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唐朝清廉宰相陆贽,贫穷到皇帝都看不下去了:爱卿,多少贪点儿吧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史说新语的《唐朝清廉宰相陆贽,贫穷到皇帝都看不下去了:爱卿,多少贪点儿吧》,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官员贪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作为皇帝自然希望官员廉洁。
然而在唐朝时期,却有一个宰相太过于清廉,以至于穷得连皇帝都看不下去了,皇帝甚至说让他多少贪一点。而如此清廉的宰相便是陆贽。
陆贽做官
陆贽老家在苏州,从三国时期开始便已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不过到他这一辈时,陆家已经势微,成了寒门。
陆家虽没落,但不至于到让陆贽出去卖草鞋的地步,毕竟陆贽的父亲陆侃还当过县令。所以陆贽有机会读书,他也从小将读书,视为重振门楣的出路。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即便已经兴起,但并不完善,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糊名”,意思是不把名字遮起来。试想一下,如果高考的时候考卷上考生的名字,直接漏在外面,那会发生什么?
所以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给考官以及阅卷小组,留下了充足的可操作空间,以至于出现过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李商隐李大才子,多次考试不中心灰意冷,结果后来托关系一考就中的案例。
这也是为什么唐朝才子喜欢在长安作诗,毕竟有了名气才能给“阅卷主任”留下印象,要是“阅卷主任”因为诗成了自己迷弟,那状元岂不是自己随便考吗?
在这种大背景下,陆贽背靠祖上蒙荫,18岁时就中了进士。不过这并不是说,陆贽是完全靠走人脉的无用之才,相反,后来建安四年(公元783年)的时候,泾原军发动兵变,大部分诏书也是陆贽起草的。
能在那种情况下稳住局势,说明陆贽就算能力不是拔尖,那也是相当“稳”的。
廉洁的陆贽
此外,陆贽还相当廉洁,在贞元七年(公元791年)时,陆贽曾被罢官,被罢官的原因是因为他招惹了那时候的唐朝宰相窦参。
窦参不说能力怎么样,贪的钱是一点不少,因此他也比较妒恨以廉洁出名的陆贽。出于这种原因,陆贽多次向唐德宗李适(kuò),告发窦参贪污,两个人的梁子也就此结下。
而李适派出侍卫去看,发现陆贽因为没钱看病,一直在家里硬扛着。得到侍卫报告的李适,还不信,跑去陆贽家中,发现陆贽不仅真没钱看病,家里也是破破烂烂的。看到此情此景的李适,还打趣地说让陆贽多少贪点儿。
唐德宗李适这人,对于廉洁的官员非常喜欢,因此在“窦陆之争”中一直偏向陆贽。
在陆贽被罢官第二年,窦参也被罢官了,陆贽不仅官复原职,还顶上了窦参的位置,成了唐朝新的宰相。
李适在位时的公元779年,彼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16年。这时候的唐朝局势岌岌可危,内部矛盾是愈发激化。
陆贽作为比较稳的官员,也是励精图治,虽没有给唐朝搞出过什么翻盘的改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唐朝的内部矛盾,算是给唐朝续了一波命。
陆贽被罢免
陆贽的廉洁虽是其一大优点,但他本人也有不会看脸色的缺点。
由于陆贽的性格过于刚直不阿,使得他曾在朝堂上多次当着李适的面,指出李适的错误,这逐渐引起了李适的不喜。
尽管李适很喜欢廉洁的官员,但是陆贽多次当着群臣的面,让李适下不来台,也让李适逐渐开始宠幸善于阿谀奉承的裴延龄等人。
就像当初陆贽和窦参争斗一样,现在朝堂上陆贽又开始和裴延龄等人争斗。然而和上次不同的是,现在的唐德宗李适开始厌恶他了,于是刚当了两年的宰相的陆贽再次被罢官,降职为太子宾客。
太子宾客是正三品官员,为太子属官,主要职责是教太子礼仪,以及负责劝谏太子。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的宰相也是正三品官职,然而比起太师、太傅这些正一品官职,以及同级别的太子宾客,权力要大很多。
因此,陆贽的等级虽看上去没升没降,但实际上已经是朝堂之上的边缘角色。
之后,裴延龄又诬陷陆贽,让唐德宗李适差点杀掉陆贽。幸好朝堂上多位大臣劝谏,才让李适收回成命,不过这一次,陆贽连太子宾客也做不成了,直接被赋闲在家。
之后的十多年里,陆贽一直闭门在家钻研医术,还写了一本《陆氏集验方》。
等唐德宗李适去世后,唐顺宗李诵在即位后,想让陆贽接着回来当官,但诏书还没送到陆贽手上,他就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