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张昭等一批文臣,明明看起来没有才能,为何还会得到孙权重用?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知未是也的《张昭等一批文臣,明明看起来没有才能,为何还会得到孙权重用?》,希望大家喜欢。
以前看三国演义时,对于东吴这一块的政治体系一点都不感冒,特别是曹军来袭的时候东吴的表现实在是让人失望,连刘备这么一个匹夫都勇敢的站出来与他大战,但是东吴文臣们一听到曹操军队来袭他们集体就准备投降,并且还和诸葛亮来了一出舌战群儒关于战与和的问题大探讨。很多时候我们都对东吴的这一群政治体系的中心人物一点都不感兴趣,除了周瑜和鲁肃表现的稍微出彩外,其他的人简直就好像是一个政治上的无名之人。
但我们都知道以前孙策在去世时曾经说过,内事不决一定要问张昭,外事布局则可以考虑问周瑜。按照孙策的口气来说,张昭应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文人,但是我们在西三国演义里面看到张昭为首的东吴文臣表现实在让人堪忧,而且还多次被诸葛亮给戏弄。那么问题来了,以张昭为首的这批东吴的文臣们,明明没有什么才能为何却还是得到孙权的重用,并且拥有这么高的地位呢?其实孙权这么做才叫大智慧,张昭他们有着其他的能力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首先当年孙策之所以会说这句话,一方面是认可的周瑜的才能,但另一方面对于张昭的人这样的评价其实是基于当时的环境背景来说的。当时东吴仍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各方政治势力冲突四起,为了稳定整个格局,它必须要有一帮子维稳的某事出现,因此张昭等人就派上了用场,他们所有的主张都比较稳妥,对于稳定局势安定人心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张昭是当时地方世族里面的领袖人物只要拉拢了张昭等一批文人士大夫,也就获得了东吴整个地区的民心势力。可以说当时孙权之所以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立稳脚跟,并且还成为了与刘备孙权那等雄才大略之主进行对抗,有很大的功劳是由张昭出了力,不然孙权可能早就遇到新一轮的刺杀了。
另外张昭等人虽然在战争上是一窍不通,而且还有过想要投诚的想法,但是他们对于孙权可是真正的忠心耿耿。别看当时战争已降临,他们纷纷主张让孙权投降,其实他们的出发点都是非常好的,是为了保护这一圈的土地和人民,让他们避免遭受战火的摧残。所以他们并非是真正的小人,而是有德行的大人物,只不过出发点有点不同。
另外张昭等人还代表着整个江东地区的文人集团的向心力,我们都知道,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面,要是没有得到那些私人集团的支持,在地方上很难立足,而且在后来的战争消耗过程中很难得到新鲜血液的补充。但是孙权重用的张昭等人之后,虽然接连遭到了几次的人才的损失,但却接连不断的能够有新鲜资源补替。像周瑜去世后立马有鲁肃机上,即使鲁肃病危了还有一个新生的后起之秀陆逊替换。
所以我们现在在回过头来看当年孙权的举动,他并非是一个养闲人的政治家,而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君主。在他的运作之下张昭这批看起来没有用的文人士大夫在当时爆发出了极为惊人的潜在政治爆发力,东吴的力量源源不断的涌上来,当时的政治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改变都能够稳如老狗。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孙权在这方面可比刘备等人要强得多,因此他也成为那个时代另一个优秀的三国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