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伤员”鲜为人知的另类英雄:战场上堪比美国大片主角,转业后令人敬佩!

“伤员”鲜为人知的另类英雄:战场上堪比美国大片主角,转业后令人敬佩!

时间:2022-11-01 11:45:19来源:歪聊三国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歪聊三国的《鲜为人知的另类英雄:战场上堪比美国大片主角,转业后令人敬佩!》,希望大家喜欢。

在美国电影大片《血战钢锯岭》中,塑造了一位1942年的太平洋战争中令人深深感动的男主角——戴斯蒙德·道斯,他虽然是一个不拿枪作战的军医,却一次又一次冒着生命危险冲入枪林弹雨之中,救出了75名战友。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松骨峰战斗中,也出现了这样一位不拿枪作战却立下另类战功的勇士,他就是连立两次大功的志愿军“救护英雄”傅德志。

傅德志1928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在解放战争中他成为一名解放军卫生员,曾因救护伤员而多次荣立大功。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傅德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为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五二师三三五团一营的一名卫生员。值得一提的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所写的李玉安、井玉琢两位志愿军英雄与傅德志曾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在第二次战役中,傅德志所在一营奉命坚守在书堂站的松骨峰,担负切断敌军归路、全歼逃窜之敌的任务,

1950年11月30日,在敌人数十门大炮、三十二架飞机的狂轰滥炸和上千名敌军的疯狂进攻下,志愿军将士们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坚持松骨峰阵地。傅德志作为卫生员,也担任着竭尽全力抢救伤员的重任。

这次战斗极为惨烈,不断有志愿军战士在火线上受伤后被抬下来,卫生队都忙得不可开交。当傅德志正为第36个伤员包扎伤口时,他自己也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身上多处负伤,鲜血染红了军衣。

但是傅德志根本顾不上处理自己的伤口,他忍住剧痛,直到在前沿坚持包扎完最后一个伤员时,已经成为一个血人的他险些晕倒在地。战友们发现后,急忙给他进行包扎。

这时,敌机过来扫射,一间房子被打着了,顿时,火光冲天。当傅德志得知房子里还有三位重伤员时,当即不顾伤痛,三番五次地冲进浓烟滚滚的烈火中,抢救战友们的生命。

在此后的江南守备战中,傅德志再次带伤参战,24小时包扎110名伤员,创造了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卫生员包扎伤员数量的新纪录。

为表彰傅德志不怕牺牲,奋力抢救伤员的壮举,上级给他记了两次大功。

由于傅德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左腿和右腿均被炸弹炸伤,左膝中弹,被送回国内治疗。

康复后,他在荣誉军人学校从事了两年的医疗护理工作。1952年,上级给傅德志定为三等乙级残废,转业到地方工作。当时组织上问傅德志有什么要求,他回答得非常干脆:“革命军人,四海为家,服从组织分配。”

1960年傅德志毅然放弃了已经工作7年的省商业职工医院卫生学校的优越工作条件,第一个报名携妻带子加入了开发大庆的行列。

开发油田新区条件差,生活艰苦,环境恶劣,他从不向困难低头。傅德志搞土建工程是外行,但他刻苦钻研业务,不分白天黑夜地泡在工地,被人们誉为“永不褪色的老兵”。

1965年大庆政府撤销,傅德志没有选择回到老家哈尔滨工作,而是坚持要到艰苦的地方去。这就样,他带着全家五口来到东北平原的一座小城——黑龙江克东安家落户,在当地卫生系统工作。

1977年傅德志被重新安排到县公费医疗办公室工作。他手里掌握着全县每年的公费医疗款60多万元,每张医药款单据都要经他审批才能报销。在一个小县城,也算有点权力了,但他从不以权谋私。

离开部队后的数十年中,他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尽管当年五口之家靠微薄工资维持生活,妻子多病常需打针吃药,他也不要组织补助一分钱。

经常有人称赞傅德志是功臣,也有人把他当作老英雄,可他经常这样告诫儿孙:“功绩只能说明过去,漫长的人生之路,要靠自己堂堂正正地走完,才能划上句号。”

与当年家喻户晓的李玉安、井玉琢等战友相比,傅德志的事迹鲜为人知,以至于在资讯无比发达的今天,通过各种途径都很难搜索到他的相关资料档案。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傅德志作为一名军人,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位另类英雄,堪比美国大片《血战钢锯岭》中的男主角戴斯蒙德·道斯;转业后他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仍然保持着英雄之气与高风亮节,令人敬仰。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