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五千年前的“河洛古城”,北斗九星出现,与黄帝治下的都邑有关?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浪迹文史的《五千年前的“河洛古城”,北斗九星出现,与黄帝治下的都邑有关?》,希望大家喜欢。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洛地区素来有“居天下之中”的美誉,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而最近关于双槐树遗址的发掘表明,这的确是距今5300年仰韶文化中晚期的巨型聚落,因此专家建议将其命名为“河洛古国”,其性质极有可能为黄帝之都。
翻开史前文明尤其是距今约5000年的分布图,会发现在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长江中下游的凌家滩、良渚文化,以及陕北高原的石峁遗址等,都出现了高等级的都邑,显示出文明化进程加速的倾向,然而地处中原的河南地区,却呈现出“相对沉寂”的状态,而这一地区恰恰正是古史传说中黄帝的活动区域。为何会这样?
而这次河南巩义发现的双槐树遗址,其地理位置刚好就处于河洛文化的中心区域。整个面积达117平方米,这是一处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一般来说我们认为中原地区的中心地位是从偃师二里头所代表的夏代才开始,但这一发现则将其时间大大提前了千年之久。
河洛古国的重大发现包括:大型建筑基址可能为王都建筑、布局合理的分区以及三重圜壕显示了都城气象、北斗九星体现的“天人合一”的上古礼制文明曙光。这些因素,都被后世夏商周王朝文明所承袭传承和发扬。即便不是黄帝之都,至少也应该是早期中国的酝酿阶段。
用陶罐模拟出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发现于遗址的中心居址区域,也可以简单理解为贵族居住的地方,在这个区域内不仅发现了最早的具有典型瓮城建筑结构,还发现了4排大型房址,而这摆成北斗九星造型的陶罐,就埋在其中一所面积达220平米的大房子门廊之中。
有意思的是,不仅有九个陶罐摆成的北斗九星,在这组遗迹的上方也就是北极附近,还埋了一个头向南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为什么要埋鹿呢?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了当年发掘濮阳西水坡时发现的M45,因为在其墓主左右两侧,也用蚌壳摆出了龙与虎的造型。
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道教所谓的“三蹻”有关系,即龙、虎、鹿这三种灵物,是帮助神巫沟通天地的桥梁,如果濮阳西西水坡的龙虎蚌塑可以看作是龙蹻和虎蹻的话,那这里的鹿,自然也可以看作是鹿蹻了。
北斗九星的发现,实际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在青台遗址也有用陶罐摆放成的“北斗九星”图案,青台遗址也是位于河南的荥阳地区,用天文学软件演示北斗九星,发现其位置相当之准确。《河图》记载:“黄帝治,景星见于北斗”,这说明在黄帝时期,曾经可能有异常的星象出现在北斗附近,而这九个陶罐可能便是见证。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惊人的遗迹之外,一些考古遗物的出土也慢慢勾勒出一个复杂的社会结构。比如,一个中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表明距今5300年的黄河中游地带的原始先民,已经开始养蚕缫丝了。而在汪沟遗址的出土残片中,有一块“绫罗绸缎”中的罗织物,且经过染色处理。为防止掉色,先民对这块染色罗进行脱胶,生丝脱胶后称熟丝,这块罗也是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熟丝丝绸织品。
而一直内出土的一些器物也很有意思,几乎包含了当时非常发达的其他外来文化因子。比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大量双腹器以及薄胎斜腹彩陶杯,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双墩文化靴形器、薛家岗文化折腹杯、松泽文化折肩折腹壶、大溪文化杯等文化元素。
这说明什么?恰好说明了当时的河洛地区,正处于贯通四方的交通要道,它在距今5000年前后是出于中心地带的,因为河洛具有“居中”的自然地理优势,所以非常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辐射。而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也正因为其善于兼容并包、海纳百川。
所以,综合这多种因素来看,双槐树遗址所表现的这些内涵,以及种种被后世王朝文明承袭和发扬的现象,足以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而河洛中心地带的特殊位置,也让它和传说中的黄帝之都似乎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