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汉武帝耗费国力打下的河西走廊是现在的哪里?它们的名字怎么来的?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聊聊知识的《汉武帝耗费国力打下的河西走廊是现在的哪里?它们的名字怎么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公元前121年,20岁的霍去病三战河西,将河西走廊第一次纳入中国的版图。
从那以后,在河西走廊,走出了一条通道,叫做丝绸之路。
而汉武帝本人,虽然一生都没有踏入过河西走廊,却曾在霍去病去世之后,来到黄河边上,遥望着这条通往西域的通道。
我将从4个方面,为大家介绍,2000多年前,河西走廊上的激荡岁月:
1、河西走廊的历史:月氏和匈奴之争;
2、张骞凿空西域: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3、霍去病三战河西:把河西走廊纳入中国版图;
4、河西四郡的由来,分别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文章较长,约4500字,请耐心观看,或者直接跳到感兴趣的部分看。
一、河西走廊的历史
河西走廊,位于现在甘肃省的西北部。顾名思义,就是黄河以西的走廊。
之所以叫做“走廊”,是因为,在黄河以西,连接祁连山和北山的,是一个狭长的地带,从地图上看,就如同走廊一般。
河西走廊背靠祁连山,西南方向,是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北方,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漠。唯有河西走廊这条狭长的通道,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既宜居,又便于通行。
在古代的生产力条件下,汉朝的人,如果想要去往西域,甚至去西方,河西走廊,是唯一一条困难较小、成功率较高的路线;汉朝的军队,如果想要远征,河西走廊更是唯一一条可以保障军队的通道。
并且,这是一块既适合耕种,又适合放牧的宝地。对于游牧民族而言,这是天然的牧场;对于中原王朝而言,这是适合居住的,上好的养马地。
考古发现,大约5000年前,河西走廊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约4000年前,河西走廊开始进入农耕文明时代。
大约从战国时期开始,河西走廊就被许多大大小小的游牧民族占据。其中,最大的部落,叫做月氏。
在秦末,中原大地烽烟四起的时候,草原上出现了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冒顿单于。
他杀父自立,一统北方草原。曾经被蒙恬赶出河套地区的匈奴崛起,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
匈奴人不仅把河套地区抢了回去,还对外扩展,和盘踞河西走廊的月氏人交战。
月氏人的惨败,连王都被匈奴人杀了,头骨做成了饮器。
从那之后,月氏分成了两部分。大多数部众,怀着对这片盘踞了数百年土地的不舍和深仇大恨,向西迁移,也就是大月氏。
还有一小部分残余,留在祁连山,被匈奴人管制,也就是小月氏。
匈奴人占据了这片离汉朝都城长安不远的肥沃土地,掐断了汉朝唯一对外交流的通道,并日日夜夜威胁着长安城。
这时候的汉朝,年轻的汉文帝刘恒刚刚登基不久。他压抑住了自己御驾亲征攻打匈奴的躁动,攒钱,养马,募民实边,积蓄着反击的力量。
他的孙子将会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的后人会为他出这口恶气。
二、张骞出使西域
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登基。
刘彻一登基,就雄心勃勃,想要干一番大事业。但是他受制于太皇太后窦漪房,无论是改革,还是用人,都不能随心所欲。郁闷的刘彻,只好沉迷于微服出行和狩猎。
但是,哪怕在这期间,他还是做了一些给未来做铺垫的准备工作。
当时的汉朝,最大的困扰,就是经常犯边的匈奴。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都在匈奴人的手上。不仅对外交流的通道被匈奴人扼守,而且,这两个地方离长安很近,匈奴随时可以兵锋直指长安。
在这期间,也有一些匈奴人投降了汉朝。刘彻从这些人口中知道了大月氏的故事。他觉得,如果可以联合大月氏及西域诸国,左右夹击匈奴,将可以断匈奴右臂,汉朝的胜算,大大增加。
想要联系到大月氏和西域诸国,要么,穿越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要么,穿越茫茫大漠。这一路上,危险重重。
谁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呢?
