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轻松夺权,谁之过?几十年后司马炎给出答案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听史录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轻松夺权,谁之过?几十年后司马炎给出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写这篇文章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政治家和军事家有互通之处吗?
我的结论是,当然有互通之处,而且关系非常大,因为政治和军事有很多关联处,兵法权谋互通处也很多很多。
这种互通之处,还有变法权谋的联动作用。在司马懿主导的高平陵之变中,就体现的淋漓尽致,司马懿将用兵之道,运用在权谋中,用的也是如火纯青。
司马懿夺权兵法,可谓步步为营。
第一步:知己知彼。
面对最大的对手曹爽,司马懿深深的知道他的仰仗是什么?
曹爽本就不是曹操家族正儿八经的后人,他的父亲曹真是曹操养子,因为曹魏历代君王忌惮近亲宗室干政才提拔成辅政大臣。这样的远支宗室,要打击他,只要维护了正儿八经皇族的利益后,阻力并不会大。
正因为深刻明白了曹爽的政治定位,才有了后续的远交近攻之举。
第二步:抓住核心人物。
对司马懿而言,曹爽算最强的对手吗?其实并不算!
原因也很简单,曹丕在位时,确定九品中正制后,曹魏政权分工就变得非常明确。
对内:士族管政务
对外:远支宗室管军务
这成了曹魏政权约定俗成的政治格局,内外区分,内外有别,互相制衡互相牵制,最后皇权高高在上,这就是曹丕的如意算盘。
基于此,才有曹魏高层人物,鲜明的派别之分。
内政这块:陈群和司马懿占主角,士族几乎把持了人事权。军务这块,从早期的曹真到后来的曹休曹爽,都是关系较远的宗亲子弟把持,至于亲近的亲近如曹植,曹彰之流,是没有实权和政治地位的。
基于这样的政治格局,司马懿夺权的路径其实很清楚了。
第一联合士族控制内政。
第二怀柔亲近宗室,打压远支宗室子弟。
第三步:远交近攻。
基于以上的政治格局分析后,司马懿对于夺权有了明确的步奏手腕。
首先:进一步拉拢已经属于盟友派系的世家大族,拉拢他们对于司马懿家族而言难度并不大,本身就是同阶级出生,九品中正制的施行,司马懿家族出力也不少,获得他们支持,不算难。
其次:致力于和曹家近亲宗室营造良好关系。
任何一个朝代,宗室的力量都不可小觑,即便是受尽排挤的曹魏宗室也不列外,因为他们代表了正统的力量。
在这一点上,司马懿的两个儿子还有孙子都是行动派。
比如曹植的儿子曹志就跟晋武帝司马炎是一对好基友,他们互相钦佩。甚至还有曹魏近亲宗室,后来在晋朝混的风生水起的事情出现,这都是他们关系良好的侧面佐证。
最后:将世家大族,拉上自己战车,将近亲宗室拉拢之后,司马懿才有了和曹魏皇权还有远支宗亲军权派夺权的资本。
第四步:掩饰自己,挂羊头卖狗肉。
司马懿一直是一个深沉的野心家。这从他政变时候挂的牌头,还有他一直致力于维护和曹氏的关系就能看出来。
政变前的司马懿已经通过托孤重臣身份,获得了曹魏近亲宗室和世家大族支持,在和曹爽的政治斗争中占尽优势,大义之名一直在司马懿这边。
当时曹魏远亲宗室中,除了身居中央的曹爽外,还有两个人位置至关重要。那就是处于雍凉二州前线,掌握军权的夏侯玄和夏侯霸,这两人都是夏侯渊子孙,兵权在身,如果他们不听话,事情就要遭。
也因此,在司马懿政变后,并没有杀戮过甚,反而和怀柔拉拢的曹魏近亲宗室站在一起,剥夺远亲宗室的兵权。
当他借曹芳之口,以辅佐大臣身份,征召夏侯玄、夏侯霸回京述职时,大义是在司马懿这边的。这个大义除了皇帝给的名分外,更多的是,近亲宗室给的信用。
司马懿完全可以甩锅,甚至营造出夺权的是曹魏宗室的假像出来。这时的夏侯玄和夏侯霸无疑处境尴尬。
面对如此正常的属于朝廷的诏书,他们并没有拒绝的理由,即便知道回去之后必将被剥夺兵权,他们依然无法回避只能奉召,如果不奉召就只有反叛一途可走。
但是反叛的胜算几乎没有,所以才有夏侯霸和夏侯玄的不同选择。
其实这不同选择,不过是家族的不同押宝而已。
夏侯玄选择臣服,下注司马家,有低调求复起的意味在内,可是真正掌握了大权之后的司马家并没有什么肚量,最后杀死了夏侯玄。
夏侯玄选择反叛,下注蜀汉,除了夏侯家本身就和蜀汉有姻亲关系,过去会被照顾之外,其实也有保全家族血脉的意味在内。
夏侯霸最后再蜀汉深受重用,曾经跟随姜维北伐,最后据说活到七十多才寿终正寝,虽然在蜀汉并没有夏侯霸后代的记载,但按照地位还有身体状况而言,肯定还是有后代留下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司马懿家族的夺权之路一直都有明显的路径依赖在内,这路径依赖有三条线。
第一条:对下联合世家大族做天然盟友。
第二条:对上拉拢被排挤的曹魏近亲宗亲,获得道义支持。
第三条:对外压制曹魏掌握军权的远亲宗室子弟。
这三条线,暴露了曹魏政权的一个最大弊端。
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他们共同的目标是什么?居然是制约宗室。
对,你们没看错。
皇族和士大夫合作的共同目标居然是制约宗室,正是基于这样的畸形政治形态,才让曹魏宗室亲疏有别之后成了两类人。
被打压的近亲宗室子弟满腹抱怨,被任用的远亲宗室子弟权威不够。
最后他们两边互相打架,反而让宗室成了斗争中的弱势一方,当皇权巩固的时候,这一切问题都不会暴露,一旦皇权动摇,宗室失势,曹魏政权的存在基础,就会消失。
面对曹魏政权先天畸形引发的严重后果,司马炎在吸取曹魏教训之后,痛定思痛,选择了大力扶持宗室势力的分封制度。
这样的制度,确实避免了世家大族夺权的危险,却让皇族内部混乱危险无限放大,最后西晋亡与八王之乱。
司马炎自以为对症下药,可惜这方子,看上去治病,却治标不治本,死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