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水门”水门桥上是否发生激战?轻易能炸桥的说法,显然是荒唐的

“水门”水门桥上是否发生激战?轻易能炸桥的说法,显然是荒唐的

时间:2022-09-24 10:35:58来源:通史小探长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通史小探长的《水门桥上是否发生激战?轻易能炸桥的说法,显然是荒唐的》,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

作者:莫孤烟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的上映,引发热议。电影是艺术作品,而艺术欣赏原本就是见仁见智的事,究竟作品是好是坏,没法给出标准的答案,全凭观众的主观认知。不过,历史影片自有其特殊性,能多大程度符合历史事实,也就成了一些观众的评价标准之一。

早在电影还未上映之前,就有人在网上言之凿凿地说,历史上在水门桥没有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放着那么多真实的战斗不拍,却虚构了一个不存在的事件,这怎么会好看呢?在这里我们不去探讨“真实的艺术”和“艺术的真实”之间的辩证关系,只说历史上在水门桥究竟有没有发生激烈的战斗。

“水门桥”的叫法,实际上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源自于对美国战史资料中有关名词的翻译,而这一翻译本身就存在争议。21世纪之前的中文资料中根本没有这一叫法,志愿军20军副军长廖政国在长津湖战役之后所做的总结中,提到了“炸毁门岘、堡后庄洞桥”;在原始史料《20军阵中日记》中,提到军长张翼翔指示“彻底破坏路桥”。至于20军要炸的桥,根本没有名字,而且也并非只有今天被称作“水门桥”的这一座桥。

从目前能见到的“水门桥”历史照片来看,再结合美军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的说法,这座桥实际上是长津湖水电站的组成部分,4根巨大的混凝土管道,是用来排水的发电配套设施,影片中对这一场景做了相当逼真的还原。实际上,志愿军当时在标注地图时,也的确是把这里标成了“发电所”。

许多资料都说,“水门桥”是美军撤往兴南港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无路可走。从地图上看,这一说法是成立的,而且美军战史中也是如此叙述。在20军的战史中,对“水门桥”的争夺记载十分简略,以至于后人已经无法还原当时的战斗细节,这也为电影进行虚构创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所以说,“三炸水门桥”确实是绝佳的电影题材。

志愿军第一次炸桥的时间,是在1950年12月1日,20军58师127团的一支小分队经过长途奔袭到达目的地,成功将桥炸毁。不过,美军工兵的抢修速度令人咋舌,他们用钢材和木头做原料,用了40个小时就恢复了桥面。志愿军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三天之后再次将桥炸毁,美军依旧以极高的效率修复了断桥。

前两次炸桥的破坏性都不是很大,所以美军修复起来比较容易。12月6日的第三次炸桥,则最为彻底,志愿军炸桥部队使用了大量炸药,将桥墩基座全部炸掉,在桥面上留下了一条20多英尺的大口子。志愿军当时判断,这样的破坏已经是极为彻底的了,美军无论如何也不能短时间修复成功的。这就是存在于中美史料中的“三炸水门桥”。但无论是中方还是美方的史料,都没有详细记载战斗过程,因此有人一口咬定,在水门桥根本就没有发生激烈战斗。这一说法显然不合常理,如果说志愿军第一次炸桥还能用出其不意的偷袭一举成功,那接下来美军不可能不对水门桥进行重点防护,说志愿军不经过激烈战斗就能轻而易举地炸桥,这显然是荒唐的。史料中没有详载,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绝不能说书上没说的事情就一定不存在。

后面的故事,就是美军津津乐道多年的空投浮桥构件。这是在美军战史中有详细记载的,“水门桥”之所以在网上如此有名,就是由此而来。实际上,用直升机空投桥梁构建对美军来说早已不是第一回,二战时期就已经多次使用过。不过在极寒天气环境中,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用伞降的方式空投桥梁构建确实是空前的。这一行动不要说是在七十年前,就是到今天,恐怕也没有多少国家可以做得到。

如果说,在“水门桥”上是否发生过激战还存在争议的话,那么发生在水门桥南侧的1081高地战斗,则是实实在在存在极为惨烈的恶战。影片中的激烈战斗场景,也有可能是移植了这场战斗。

志愿军是不会把堵住美军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炸毁一座桥上的,按照第9兵团的战斗部署,除了安排小分队执行炸桥任务之外,还命令20军60师180团抢占1081高地。不过,美军警惕性很高,他们的巡逻队发现了高地上有志愿军的埋伏。如果不拿下这个高地,美军工兵修桥时就会暴露在火力之下。

12月8日凌晨,美军陆战1师派出1个营进攻1081高地。因冻死冻伤而减员严重的180团,实在无力抵挡美军步兵在飞机大炮坦克掩护下的轮番进攻,再加上大雪天气下能见度不佳,未能及时发现美军动向,导致准备不足,阵地最终失守。在一天的激战中,团长赵鸿济牺牲,二连和三连的一个排始终坚守阵地,直至全部牺牲。美军攻下1081高地,解除了志愿军对修桥的火力袭扰,保证了桥梁修复的进行,在战术是无疑是成功的。180团在前期作战中伤亡太大,固守1081高地的人数还不足两个连,必定是无法完成阻击美军的艰巨任务。不过,志愿军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令美军肃然起敬,他们承认,在攻下高地后发现潜伏在散兵坑里的志愿军战士已全部冻死,的的确确是战至最后一人。志愿军的战役总结向来是极为严谨客观的。在20军所作的《咸镜南道战役初步总结》中,既肯定了180团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也毫不客气地点名批评180团,“除起部分牵制任务外,基本上未完成任务”,主要表现在“未能阻击敌人更多的时间,给予敌人更多的杀伤”。20军认为,180团之所以没有完成阻敌任务,和60师的指挥不够坚决有关。当敌军已经开始向南溃逃时,60师“姑息部队冻饿,缺乏出击信心”,在没有接到军部追击命令时“未能机动灵活调整出击部署”,结果丧失了歼敌的良机。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20军对60师和180团的批评似乎过于苛刻,但“不争功、不诿过”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在20军对长津湖战役的总结中,很少提到严寒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基本上是从主观上寻找问题。这种看似苛刻的总结,正反映了我军对胜利的追求以及对战争内在规律孜孜不倦的探索。我军之所以战无不胜,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的志愿军为什么伟大?答案就藏在这样的细节中。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