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渤海”与唐朝同在的渤海国,是如何崛起?纵横捭阖,得天独厚自然资源

“渤海”与唐朝同在的渤海国,是如何崛起?纵横捭阖,得天独厚自然资源

时间:2022-09-25 09:26:07来源:捌斗文轩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捌斗文轩的《与唐朝同在的渤海国,是如何崛起?纵横捭阖,得天独厚自然资源》,希望大家喜欢。

导语:与唐朝同在的渤海国,其民族起源于哪里,如何崛起?这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首领高超纵横捭阖外交谋略,以及善于学习,山寨仿制中原文明。

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将观众视野带到了奇幻瑰丽的唐朝盛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盛唐时代,在亚洲的最东方还有一个深受唐朝文化熏陶,甚至山寨仿制唐朝的政治体制,经济文化都繁盛一时的“海东盛国”渤海国。在我国东北地区,曾出现多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扶余国、高句丽国、辽国、金国等等,但渤海国政权却鲜有人知,我们本篇文章来了解下渤海国,从其民族的起源,自然资源,政治体制及军事体制等几个方面来浅析渤海国兴起之谜。

渤海国是我国古代东北一个地方民族政权,它几乎是与唐朝并行的朝代,成立于武则天时期,最后被辽国契丹所灭亡,传国十五世,享国229年,但是渤海国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疆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那么渤海国是如何兴起的呢?渤海族是怎么来的呢?

渤海族的起源,渤海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其前身是靺鞨族,而靺鞨族是我国隋唐时期对勿吉族的称呼,而勿吉族的历史起源要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肃慎人,汉代挹娄人,隋唐勿吉人。

肃慎人

《新唐书·渤海转》记载“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

上京龙泉府就是现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在黑龙江饶河地区发现了四五千年前肃慎人留下的文化遗址;此外在黑龙江境内镜泊湖附近的发现了肃慎族系的莺歌岭遗址;由此可见,肃慎人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以东以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吉林省东部,黑龙江省东部及东北部。

挹娄人

《后汉书》记载“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夫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接北沃沮,不知其北所极。”

由以上资料可知,肃慎人在汉代被称为挹娄,其分布区域与肃慎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牡丹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流域以及俄罗斯远东沿海地区。挹娄的文明程度要比肃慎人高的多,肃慎人主要以渔猎以及原始农业为主,而挹娄人在渔猎、农业的基础上又有养殖业和手工业。

《三国志·魏志》记载“辽东郡言肃慎国,献铁杂铠二十领”

由此可知,挹娄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生产力水平很高。在婚姻上,挹娄人实行一夫一妻制,说明其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

勿吉人

《魏书》记载“勿吉国,高句丽北,旧肃慎国也,其人劲悍,于东夷最强,去洛五千里,国有大水,阔三立余,名速末水”

挹娄人,到了南北朝时期被称作勿吉,与高句丽相邻,其分布区域十分广阔,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以北,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地区,以及今俄罗斯沿岸地区。勿吉人在生产力水平上要比挹娄人先进,在农业方面有多种农作物及蔬菜种植,并且采用了“佃偶耕”新的田间耕作方式,使农作物自给有余。尽管生产力先进,其生产生活方式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但勿吉人还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民族,主要有七大部落组成,分别是白山、黒水、粟末、安车曾、佛涅、伯咄、号室等部落。

勿吉人向北魏朝贡五百匹良马后,与北魏结好,当勿吉人击败高句丽,攻破夫余国成为东北地区势力最为强大的势力,为后来靺鞨族形成和壮大奠定了基础。

靺鞨人,勿吉人在隋唐时期被称为“靺鞨”。

《隋书·靺鞨传》记载“高丽之北,邑落俱有酋长,不相总一,凡有七种,其一粟末部,与高丽接,其二伯咄部,其三安车骨部,其四拂涅部,其五室部,其六黑水部,其七白山部,而黑水部尤为劲健;即古之肃慎氏也。”

