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门匾”故宫中华门被称“国门”,摘下门匾后,清朝人愣了,民国人也愣了

“门匾”故宫中华门被称“国门”,摘下门匾后,清朝人愣了,民国人也愣了

时间:2022-11-05 07:05:03来源:游万里历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游万里历史的《故宫中华门被称“国门”,摘下门匾后,清朝人愣了,民国人也愣了》,希望大家喜欢。

文/印象历史品读

故宫中华门被称“国门”,摘下门匾后,清朝人愣了,民国人也愣了

众所周知,自古就有“御敌于国门之外”这种说法,那么关于“国门”到底是那扇门,这么多年来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而据末将了解,在明清时期真的有一扇所谓的国门,有主公清楚是哪吗?请随末将看下去。

这扇门说的是北京故宫皇城正南的一扇门,在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时修建,那时一直有以南为尊的说法,所以明朝时一直把这扇门当为“国门”。对于这扇门的保护可以说非常严密,巡逻和驻防的管理严格。著名的学士解缙还特地给这扇门写了一幅对联: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在后来还有了名字,叫“大明门”。在后来李自成进京时,原本是想着建立自己的“大顺王朝”,将这扇“大明门”换成“大顺门”,可惜他没机会实现这个愿望了。还没等他在北京坐稳换掉门匾,他的起义是失败了,兵败后李自成只能仓皇逃出了北京城。

后来清兵入关,清王朝建立。这扇门就被改成了“大清门”,对于这扇门的规矩定的是明明白白的,除了皇帝和皇后,所有人都只能步行入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后来清帝退位,民国政府成立。在纪念革命一周年时,民国人决定将这扇“大清门”门匾换成“中华门”,但被分配任务的官员却犯了难。原来这门匾是石头做的,要更换的话很难。这是有个机灵的人提出了直接把门匾拆下来,在后面刻上“中华门”几个字,这样做起来就轻松多了。

结果当人们摘下门匾后,发现后面刻着“大明门”三个大字,这让在场的人都大跌眼镜。原来在两百多年前的清朝人为了挡住“大明门”几个字也是煞费苦心,这招被用过了。

最后无奈的民国人只能做了一个木头门匾替换了上去。而那个被拆下来的石门匾则被收到了首都博物馆。

亲爱的主公,对于此事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