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唐宋”司马光和范仲淹都没能跻身“八大家”,名气不高的曾巩为何能入选

“唐宋”司马光和范仲淹都没能跻身“八大家”,名气不高的曾巩为何能入选

时间:2022-10-11 21:05:02来源:不沉的经远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不沉的经远的《司马光和范仲淹都没能跻身“八大家”,名气不高的曾巩为何能入选》,希望大家喜欢。

"唐宋八大家"是我们从小学的时候就熟悉的历史知识,其中的很多人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三苏"、欧阳修、王安石等人,他们的诗堪称"中学生的噩梦"。与这些名气很大的诗人们相比,曾巩就显得没什么存在感,而且他的诗也很少被人提及,那么他为什么名气这么小,又凭借什么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呢?

其他诗人名气太大,掩盖了曾巩的光芒

唐宋八大家中有两个人是唐朝的,剩下的六位都是宋朝的,唐代的这两位就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也是"古文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章气势磅礴又构思巧妙,在一潭死水的文坛掀起了惊涛骇浪,在唐宋八大家中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韩愈的很多诗都是和政治有关的,他既是一位文学成就斐然的诗人,也是一位郁郁不得志的政治家。

韩愈写文章经常是无所顾忌,他写的《马说》就非常直接的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后来反对唐宪宗迎佛骨,他又写了《论佛骨表》谴责皇帝痴心佛教,误国误民,气得皇帝差点将他处死,最后还是众人替他求情,他才被贬到偏远的潮州。

如此一来既有了诗人的名气,又有了文人宁死不屈的风骨,韩愈的地位理所当然地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柳宗元的名气虽然没有韩愈那么大,但是他的山水小品文章也是非常出名,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欧阳修是宋朝文坛影响力最大的诗人,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宋朝的六位文人都出自于宋仁宗时期,欧阳修就是宋朝最具有代表性的文人,他所写的《醉翁亭记》,我们学生时代都经历过"全文背诵",后来名气越来越大,连见上他一面,都是无比荣幸的事情。

"三苏"父子三人更是大名鼎鼎,连皇帝都称赞他们文章写得好,苏轼还是欧阳修的徒弟,文学成就和名声都非常高。王安石不仅文章写得精彩绝伦,还主持了著名的"熙宁变法",虽然变法结果不太理想,但是王安石的大名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曾巩真的是名不副实吗?其实是与世俗文章背道而驰

与其他七位光芒耀眼的大诗人们相比,曾巩的文学地位显然是排最后的,提到曾巩,很少有人记得曾经学习过他的文章,甚至连这个人的名字都感到非常陌生,久而久之就认为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是名不副实。

很多人认为范仲淹也可以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就凭他所写的文章能够列入"中学生必备古诗词"之中,就能证明他比曾巩有才华。其实曾巩的才华都被世人低估了,他和苏轼都是欧阳修的学生,苏轼比曾巩小了十几岁,并且欧阳修对曾巩的器重甚至超过了苏轼。

据说欧阳修第一次见到曾巩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他,还在他的诗中赞美曾巩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是他数百名徒弟中最出色的一个。后来有人玷污曾巩的作品和人品,王安石居然都站出来替曾巩辩护,痛骂那些侮辱他的人,还写了一首诗送给曾巩,让他不要理会宵小之徒的恶意中伤,自己始终站在他的身后支持他。

能够得到文坛领袖和朝廷政治家的大力支持,可见曾巩是有真才实干的,否则欧阳修和王安石这样的大忙人,怎么会有空理会一个平平无奇的人呢?

曾巩的名气之所以不大,追根究底是因为他心中的儒家思想非常重,他不擅长写那种温柔婉约的诗词,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的文章大多数都是慷慨激昂,体现自己忠君报国的理想,所以这种风格与时代不符,他的名气自然也就没有"三苏"等人那么高了。

当初欧阳修在选状元的时候,看到了一篇写得非常好的文章,他认为这篇文章一定是曾巩写的,但是为了避免让别人说自己偏心学生,所以就把这篇文章定为了第二名榜眼,结果考试成绩一出来,这篇文章居然是苏轼写的。

即便只是第二名,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苏轼也从此在文坛崛起了,毕竟能得到欧阳修的赏识,不是谁都能有这份荣誉的。

虽然曾巩的名声没有其他人那么大,但是他的才华足够让他跻身唐宋八大家之中,唐宋八大家就像是一个紧密相拥的团体,离开了谁都无法延续辉煌,曾巩不过是被前辈的光芒遮盖住了,他自身的才华,不应该被埋没。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