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太上皇”明代宗不杀明英宗既与当时朝局有关也和代宗自身性格有关

“太上皇”明代宗不杀明英宗既与当时朝局有关也和代宗自身性格有关

时间:2022-10-09 16:25:05来源:汉字背后的故事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汉字背后的故事的《明代宗不杀明英宗既与当时朝局有关也和代宗自身性格有关》,希望大家喜欢。

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23日)是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年号景泰。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是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

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长兄明英宗即位后,他被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受宠信宦官王振的鼓动,御驾亲征,结果遇上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亲率的明军被瓦剌军击溃,英宗成了瓦剌的俘虏。瓦剌军乘势挥师围攻京城,在战时的危急中,当时皇太子朱见深年仅两岁,兵部侍郎于谦、吏部尚书王直等大臣在孙太后的支持下,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拥立朱祁钰为帝,改元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明代宗在位期间,还算是能知人善任,能励精图治,重用于谦、王文等大臣,在于谦等的努力下,代宗取得北京抗击瓦剌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之后,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朝局由乱转治,社会得以安宁。后来,明廷与瓦剌谈和,在孙太后、于谦等的坚持下,朱祁钰迎回了明英宗,不过,朱祁钰对英宗朱祁镇并不放心,明英宗归国后便被朱祁钰幽禁于南宫,同时,他还废了朱祁镇的儿子、原太子朱见深,改立他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是,在后来,太上皇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策划和支持下发动了“夺门之变”,利用政变的方式抢了朱祁钰的皇位,朱祁钰由太上皇又变成了皇帝。

那么,明知朱祁镇是一位危险的人物,一直警惕着朱祁镇会抢皇位,为什么明代宗朱祁钰不把朱祁镇除掉呢?

这与当时的朝廷局势有关系,也与朱祁钰本人的经历和性格有关。仔细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明代宗是战事危急时被推举为皇帝的,朝中的根基不稳,他不敢贸然对英宗下手。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瓦剌军围攻京城,京城人人自危,明军主力在土木堡被也先率领的瓦剌军击溃了,京城兵力较弱,当时,朝中一些大臣和城中权贵都以为京城守不住了,准备转移财产和送子女到南京,面对着巨大的危机,大明朝堂之上开始围绕“战”或“迁”的问题开展争论。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八日,由孙太后亲临朝会,监国朱祁钰主持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应对瓦剌侵袭的良策。翰林院侍讲徐有贞以天象变化为依据,主张迁都南京,以避开瓦剌的进攻,不少大臣也支持。但是,兵部侍郎于谦却极力反对迁都,他认为皇陵、宗庙、社稷都在北京,绝不可轻易迁都。他以北宋南迁使国势日弱为例,认为国都南迁是亡国之兆。

于谦

八月二十八日,左都御史王文上书监国朱祁钰,希望他以江山社稷为重,承继大统,当时皇太子朱见深年仅两岁,战事危机,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王直等大臣也联名奏明皇太后,极力主张立朱祁钰为帝。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在孙太后的支持下,于谦等大臣拥立朱祁钰为帝,改元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朱祁钰登基之时,朝中大臣们多数都把他看成是战时的临时皇帝,而且,当时孙太后还很有权势,于谦等掌握兵权的大臣是孙太后支持升迁的,而朱祁钰并非是孙太后的亲生儿子,英宗朱祁镇才是她的亲生子。虽然说孙太后、于谦等扶持朱祁钰即位之后,并没有再让他退位的想法,但他们极力主张迎英宗回京都,绝不允许朱祁钰害死朱祁镇,所以,当时朝中的权力结构只允许朱祁钰当皇帝,于谦、王直等掌大权的重臣只能容忍朱祁钰把太上皇幽禁于南宫,但绝对是不会容许朱祁钰杀了太上皇的。对此,明代宗心里很清楚,离开了孙太后和于谦等人的支持,即便是杀了朱祁镇,朱祁钰也难以保住自己的皇位因为当时很多朝臣仍是英宗朝的旧臣,心里仍有忠于旧主的情结。所以,朱祁钰不敢贸然杀了太上皇。

第二,明王朝注重传统儒家的忠孝理念,在仁政传统中,决不允许皇帝杀了太上皇。

明朝自建朝开始,对传统儒家的仁政理念是很重视的,明朝尊重文人士子,在朝官员中有不少大臣是通过科举考试而入朝为官的,其儒家传统观念很强,将忠孝理念视为是立国之本。当年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还不敢宣称是冲着建文帝去的,而是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借口;当燕军用火炮轰击济南城时,当守胜武将铁铉在城头上挂上了写“高皇帝神牌”的木牌时,燕军立即停止炮击,可见,明朝的忠孝理念是非常强的。

