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洪武四大案之首,事后诛杀3万多人,一个守门的太监救了整个明朝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妮亚说育儿的《洪武四大案之首,事后诛杀3万多人,一个守门的太监救了整个明朝》,希望大家喜欢。
天下初定,朱元璋大封功臣。1370年(洪武三年),他一口气封了150位功臣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大名鼎鼎的胡惟庸被封了什么爵位?什么都没有,因为他还没有出道。一个在“建国大业”中毫无建树的胡惟庸,又是如何火箭般飙升至丞相的呢?
明朝第一个丞相,即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是胡惟庸的老乡,濠州定远人。在李善长的提携下,胡惟庸从知县干起,整整在官场混了10余年,虽然一直处于官场快速通道上升期,可终究因为资历浅,更不是朱元璋身边的红人,所以未能得到一个爵位。但是,在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他获得了一个职位——参知政事。在明初,朱元璋在中书省设立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就是丞相的副手。很显然,李善长想把胡惟庸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加以培养。
在这个职位上,胡惟庸勤勤恳恳、谨小慎微,很受朱元璋的赏识。彼时,朱元璋正在清理对自己有威胁的开国功臣们,稍有不慎很可能遭到牵连、人头不保。但是,胡惟庸作为李善长的亲信,得到了保护。李善长退休前,朱元璋考虑新丞相人选时,咨询过开国功臣——在很多戏剧、小说中被说成“半仙儿”的刘伯温。刘伯温在胡惟庸当丞相这个问题上是这么表态的:“陛下好比是一辆马车的车夫,丞相好比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意思就是不同意胡惟庸做丞相。可最后,胡惟庸还是做了丞相。当然,主要原因还是李善长虽然告老还乡,但在朝中的势力和影响还是很大。
刘伯温病重,朱元璋派胡惟庸与太医探望他。在吃了太医开的药后,刘伯温的病更重了,很快病死。后来,在胡惟庸案事发时,太医说是胡惟庸暗自下令,毒死刘伯温。虽然有人猜测是朱元璋授意的,但刘伯温死后,朝中大臣,对其纷纷侧目。
胡惟庸在李善长的推荐下,在1371年当上了右丞,之前的左丞汪广洋顺理成章地被提拔为丞相,顶替了告老还乡的李善长的班。可汪作为丞相,根本提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所以汪广洋被朱元璋一脚踹到广东,由胡惟庸继任丞相。胡惟庸作为独相,一直干到1377年。大权在握的胡惟庸开始得意起来,有时生杀大事,根本就不报告朱元璋便执行。呈递给皇帝的奏章,先私自审阅,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便扣下不上呈。一些蝇营狗苟之辈呢,见胡惟庸如此大权在握,纷纷给他贿送金帛、名马、玩好之物,为的是获得一官半职,胡惟庸一边笑纳,一边把这些人视为心腹。
1377年,汪广洋重新回来和胡惟庸一起当丞相。可汪广洋仍旧随波逐流,等于是任胡惟庸继续独断专行。不久,发生了占城国进贡事件。1379年,先是占城国进贡,汪广洋和胡惟庸竟然不上报,这事被捅了出来,朱元璋大怒。两人磕头谢罪,最后将事情推到礼部身上,礼部又将事推到中书省身上。后来御史中丞涂节将胡惟庸毒死刘伯温的事捅到了朱元璋案头。朱元璋问汪广洋,汪广洋说不知道,朱元璋一听怒了,先是大斥汪广洋尸位素餐,将他贬谪到海南。当船行到路途当中,朱元璋又为他加了一些罪,最终下诏赐死。
这次胡惟庸勉强过关,但命运已经注定。1380年,在胡惟庸定远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了石笋,出水数尺深,献媚的人争相说这是祥瑞之兆啊。胡惟庸非常高兴。《明史》中说他这时已经有了反叛之心,所以他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说这是大明的祥瑞。朱元璋便摆驾亲自前往,可走到西华门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件事情史称“云奇告变”。在《明史纪事本末》里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说得明明白白。看守西华门的一个太监云奇,预先知道了胡惟庸的谋反之事,便拦在朱元璋马前,不让朱元璋走。卫士们立刻上前,差点把他打死。可是云奇就算快死了,也还是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就是不动。朱元璋感到事情不妙,立即登上宫城,远远地就看到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士兵,刀枪林立。朱元璋立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当天即处死,不给胡惟庸任何申辩的机会。紧接着,胡惟庸案前后审查株连竟达十多年久,诛杀了3万多人,成为明初一大案,列洪武四大案之首。
事后朱元璋还亲自颁布《昭示奸党录》,告诫臣下,一定要以胡惟庸为鉴,别做出格的事。这案件始末让人不由得想起《春秋》中所记载的“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郑武公为了国家稳定,或者说是自己的权力,先是放任弟弟段胡作非为,等到一定程度时候才将其一举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