刘彻选中的人,是张骞。
张骞,是一个郎官。他心胸开阔,坚韧不拔,以信义待人。刘彻觉得,他是出使西域的最佳人选。
前139年,张骞带着100多人,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
那一年,汉武帝刘彻18岁,登基只有2年。
霍去病还不到2岁,还只是一个奴隶的私生子。
张骞这一去,就是13年。在这期间,张骞音讯断绝,刘彻也不知道他们一行人,走到了哪里,是死是活,还会不会回来。
他决定不再等待,即便没有大月氏和西域诸国的帮助,也要反击匈奴。
前133年,刘彻派人在马邑伏击匈奴单于。虽然失败,却也吹响了汉朝反击匈奴的号角。
此后,大汉的将星卫青冉冉升起,几次出塞作战,大败匈奴军队。
这个时候,离开13年之久的张骞,终于回来了。
张骞这13年,九死一生。
当年,他刚进入河西走廊,就遇到匈奴骑兵,一行上百人,全都当了俘虏。
随后,张骞被押送到匈奴王庭。匈奴人威逼利诱,想让张骞放弃前往大月氏。张骞坚决不从。
张骞被匈奴人监禁了10年,直到匈奴人的监视渐渐松弛,才趁机逃脱。
然而,张骞没有逃回汉朝。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掉头走进了茫茫大漠。
历经千难万苦,张骞终于到达大宛,又在大宛国王的帮助下,找到了多次迁移的大月氏。
他最初的使命,正是联合大月氏,左右夹击匈奴。
张骞说明了来意之后,大月氏人陷入了沉默。
他们现在所在的这一片土地,非常肥沃,物产丰富,而且离匈奴很远,匈奴人打不到他们。他们实在不想为了过去的仇恨,放弃眼前的安逸。
无法说服大月氏的张骞,在逗留了一年之后,返回汉朝。
为了避开匈奴,张骞没有从河西走廊回去,而是选了一条非常艰险的道路。想不到的是,他经过的羌人地区,在这些年里,居然沦为了匈奴的附庸。
张骞再一次落到了匈奴人的手里。
前126年,匈奴发生内乱,张骞趁乱,再次出逃。
离开故土13年,这一次,张骞终于回到了长安。
张骞没有带回来大月氏联合抗击匈奴的承诺,却带回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汉朝建立70多年来,西部的通道,一直被匈奴人把持。他们知道,在西方有一个叫做西域的地方,却没有人知道,西域,到底是什么样的。
张骞此行,访问了西域的很多个国家,并且,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
汉朝人第一次知道,在河西走廊的另一边,原来还有一个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不仅可以和汉朝一起抗击匈奴,还可以和汉朝经商,做生意,为他们带来比西域更远的,西方诸国的物产和信息。
刘彻的目光,投向了河西走廊。他决心,一定要把河西走廊拿下来,把这条通往西域的通道打通。
这一年的刘彻,31岁,霍去病,15岁。
三、霍去病三战河西
一转眼,5年过去了。
汉朝已经收复河套平原,腾出手来的汉武帝,决定出兵,从匈奴人手里拿下河西走廊,拿下这条汉朝通往西域的唯一通道。
谁来执行这次军事行动?
汉武帝选中的,是不到20岁的霍去病。
短短一年时间,霍去病三次出征,血战河西走廊。
首战河西,是在前121年春天。
早春的乌鞘岭,大雪纷飞。年轻的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翻越乌鞘岭,像一把尖刀一般,插入匈奴人的腹地。
这支军队的行进速度非常快,短短6天,就转战5国。一路上,凡是顺从投降的,都不杀,也不夺取财物,胆敢反抗的,全部诛杀。
转战千余里之后,霍去病的军队在皋兰山下,和匈奴的折兰王、卢胡王短兵相接。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霍去病以损耗七成为代价,把这两王全军诛灭,班师回朝。
这是一次孤军深入的试探,摸清了河西走廊的深浅。
二战河西,是在当年夏天。
班师回朝的霍去病,略作修整,再次率领数万大军,来到河西走廊。
这一次,他不是孤军前来。和他配合的,是卫青的老朋友,公孙敖。
这次作战的原计划,是霍去病和公孙敖前后夹击,攻击匈奴。可是想不到,公孙敖,居然迷路了。
又一次成了孤军的霍去病,是谨慎起见,撤出河西,还是再一次孤军深入?
