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贡生”贡生在科举时代属于什么级别,为何同是贡生又有许多名目?

“贡生”贡生在科举时代属于什么级别,为何同是贡生又有许多名目?

时间:2022-10-16 21:05:03来源:端木烽火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端木烽火的《贡生在科举时代属于什么级别,为何同是贡生又有许多名目?》,希望大家喜欢。

在明清的科举史料中,经常会出现“贡生”这一词汇。贡生的本意,是从各地府、州、县学选取优秀生员贡入京师,在国子监肄业,以备国家选用。不过,贡生的名目繁多,具体分为五种: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合称“五贡”。

岁贡,是靠年头熬出来的。秀才进入官学学习后,如果十年还没有中举,便有资格成为岁贡。只不过各地岁贡的名额十分有限,需要排队候缺,因此又叫“挨贡”。

《儒林外史》中有位乡绅叫严大位,书中直呼为“严贡生”,他便是岁贡出身。他自我介绍说:“去岁宗师(分管一省教育的长官学政)案临、幸叨岁荐。”然而他的学识和文笔,受到两位远亲的质疑。王德、王仁也是入学的秀才,王仁问王德:“他家大老(指严贡生)那宗笔下,怎么会补起廪来的?”王德解释说:“这是三十年前的话,那是宗师都是御史出来,知道什么文章!”言外之意,就是看不起严贡生的文章。

《醒世姻缘传》中的晁思孝也是“连科不中,刚刚挨得岁贡出门”。一个“挨”字,写进其间辛酸。此外,狄员外的亲家薛教授也是岁贡,“十七岁补了廪,四十四岁出了贡”,竟也挨了二十七年。显然,岁贡带有安慰性质,是朝廷的一种荣誉行奖励。

恩贡,则是国家庆典、皇帝登基之年颁布恩诏,地方学校因此多了一次推举贡生的机会。由此出贡者称恩贡。恩贡生有个特殊待遇:即使本人犯了罪,这个头衔也是不能剥夺的,因为那是皇帝钦点的。

拔贡、优贡,是从各级学校选拔出类拔萃者,贡入国子监。优贡跟拔贡并无本质区别,也遵循择优推举的原则。不同的是,拔贡十二年选拔一次,而优贡则是三年选拔一次,是在学政任满之前举行。先由府、州、县学推荐廪生中的优秀者,经学政统一考核,推为优贡。但名额不多,大省才有五六名,小省只有一二名。《儒林外史》中匡超便是优贡,他在杭州听说学政案临,于是赶回老家温州应岁考,结果被录取在一等第一。

副贡,是指副榜举人贡入太学者。副榜举人也是科举制中一个名称概念,乡试发榜时,中榜举人为正榜,而那些成绩不错但没有上榜的,朝廷为了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就给了一个副榜,但他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举人,不能参加会试,但有资格到国子监读书,这些人就称为副贡。

以上介绍的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在科举时代属于正途出生,在清初时期,这些人如果运气好是可以入仕的,而且从清代的史料中可以发现,贡生出仕者不乏其人。

建立贡生制度的初衷,是解决学校生员的积压问题,为那些乡试不第的生员开辟一条入仕之路。贡生入国子监肄业,经考核便可补官,但多半出任教职,当个教谕、训导之类的学官,当然,有门路的可以当个知县。

贡生相比较生员(秀才)而言是有不少好处的,一是可以摆脱学校拘束,不用参加岁考;二是可以在门前挂匾,竖旗杆。贡生挂匾、竖旗杆是一种政治特权,可以凸显与一般民人的地位等级。而且又是敛财的好机会。上面说到《儒林外史》中那个严贡生,便借此大发其财,光是贺礼就收了不少银子。

科举时代,能中举人、进士的毕竟是极少数。一个读书人入学,由附生补为增生,再补廪生,进而出贡,这也算是不错的结局。历史上,一些贡生出身的读书人,不乏做出成绩、名扬后世者。

如《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三言”的编撰者冯梦龙、《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都是岁贡生。这些秀才出身的出贡者,摆脱了学校的约束,让他们获得了大把的空闲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这才成就了他们的文学地位。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