靺鞨人生活范围主要以松花江、牡丹江、黑龙江流域为中心,分布区域东到日本海,西到松嫩平原,南至长白山,向北至黑龙江以北到鄂霍次克海滨,其领土面积十分广大。在生活习俗上,靺鞨人与勿吉人大体相似,在农业种植上采用偶耕等方式,在畜牧养殖上多以养猪为主,狩猎和渔猎也是靺鞨人主要的谋生手段。

靺鞨人与中原政权的关系要比勿吉时期好得多,隋朝时曾封来降的靺鞨部为“右光禄大夫”,唐朝时期曾封靺鞨人为“右卫将军,赐姓李氏。”无论从政权组织形式,生产力水平,还是文明程度,相对勿吉人而言,靺鞨人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靺鞨七部都与中央王朝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靺鞨人在文化上深受中原地区影响,其政治、经济比前代更要发达,逐渐成为东北地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综述,渤海民族共同体就是古代肃慎氏,经过挹娄、勿吉人,在继承靺鞨族先进的社会文明继承上,以粟末靺鞨为核心,融合靺鞨诸部以及其他民族,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渤海国的建国

渤海国就是古代肃慎族系融合发展后的渤海民族,在东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民族政权;其具体原因是,在唐朝武则天后期,由于任用边臣举措失当,营州地区爆发叛乱,营州内的靺鞨人、高丽人趁辽西动荡之机,在靺鞨酋长和舍利的率领下,东走回到靺鞨故乡长白山下,自此摆脱唐朝廷节制,割据一方;到了公元698年,大祚荣将东牟山(敦化西南,又有说延吉东南)作为都城,建立了靺鞨民族史上第一个政权“震国”。

大祚荣建国不久,唐朝派遣御史招慰之,大祚荣同意向唐称臣,接受唐朝册封,并且把儿子门艺送往唐庭入侍唐朝皇帝。公元712年,唐睿宗派遣使者前往震国都城,任命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从此大祚荣放弃原有称谓,将其国专称为“渤海”国,正式纳入唐王朝版图。

渤海国的兴起

渤海国的兴起,除了大祚荣,趁唐朝与突厥,高句丽之间战争,无暇东顾,乘机建国外,其自身的实力是兴起的关键,渤海国之所有强大的实力,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先进的农耕技术,特殊的政治二元体制,军事制度等等诸多方面都有莫大关系。

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渤海国疆土广大,幅员辽阔,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既有面积辽阔,土地肥沃的平原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广袤的山林、低地、草原适合狩猎和畜牧业发展,境内江河纵横,外有漫长的海岸线,富于渔盐之利,又有同海内外交通的便利。根据渤海国境内山川地势和气候特点,渤海国可划分为四个较大自然区,

1.小兴安岭和三江平原地区,这个地区沼泽、湿地密布,盛产淡水鱼类;同时这个地区存在大小不同,互不相连的丘陵低地,有利于防患突如其来的水患,敌人和猛兽的袭击,是渤海人理想的聚集场所。

2.东部锡霍特山区,这一地区山势险峻,地势辽阔,人烟稀少;南部地区在河流两边,山间盆地,平地沟谷等地区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除此之外,这个地区最大的优势是有不冻海和优良港湾,可进行航海,也方便与海外各地之间联系。

3.中南部长白山地区,这一地区山脉相连,在高山之间分别大小不等盆地和低谷,气候适宜,土质肥沃,自古以来盛产白附子和人参等名贵药材,还有虎、豹、貂、熊出没于山间草甸,这为渤海国农林牧渔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渤海国中京显德府,西京鸭绿府,南京南海府等重镇都位于这个地区。

4.松嫩平原地区,这一地区湖泊沼泽密集,地势平坦,水草茂盛,沃野千里,适合农牧业发展,成为渤海国主要农业区,渤海的扶余府、长岭府、鄚颉府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综上所述,渤海在建国后,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积极学习和引进唐朝先进文明技术成果后,使其形成发达的农耕技术,丰富的畜牧业和渔业,频繁的商业贸易,以冶矿业,纺织业,陶瓷业为主的多种手工业等多种经济综合体现,使其国力日益强盛。

特殊的二元政治体制

渤海国从大祚荣建国算起,共传十五代王,统治229年,高王、武王时期是的政权建立及初步形成时期,文王统治时期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时期;文王死后,渤海政权曾经历一段动荡低谷期,到了仁秀统治时期,渤海国达到极盛,此后渤海国逐渐衰弱直至灭亡。

渤海国实行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呢?

