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项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千年史馆的《项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希望大家喜欢。
公元前207年,大秦帝国在项羽、刘邦等起义军的打击下,落下了沉重的帷幕。随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天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楚汉之战。
这场精彩至极的战争打了4年,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惨败,自刎于乌江,汉王刘邦终得天下,开启了400多年的大汉王朝。
两千多年来,有无数人为“英雄”项羽的失败而扼腕叹息:如果他在鸿门宴上除掉了刘邦,天下不就是项羽的了吗?可惜项羽的“妇人之仁”,让他失去了一个开创王朝的机会!
那么,咱不妨来分析一下:如果项羽真的在鸿门宴上除掉了刘邦,会不会也开启一个像汉朝这样的盛世王朝呢?
如果我们对项羽有一个很深的了解,答案基本上是“不会”。因为,项羽不理解“集权制”三个字,又迷信另三个字,就是“分封制”。
集权制,全称是中央集权制度,这是秦始皇嬴政的发明。
秦国在统一六国后,丞相王绾等保守派认为秦朝应该学西周,分封宗室于各国,而李斯是非古派,认为现在天下一统,再设诸侯,天下必乱,不如收天下之权于朝廷。
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不再分封诸侯,而将天下分为三十六个郡,各设郡守,向朝廷直接负责。
楚国在春秋战国都是一线强国,有实力与秦国争天下,但是,楚国为何最终被秦国所灭呢?“分封制”就是一个重要原因。
楚国的疆域非常广阔,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垂直管理成本太高,楚国采用的是分封制(一说为联邦制)。各大贵族的功臣被楚王这封一块,那封一块,在各自的地盘都有自己的军队,同时还向领地内的百姓收税,这笔钱并不用上缴楚王。
项羽的祖辈就是楚国的贵族,项家老祖宗们因有功于楚,封在了项(河南项城附近,袁世凯的家乡)。秦灭楚后,项家的地位一落千丈,再加上受家族历史的影响,项羽对分封制非常迷恋。
项羽跟着叔父项梁起兵反秦,其实不是为了天下一统,而只是为了恢复项家的那些权利。秦朝衰败后,六国后人纷纷复立,什么赵王、齐王、魏王,全都冒了出来。项羽不是楚国王族,暂时不能称王,就立了傀儡熊心为楚怀王。
项羽和当时很多人一样,认为秦朝的失败就在于中央集权制,不然秦朝怎么只有十几年就灭亡了?实际上,秦朝是亡于暴政,而非亡于集权制。这一点,项羽是看不出来的,但刘邦看了出来。
刘邦是平民出身,没有机会受到分封制的影响,他更倾向于接受集权制。刘邦灭掉项羽后,采取的就是集权制与分封制同时存在的模式,比完全的分封制更具历史进步意义。
刘邦不能接受异姓为王,他称帝后,先后铲除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刘邦知道,这些人和他没有血缘关系,是极不可靠的,所以刘邦刑白马为誓:“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再看看项羽拉来的那帮江湖兄弟,全是异姓王。在鸿门宴上,项羽大封诸王,秦朝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被项羽拆了个七零八落。项羽的逻辑很简单:我是天下诸侯共主,谁敢不听我的话,我就出兵讨伐谁。
在当时,楚国确实是诸侯中最强的,其他一些诸侯国都很弱小,比一个郡大不了多少,但是,这些诸侯和项羽没有血缘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和项羽的联合没有天然性。他们之间的合作,更像是合伙做生意,项羽出的本钱多,拿大股,剩下的都是小股东。
打个比方,项羽和这些人成立了一个组织结构相对松散的公司,项羽拿49%的股份,剩下几十个小股东总共持有51%的股份。项羽单独打齐国或济北国,胜利是肯定属于项羽的,但天下这么多诸侯,他们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一旦联合起来,项羽能对付过来吗?
今天灭这个,明天灭那个,楚国有限的国力也会慢慢消耗掉。更何况,汉王刘邦只是暂时向项羽低头,一有机会,肯定会起兵反项。
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刘邦拜韩信为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定三秦,魏国、赵国、齐国也都倒向刘邦。虽然在彭城之战中,刘邦的诸侯联军惨败,但至少证明刘邦的统战思路是对的。
项羽认为不需要什么统战,不服就打,打到服为止。以项羽的性格,灭掉刘邦后,他的统治思想还是那个老套路:谁不服我,我就灭了谁。因此,即使项羽在鸿门宴杀掉了刘邦,他依然会遇到同样的难题:诸侯们不可能和他一条心。
就算项羽灭掉了所有不听话的诸侯,再立一批听话的诸侯,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的诸侯等到自己的利益与项羽冲突时,又会起兵反抗。恶性循环下去,楚国还有多少国力可供消耗?
退一百步,就算项羽武功盖世,打服了所有诸侯,无人敢反,但等到项羽死后呢?他的儿子、孙子能保证像他一样那么能打吗?
同样是分封制,为何西周能存在200多年?很简单,西周时的诸侯国大多都与周王同姓,一家人再有矛盾,也要维护周王的共主体系,否则大家一起完蛋。
项羽的分封制注定失败,就是因为这些诸侯不姓项,没有人会跟他一条心。
因此,即使项羽在鸿门宴上除掉了刘邦,他在皇帝的位子上也坐不了多长时间,更不可能像刘邦那样开创一个延续几百年的盛世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