒能打败五十万秦军,为何魏武卒却不敌白起十万秦军?

长安十二时辰毛顺大师历史原型是谁?上元节大灯楼真的存在吗?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