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跟着金庸读历史:慕容复最念念不忘的一支北方民族,至今无人超越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旅行者说文史的《跟着金庸读历史:慕容复最念念不忘的一支北方民族,至今无人超越》,希望大家喜欢。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金庸的作品,即使你没有机会读过他的原著,那也一定看过根据他的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相对于同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古龙而言,金庸的作品并不算最多,但只有他的作品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顶峰。
武侠小说是中国独有的小说类型,不管是以石玉昆、还珠楼主为代表的“旧派武侠小说”,还是以梁羽生、金庸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其实都有一个相同的文化现象。那就是它们都有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而金庸在这方面的创作更是炉火纯青,在他的武侠小说中,他几乎只运用了少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就推动了整部故事的发展。正是金庸将历史和艺术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才使读者大开眼界,爱不释手。
《天龙八部》是金庸于1963年9月~1966年6月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这部小说以北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为历史大背景,书写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江湖画卷和人间悲歌。金庸在创作这部作品过程中,想象力极其丰富,安插了慕容父子为了恢复已经灭亡近七百年的燕国这条暗线,徐徐推动着整篇故事向前发展。
在小说中,慕容复在少林寺先败于段誉,再败于萧峰。慕容复在天下英雄豪杰面前,颜面丧失殆尽,欲拔剑自刎。关键时刻,被在幕后一直操纵着一切慕容博阻止,并训斥他道:“大燕国当年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何等英雄,却不料都变成了断种绝代的无后之人!”金庸接着又写道: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诸人,都是当年燕国的英主名王,威震天下,创下轰轰烈烈的事业,正是慕容复的列祖列宗。
那么,让慕容复父子念念不忘的慕容诸燕又是怎么回事呢?
东胡分裂
慕容鲜卑系出远古东胡。东胡这支与匈奴同时兴起的北方民族,其活动范围大致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老哈河上游东南至辽宁大小凌河流域,包括今天内蒙古的赤峰市、辽宁省的朝阳市、锦州市一带。
秦汉时期,由于匈奴时常“南下牧马”,中原王朝就给匈奴起了一个含有深刻贬义的词“胡”,而把游牧于匈奴东部的部落则称为“东胡”。不过,不管是匈奴人,还是东胡人,并不认为“胡”字就是一个贬义词。比如,匈奴单于给汉帝上书时则称:“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匈奴的冒顿单于弑父自立的消息传到东胡后,以长辈自居的东胡大人装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派出使者频频向冒顿单于问罪,不仅强索走了匈奴单于的千里马和媳妇,竟然还想霸占匈奴与东胡之间的瓯脱之地。在北方游牧民族之间,为了避免双方因为游牧发生兵戎相见的情况,各部落之间经过协商,会留下一块地区作为双方的缓冲地带。这块缓冲地带就叫“瓯脱”。瓯脱之地大多都是水草不丰美的山地或者沙碛地,并不适合在其中游牧。
恼羞成怒的冒顿单于不再退让,终于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带领一群拎着寒光闪闪钢刀的匈奴骑兵,冲进了毫不防备的东胡大营。顿时,一片片帐篷被连根拔起,一个个士兵被齐肩斩首,东胡大人也被冒顿单于立斩于马下。侥幸生还的东胡残部分两支逃散,一支逃往乌桓山(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西北),自称“乌桓”部;一支逃往鲜卑山,自称“鲜卑”部。
关于鲜卑山的具体位置,千百年来有多种说法。比如,有龙城说,有科尔沁说,有嘎仙洞说,甚至吕思勉先生还认为鲜卑山可能位于“里海以西、黑海之北”的西伯利亚。其实,我们倒不如换个思路来考虑这个问题,也许这支从东胡分裂出来的部落,原本就叫“鲜卑”,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把周围的山命名为鲜卑山。从东胡析出到鲜卑再次崛起南下,时间超过四百年。这四百年间,鲜卑在匈奴、乌桓的先后奴役下,东藏西躲,四处奔命,自然就会出现很多座以“鲜卑”命名的大山。
鲜卑兴起
鲜卑伴随着匈奴和乌桓的衰落而兴起的。当匈奴西退后,乌桓就迁移到了汉边五郡,而鲜卑就趁机南下,占领了乌桓故地西拉木伦河流域和呼伦贝尔草原。东汉时期,随着北匈奴西逃,鲜卑又进行了大规模南迁西进,进入到了匈奴故地。到了东汉后期,鲜卑部出现了一个叫檀石槐的首领。