朱祁钰

有如此强的仁政、忠孝理念,朱祁钰是不敢贸然杀害朱祁镇的,若是代宗杀害了太上皇,便是大逆不道,是违反忠孝理念,违背伦理原则的,他将遭受到满朝大臣的群起而攻之,其皇位便很难坐稳。作为皇帝,朱祁钰若是杀了太上皇,等于杀了先皇,是不忠;违背了他对太后对他不杀英宗的要求,是不孝,这不忠不孝之举,朱祁钰是做不出来的。自从他爷爷明仁宗朱高炽开始,便非常重视儒家观念和仁政传统,朱祁钰不敢背负不忠不孝之名,而且,他本就是一个谨慎胆小的皇帝,贸然杀亲哥哥,这也是他不敢做的。

第三,改立太子已使孙太后和朝臣们愤怒,若是杀了英宗,朱祁钰的皇位将坐不稳。

“土木堡之变”后,京城危急,孙太后和于谦等是先立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而后再立朱祁钰为帝。孙太后的用意很明显,大明江山依然是留给明英宗一系的,朱祁钰即便不是临时代理执政的皇帝,也要保证在他之后,皇位由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来继承。太子朱见深是皇太后支持立的,朱祁钰对孙太后的用意心里也很清楚。

朱祁钰原本是遇上战事而侥幸登上皇位的,可是,当他坐上皇帝的宝座之后,观念也变了,权力欲开始作怪,他不仅自己要稳坐皇位,而且,他还想让他的儿子朱见济来继承皇位。明知孙太后的用意,但他还是筹划着让他儿子当太子。他开始对宫中资历老的太监金英进行试探,他明知太子朱见深的生日是十一月初二,却故意对金英说:“七月初二日,是东宫太子的生日。”其实,七月初二是他的儿子朱见济的生日。金英对朱祁钰说:“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 金英对日期的纠正让朱祁钰感到要让朱见济当太子难度很大。

过了一阵子,朱祁钰又开始对朝臣进行试探,他甚至还重赏朝臣,试探性地向朝臣表达重建储君的想法。有一些大臣在代宗的拉拢下,或支持他重建皇储,或默认他的主张,而不少宦官也支持他。

可是,朱祁钰的皇后汪氏并非是朱见济的亲生母亲,所以,她反对代宗立朱见济为储,皇帝皇后争辩多次,后来,朱祁钰索性废了汪氏的皇后之位,他冒着被孙太后和于谦等大臣反对的危险,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他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并立朱见济的生母杭氏皇后。可是,不幸的是,朱见济于景泰四年(1453年)便突然夭折了。有一种说法,认为朱见济是被忌恨朱祁钰的英宗党派密谋害死的。朱见济死后谥号“怀献太子”。

对明代宗立朱见济为太子,孙太后和于谦等是持反对意见的,但是,为了维护明朝皇帝的尊严,他们接受了,容忍了。而有了他们两位的压阵,朝中反对改立太子的大臣们也就只好默认了。不过,对于代宗改立太子之事一直很不满,很有抵触情绪。特别是原来受恩于英宗的大臣心里一直压抑着一股怒火,对代宗改立太子不肯原谅。

朱祁镇

对此,朱祁钰心里是非常清楚的,他也很痛苦,辛辛苦苦改立太子,而他儿子却夭折了,但太上皇被他幽禁着,他又不愿意恢复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在这种状态下,他不敢贸然杀了太上皇,否则,朝臣们一旦把所压抑的怒气爆发出来,加上孙太后和于谦等的支持,他是无法掌控朝局的,他将可能失去皇帝之位,大臣们即使不让朱祁镇复位,也会拥立前太子朱见深为帝,因此,朱祁钰是不敢杀害朱祁镇的。一旦杀了太上皇,朱祁钰便无力对抗朝中及后宫的各种势力,他虽担心谨慎,但他不笨,杀太上皇的风险他是能估量得到的。他是聪明的皇帝,没有把握的事他不敢做,也不会去做。

都怪他心太软,死后被谥称“郕戾王”

朱祁钰当时正当壮年,立储问题暂时被搁置了,但是,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他突然得了重病,皇储的问题再次突现出来,朝臣们议论纷纷,半月之后,内宫传来消息,说朱祁钰病体康复了,朝臣们准备于次日商议立储之事,甚至于谦等还有了恢复朱见深太子之位的议案。但是,夜里便发生了“夺门之变”,石亨等亲眼看到朱祁钰病情十分严重,为途前程,武清侯石亨联手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和太监曹吉祥等,在深夜发动政变,辅佐英宗复辟,明英宗重新登上了皇位。

明英宗复位后,将京城危急时拥立朱祁钰登基的于谦、王直等大臣以谋逆之罪处死。景泰朝朱祁钰的统治就此结束。一个月后,朱祁钰死去,死因不明,一说为被人杀害,一说是病重而亡。

明英宗在朱祁钰死后,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暗示朱祁钰终身为恶。朱祁钰以亲王之礼葬于北京西山,他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被葬入帝陵的皇帝。

明英宗第二次登基后的行为比朱祁钰要恶劣得多,后世有人为代宗朱祁钰感到可惜,认为他当时迎回朱祁镇时没有杀了他,以至于酿成大祸,历史不能重来,明代宗去世前后悔吗?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