《新唐书·渤海传》记载,其官制“大抵象中国”“三省、六部、一台、七寺、一院、一监、一局”“官有宣诏省,左相,中台省,政堂省,文籍院有监,……等”

渤海官制的设置几乎全部模仿唐朝管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地缩小编制,简化机构,改变部分机构名称,增添特有官职等操作。其中,宣诏省相当于唐朝的门下省,是最高行政机构之一;中台省相当于唐朝的中书省,是渤海设置的三省之一,是真正的政务中心。

政堂省,按照职能来说是唐朝的尚书省,是渤海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政堂省下设六部,都是具体的职能部门,六部长官相当于唐朝的六部尚书,分别是忠、仁、义、智、礼、信部;其中忠部相当于唐朝吏部;仁部相当于户部,主管财政;义部相当于礼部,掌管礼仪、祭享、贡举之政;智部相当于兵部,是军事行政管理机构;礼部相当于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隶等之政”;信部相当于工部,“掌山泽、屯田、诸司公廨纸笔墨之事”《新唐书》。

渤海国效仿唐朝设置六部十二司,但与唐朝稍有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提高政堂省地位,使的中央权力高度集中,由于渤海国人口少,所以对机构压缩了编制,将唐庭二十四司精简为十二司;我们从六部的名称看出,渤海湾尊崇儒学,重视三纲五常的政治结构和伦理道德。

渤海国除了在中央设置三省六部外,也设置了中正台(御史台)、殿中寺(殿中省)、文籍院(秘书省)、胄子监(国子监)、巷伯局(内侍省)等政治机构;在地方上采取京、府、州、县的行政建制,随着渤海政治经济发展,地方建制也逐步完备,使渤海统治者对其境内民众能够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这也是使其政权逐渐集权化,加速形成区域性强大势力的关键,对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渤海国实行的郡县制,与中原地区政权连成一片,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向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渤海国军事体制

渤海国自从大祚荣建国起,就积极实行“宪象中原”策略,先后六次派使节入贡唐朝,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与唐朝加强交流,使得盛唐文明不断传入渤海地区;大钦茂执政时期,曾被唐朝多次册封,与唐朝交流程度远超大祚荣时期,他重视文化教育,竭力引进盛唐文明,走上了全面唐化的道路,使渤海与唐朝关系更加牢固紧密。在大彝震执政时期,仍然持续不断派遣人员去中原进修和学习,进一步加强渤海政权与唐朝的联系。

渤海政权,经过数代王不断向大唐学习,经营发展,到了9世纪初,渤海政权逐渐完成了化夷为夏的过程,最终效仿唐朝模式,通过跨越式发展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

要想了解渤海的军事制度,就要先了解唐朝的府兵制,其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士兵亦兵亦农,平时在家务农生产,有战事时则应征出战,这种兵民合一,寓兵于农的制度,既能有效地保证战争所需要的兵源,也能节省军费,并且打破军队内民族界限,使得不同民族的士兵能够并肩作战,增强战斗力。

唐朝除了府兵制之外,还兼行募兵制,团结兵,藩兵等等多种兵制优势互补,共同建立一道国家防线。渤海建立后,实行的是“胜兵”制,是一种常备军制,渤海统治者自然会把唐朝先进的府兵制,作为巩固国防和自身统治的灵丹妙药。

关于渤海国军事体制,《新唐书》记载“左右猛贲、熊卫、黑卫、南左右卫、北左右卫”等十卫建制;“大将军一、将军一”,大将军与将军职能“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

以上资料显示,渤海军事官职设置仿唐朝“左、右卫”,主官为大将军;其职位相当于唐朝左、右卫“大将军”,官职三品,副将曰“将军”,官职从三品。其主要职能执掌京城、宫廷内外安全守卫。

《旧唐书》记载“言渤海置左右神策军、左右三军,一百二十司”

