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乾隆动用百万大军,攻打1小镇竟花了30年,为什么?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无风却起念的《乾隆动用百万大军,攻打1小镇竟花了30年,为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清朝乾隆皇帝任内,国力达到顶峰,因此得以施展许多政策,当中就曾投入百万大军,企图平定一个名为“金川县”的小地方,花费了非常长的时间,是一场十分没有效率的作战计划。至于这个金川县的地理位置,大约在当今中国四川的西北角,它为什么重要呢?
▲乾隆曾派兵攻打金川,却花了将近30年。(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清朝入关后统一了中原,但西半部其实也有不少区域,因为当时军力的配置,或是地理位置的关系,并没有真正被纳入清朝的版图之中,而金川县就是其中一个。位于四川的金川县,正因为不属于最初被平定的范围内,加上地理位置离北京遥远,因此成了漏网之鱼,也孕育了一波反清复明的势力,只是影响力并没有大到足以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
到了乾隆时期,他得知了这样的一个地方存有反抗势力,加上认为应该要强化西侧边疆的国防,基于大一统的原则,决定出兵去平定这个小地方,但事情并没有想像中的顺利。
乾隆决心夺取金川,前后派出的达百万士兵,都没能成功夺取金川,一方面是不熟悉当地环境屡屡吃鳖,二来千里迢迢的这场战斗,使得后防补给不易,各种因素之下,使得金川迟迟未能平定,居然花了将近30年的精力,中间甚至谣传“金川是神住的地方,所以打不下来”这种荒唐言论。
后来,乾隆极为愤怒,处死了所有参与战事的将领,正是在这样严峻的条件下,士兵们燃起了不得不打下金川的斗志,终于将其拿下了。拿下金川后,也间接解决了西藏常出现的的叛乱问题,算是一项重要的成果。
大小金川之役,又称平定两金川,是清乾隆年间清军平定四川西北部大、小金川土司两次动乱的合称。
第一次金川之役为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安抚司莎罗奔私自进攻明正土司,清廷调兵征讨。乾隆十四年(1749年)莎罗奔投降。
第二次金川之役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金川土司索诺木朋楚克袭杀革布什咱土司色楞敦多布,又帮助小金川土司之子僧格桑侵凌鄂克什、明正等土司。四川官员令其退还土地,大小金川拒不退兵。
清廷再次发兵进剿。次年底,清兵攻克小金川官寨美诺(在今阿坝州小金县美沃乡)。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兵攻克大金川噶尔崖寨,索诺木朋楚克出降。
金川之名得自两条河流,大者藏语名为“促浸”,小者名为“儹拉”,为大渡河上游的两条主要支流。据传临河一带有金矿,故称促浸为大金川,儹拉为小金川。金川土司原仅指小金川土司。小金川的哈衣麻衣喇嘛在明代被封为“演化禅师”,世袭土司,隶属于杂谷安抚司。顺治年间,小金川土司吉儿卜细归降清廷,授“金川演化土司”一职。
小金川土司拉木布有一庶子拉旺巴插,拉旺巴插之子莎罗奔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派土兵随四川提督岳锺琪出征,立有军功。雍正元年(1723年),川陕总督年羹尧奏请授予莎罗奔土司职衔,清廷允准,授莎罗奔为大金川安抚司。
此时大金川的势力已超过小金川,雄踞一方。乾隆以后,官府文书通常将大金川土司称为“金川”,将原来的金川土司称为“小金川”。
参考资料:《清史稿》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每天8:00,无风和你分享历史、文化故事,和你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