檀石槐“勇健有智略”,在他的率领下,鲜卑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占领了匈奴强盛时期的塞北草原。檀石槐把广大的疆域分为东、中、西三部,中部从右北平(治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辽中京遗址附近)至上谷(今河北省张家口怀来县),由柯最、阙居、慕容三名大帅统领。
檀石槐鲜卑联盟军事力量虽强,但部落成分复杂,其经济基础也比较薄弱,故当檀石槐死后,鲜卑联盟诸部相继叛离,并逐渐形成了慕容部、宇文部、拓跋部等鲜卑诸部(见上图)。这些部落在“五胡十六国”期间,先后南下,活跃于中原政治舞台之上。其中,慕容氏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和吐谷浑;拓跋氏建立了代国和北魏;乞伏氏建立了西秦;秃发氏建立了南凉;宇文氏建立了北周(灭于隋)。
慕容崛起
关于“慕容”是什么意思,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第一种说法是:当时的北方汉人流行戴步摇冠,这让当时的部落首领莫护跋好生羡慕,所以就把头发束在头顶,也戴上步摇冠。因此,鲜卑各部就称他为“步摇”。因当地语言“步摇”和“慕容”读音相近,就讹传为了“慕容”。
第二种说法是:鲜卑慕容部族“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遂以慕容为氏”。
第三种说法是:“慕容”一词来源于蒙古语bayan的汉字音译。bayan一词,元代以后多译为“伯颜”,该词在蒙古语里是“酋长、长官、君长”之意。后来慕容氏建立燕政权时,为了美化部族,就用祖先的官爵来给自己的部落命名。
鲜卑慕容部由于皮肤较为白皙,故亦称“白部鲜卑”,其基业开创者莫护跋于曹魏时期率部进入辽西地区,其孙慕容涉归在西晋时因保全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有功,封为鲜卑单于。慕容涉归去世后,其嫡子慕容廆出继单于,正式开启了慕容家族的高光时刻。此时的西晋经过八王之乱元气大伤,匈奴、鲜卑、羯、氐、羌五部族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西晋王朝为了拉拢慕容廆,就拜他为使,持节督幽平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并加封为辽公郡公,持丹书铁券,承制海东。
慕容廆死后,其子慕容皝嗣立。慕容皝虽然自称燕王,但是没有正式建元,可是他的几个后代都成为了那个时代呼风唤雨的人物:次子慕容隽,前燕开国皇帝;五子慕容垂,后燕开国皇帝;幼子慕容德,南燕开国皇帝;次子孙慕容泓,西燕开国皇帝。
慕容诸燕
前燕:公元352~370年,慕容隽建都于龙城(今辽宁朝阳),370年灭于前秦;
西燕:公元384~394年,慕容泓建都于长子(今山西长子),394年灭于后燕。
后燕:公元384~407年,慕容垂建都于龙城(初定中山),407年灭于北燕;
南燕:公元398~410年,慕容德建都于滑台(今河南滑县),409年灭于东晋;
另外,公元407年,后燕慕容宝被其养子慕容云杀死,北燕建立。由于慕容云是高丽人,即位不久就改回了本姓“高”,故北燕虽然是十六国之一,实际上不能算作慕容家族建立的政权。而西燕由于从建国至灭亡,不足十二年,许多历史学家只承认其是分裂政权却不承认其是十六国之一,但是它确实是慕容家族所建立的政权。
除此之外,慕容涉归的长子慕容吐谷浑由于是庶出,慕容涉归死后,慕容吐谷浑与弟弟慕容廆因为牧场冲突而发生了争执,一气之下,慕容吐谷浑就率部迁徙到了阴山南麓的河套平原。经过二十余年的励精图治,慕容吐谷浑部实力大增,于是引起了拓跋鲜卑部的不安。为了给部族寻找一块乐土,年迈的慕容吐谷浑再次率部西迁,最终来到了今甘肃临夏西北的羌人居住区。在这里,慕容吐谷浑用先进的文化和铿锵的铁蹄征服了当地的羌人,组成了鲜卑羌人联合政权。
东晋的时候,其孙叶延称帝后,为了纪念祖父的丰功伟绩,就用祖父的名字作为王族的姓氏,并将国号也称为吐谷浑。
美貌基因
鲜卑慕容皮肤白皙,家族多俊男靓女,故金庸在《天龙八部》里就把慕容复描写得面如冠玉,风度翩翩,潇洒闲雅。据史料记载,西燕政权第二位皇帝慕容冲(慕容泓之弟)少年时期,前燕灭亡。慕容冲和姐姐清河公主被前秦皇帝符坚一同收入后宫。当时,长安城内还流传着一句歌谣: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
后来,符坚听从大臣王猛的劝谏,将慕容冲从后宫外放为平阳(今山西临汾)太守。符坚为了表达对慕容冲的思念,就在阿房城周边种满了梧桐树,希望慕容冲(小名凤凰)能像凤凰那样随时来歇息。
虽然符坚对慕容冲的感情有驳礼数,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慕容冲的家族美貌基因是多么强大。慕容家族在经历了慕容皝、慕容垂的辉煌后,逐渐走向了衰落,最终融入到了汉民族的血脉之中。
而中原王朝经过了五胡十六国以后,民族统一已经成为了各族人民共同的渴望。随着隋文帝废北周自立,鲜卑诸部正式退出了中原的政治舞台。
从鲜卑慕容诸燕灭国到《天龙八部》的北宋中期,历史的车轮已经前行了将近七百年,此时的慕容父子却还在祖先的荣光里不能自拔,注定是失败的。有意思的是,慕容父子精心算计的萧峰父子,其部族契丹的族源反而也是鲜卑的后裔。
以此文,纪念金庸先生逝世四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