渤海国在宣王时期,“南定新罗,北略诸部”,对军队数量需求庞大,之间仿制唐朝引进的府兵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以募兵制为基础的常备军,渤海神策军就是其中央主力部队,负责京城、王宫,以警卫国王于各地的安全保卫工作。到了渤海国晚期,其军事机构与编制又发生了变化,出现新的军事组织“天门军”,由此可见,渤海国根据现实情况,在各个时期采取不同的军事制度。

总之,渤海国军事制度仿制唐朝,其演变过程也与唐朝相似,第一阶段实行府兵制,募兵制;第二阶段实行中央禁军,渤海在军事制度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城防建设上,效仿唐朝设置“五京制”,建成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的城防体现,又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以平原城和山城相结合的防御体系,使得能在军事作战中攻守兼备。

笔者认为,渤海军事制度有如下特点,首先,它实施以卫管府的准则,也就是说在王都设置中央军卫,然后用军卫来管理分布在渤海各州之中的军府,这比唐王朝又多了一个层级,唐王朝是皇帝直接关系藩镇。

其次,渤海国的府兵大多从平民百姓中招募,府兵平时种田遇到有战事时就变为士兵,当老百姓一旦成为府兵后,多数情况下是要服苦役的,由此可以看出渤海府兵制带有强制性和被迫性的双重特点,一旦掌握不好,后果很严重。

最后,渤海军府制度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极其漫长的过程才发展起来的,作为国家军事编制的附属,却担负着提供兵源和练兵的功能,一旦军府出现问题,对军队战斗力影响巨大。渤海政权军事制度,虽然在后期有弊端,但在初期却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这也是渤海国能够攻守兼备,军力强大的原因。

渤海国地理环境以及气候因素,决定了其既具有游牧民族的特性,又有渔猎民族的特点,同时还兼具农耕文明,长期受游牧和农耕文明的熏陶,并且其民族构成融合了靺鞨、高丽、汉人、契丹等多个民族,这就造成了一个具备良好的军事素质,骁勇善战民族。

在文化方面,渤海历代诸王都积极倡导学习中原文化,引进中原地区经史典籍,使得渤海政权在文化文明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快速地提高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特别是在盛唐的强烈影响下,渤海国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风尚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姿态。迅速强大后的渤海国曾打败,与中原两大王朝隋唐抗衡长达70年之久的高句丽,此外,渤海还战胜当时国力非常强大扶余国,渤海国经宣王中兴以及几代人的努力,终于以“海东盛国”屹立在世界东方。

笔者认为,渤海国的海东盛国的产生绝非偶然,我们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关键点在于其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周边各族先进的文化,并且结合自身实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体制。渤海国建立后,更是通过不断地交流学习,吸取盛唐先进文化以及唐家典章制度,并且结合自身特点,构建一套攻守均衡发展的军事体制,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为“海东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笔者认为,渤海国的创立者对周边强国合纵连横,纵横捭阖也是其崛起的关键。渤海政权建立之初,四周强敌环伺,西南是最强大唐帝国,南有高句丽,西北有突厥汗国,北有黑水靺鞨,当高句丽灭亡后,强大的新罗又取而代之,在这强手如云之中,统治者要想谋求发展,其难度可想而知。那么,渤海统治者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他必须面对现实,在四周强敌之中,纵横捭阖,首先他派遣使者通好突厥汗国,以减少来自大唐军队的威胁;其中,他接受新罗任命的官职,解除南面危机,最后与同族黑水靺鞨建立友好关系,进而通过外交途径实现与邻和平共处,这一外交谋略充分体现了大祚荣等人高超的战略意识,为新生政权谋求安稳生存空间,也为日后的发展扫清障碍。

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渤海政权又通过竭力汲取先进文明,韬光养晦,发展生产,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渤海政权迅速崛起;当渤海强大后,与突厥对战的唐朝,为了减少抗衡对手,唐朝统治才觉得拉拢大祚荣作为盟友,从而开启了渤海国兴起及强盛之路。

至于繁盛200年的渤海政权,为何突然间被契丹灭国了呢?渤海国与契丹、室韦、黑水靺鞨、女真以及后来的满族到底都有哪些关系呢?请继续关注!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隋书》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