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史记”纸上谈兵的赵括,当时生活的年代,几乎没人用纸

“史记”纸上谈兵的赵括,当时生活的年代,几乎没人用纸

时间:2022-10-02 19:55:16来源:历史驿站V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驿站V的《纸上谈兵的赵括,当时生活的年代,几乎没人用纸》,希望大家喜欢。

一提到“纸上谈兵”,我们就想到赵括。但有个问题,赵括生活的战国时期,纸张并没有广泛使用。当时用的主要是竹简、木简或者丝织品。

有人说出自《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但翻来《史记》,不难发现,根本没有“纸上谈兵”的说法。 而且,成书于西汉时的《史记》,是写在竹简上的。所以,纸上谈兵与赵括和《史记》,最初是没有啥联系的。但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 部分专家认为,纸上谈兵很可能来自刘三吾的《湘南杂咏》:“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 刘三吾是明代洪武朝的翰林学士,他就是用这首诗,讽刺了战国时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熟读兵书,但不能灵活运用。在长平之战中,赵括代替廉颇成为主将之后,彻底改变保守方案,主动出击,结果被狠狠摩擦。 再后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这个成语,彻底出道。还有一个问题:赵括到底有没有军事才能? 首先,赵括的军事理论水平,是得到《史记》首肯的,肯定差不了; 其次,史书中确实没有赵括在长平之战前的参战记录,说明实操过少; 再次,赵括的老爹明确,自己儿子在实操方面啥也不是。

不过,赵括之所以在长平之战中惨败,除了自己没有经验之外,为了迎合赵孝成王的思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老将廉颇,与秦军白起相持,每天消耗大量的粮草,让赵国的压力越来越大。形势所迫,只得铤而走险,由赵括代替廉颇出任主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