霍去病转身带领军队,走进了茫茫大漠,如天神降临般,出现在了匈奴的大后方,取得丰硕战国。
但是,由于公孙敖迷路,匈奴虽然损失惨重,汉军依然没能拿下河西走廊。
霍去病很快又会再回来。
三战河西,是在当年秋天。
霍去病的两次攻击,让河西走廊的匈奴损失了几万军队。匈奴单于震怒,把河西走廊上最大的两个王——浑邪王和休屠王——召去匈奴王庭问罪。
浑邪王和休屠王一合计,此去王庭,凶多吉少,还不如向汉朝投降。
汉武帝刘彻得到消息,大喜过望。这是汉朝开国以来,匈奴的第一次大规模投降。
开心之余,刘彻又担心,匈奴人是假意投降,实际上是想再一次攻打汉朝。
于是,他让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去河西受降。如果匈奴人是真心投降,那固然好。如果是诈降,那么,霍去病可以把他们就地歼灭。
事实证明,这个举动,是非常必要的。霍去病还没到河西走廊,那边就出事了。
休屠王琢磨了一段时间,觉得,在汉军的两次攻击中,自己的损失,远不如浑邪王大,单于就算要责罚,顶多责罚浑邪王一人,自己何必去汉朝当降将?
浑邪王看到休屠王想要反悔,索性杀了休屠王。
但是,浑邪王控制不了休屠王的军队。休屠王手下的人,遥遥看到霍去病率领的汉军,联想到休屠王被杀,更加不想投降了,纷纷逃走。
霍去病当机立断,和浑邪王相见,确定浑邪王的头像决心,并下令,把逃走的人,全部诛杀。
经此一役,河西走廊,历史上第一次纳入中国的版图。
四、西规大河,列郡祁连
打下河西走廊之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一次,河西走廊上,没有了匈奴军队的阻拦,张骞一路上,畅通无阻。
他走过的这条路,成为了连绵千年的丝绸之路的开端。
而汉武帝刘彻,不仅仅是把河西走廊当做一条通往西域的通道。
河西走廊非常宜居,在这里,可以影响、辐射到西域各国。同时,这里还是一片上好的养马地。
刘彻迁移了内地的60万人,到河西走廊戍田,开发河西走廊,并在这里,设置了4个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河西四郡”。
这4个郡,到今天,变成了5座城市。但是,河西走廊的格局,基本上传承了下来。河西四郡的名字,也保留到今天。
酒泉
在酒泉,流传着一个古老而浪漫的传说:
霍去病在河西,大获全胜,刘彻赏赐美酒,犒赏霍去病。然而,霍去病打算,把美酒和全军共享。
酒少人多,怎么办?霍去病把酒倒进泉水里,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尝到御酒的滋味。
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叫酒泉。
酒泉名字由来的另一种说法,是这里的城下有一道泉,泉里留出来的水,如酒一般,所以叫做酒泉。
酒泉郡,大致位置,一半在甘肃省,一半在内蒙古,还有一小片在青海,和现在的甘肃省酒泉市,并不完全重合。
武威
武威,顾名思义,意思是武力威慑,扬大汉国威。
西汉的武威,是原先休屠王的地盘,横跨内蒙古和甘肃,包括了今天的武威市、白银市、兰州市的一部分。
张掖
取自“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还有一种说法,是“张帝国之掖,断匈奴之臂”。
无论哪一种,都体现了汉朝的战略和野心。
西汉时的张掖,外蒙古、内蒙古、青海各占一小部分,当然,大部分是在甘肃,横跨金昌市、张掖市、武威市的大部分地区。
敦煌
史书上这样解释敦煌名字的意思:敦,大也。煌,盛也。寓意着广开西域。
汉朝的敦煌郡,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部,是通往西域的最后一个要道。
现在的敦煌,则是由地级市酒泉代管的县级市。
写在最后
前112年,汉武帝刘彻出巡雍州,抵达黄河岸边。他没有踏入河西走廊,只是站在汹涌澎湃的黄河边,遥遥望着这条通往西域的道路。
此时的刘彻,已经45岁了。
打下河西走廊的霍去病,已经去世5年了。刘彻把他安葬在茂陵,陵墓堆成祁连山的模样。
祁连山,就在河西走廊。
走出这条通道的张骞,也已经去世2年了。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归来之后,一病不起,第二年就去世了。去世之后,归葬汉中故里。
当汉武帝遥望着河西走廊的时候,我想,他一定会想起霍去病,想起张骞,想起他期待着张骞归来的日日夜夜,想起他在等在霍去病军报时的紧张与兴奋。
他也会想起,拥有了这条通道的汉朝,在未来,将会拥有怎样无穷的可能。
只是不知道,在霍去病的军队里,张骞的使团里,有多少人,一起站在黄河边,回望他们的浴血岁月。
史书上记载,霍去病之子霍嬗,极得刘彻宠爱,刘彻经常把他带在身边。
这次遥望河西走廊,不知道刘彻会不会牵着霍嬗的手,告诉他,那是他的父亲曾经征战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