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唐太宗李世民能够成就伟业,用人之道精髓,与魏武帝曹操不谋而合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珂梦历史人文的《唐太宗李世民能够成就伟业,用人之道精髓,与魏武帝曹操不谋而合》,希望大家喜欢。
导语: 所谓的伟人都是成就伟大事业的人物,从历史角度来说成就伟大的事业,无过于开辟新的王朝。
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凭借自己的非凡能力和远见卓识,创立了大唐盛世,可以说他算得上一位伟大人物。
伟大的人物都有某些共同的特质,就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用人之道精髓上和魏武帝曹操就不谋而合。
【一】英雄所见略同
英雄有其共同特质。
魏武帝曹操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是新王朝的开辟者。能够成为开国之君,都有两把刷子。虽说守江山比打江山难。
能够打下江山的也不是平庸之辈。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一名君王,可以说接近完美,他18岁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南征北战平定了中原,又先下手为强通过玄武门之变取得了大唐江山。
无论从军事才能还是从谋略上,唐太宗都可以与魏武帝曹操相媲美,更重要的是唐太宗与曹操在用人方面,思想不谋而合。
他们用人之道的共同点是唯才是举。按照传统的用人观念,用人要用品德高尚的人,但李世民和曹操并不这样认为。
唯才是举的精髓是用一个人的长处,让人才发挥他擅长的一面,这就无关人才的品行,比如《水浒传》中鼓上蚤时迁。
此人的人品不能称之为高尚,毕竟他干的都是些偷鸡摸狗的事,但即便是这样的人,只要用对了地方一样能够建功立业。
时迁在整个水浒传中,为梁山泊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
同样道理军事吴用,只是一介书生,他的长处在于谋略,如果让他去战场厮杀,就完全用错了地方。
【二】用人不拘一格
草木砂石皆可为剑。
在金庸的《神雕侠侣》中,神雕大侠杨过的武功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后的阶段是草木砂石皆可为剑。
同样的道理,用人的艺术取决于用人者,能够人尽其才,就可做到力量最大化。曹操所在的时代东汉末年。
当时社会的用人思想还停留在看身世背景的阶段。一个人如果不是出身豪门贵族是无法出人头地的。
社会上的士大夫们,看重的都是些品行,节义的虚名。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因为出身卑微无法得到重用。
曹操对这些传统的观念不屑一顾,他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理念。即便是不忠不孝的人,会带兵打仗,曹操一样会任用。
比如曹操手下的名将于禁、乐进、张辽、徐晃都是出身低微的人。曹操大胆任用他们,最后为曹操的霸业立下赫赫战功。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如此,凌烟阁中二十八位功臣,大多数都是出身卑微的人,李世民没有在意这些,而是重用他们。
事实也证明了李世民的远见,这些人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帮助李世民创立了不朽的功勋。
当然李世民和曹操都处于乱世,乱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社会阶层大洗牌。固有的贵族被新兴的力量所取代。
在这样的时代,只有跟随明君,靠自己流血打拼,才能脱颖而出。等到了太平盛世,凭借着老一辈的功勋又可以福荫子孙。
历史就是这样相似的发展规律,抱怨这种规律是无济于事的,
只有顺应规律才能做到随遇而安。
【三】用人不计亲疏旧怨
宰相肚中能撑船。
要想成为一名伟大的君王,至少要有用人的雅量。这一点曹操和李世民都做到了,曹操任用魏仲就是最好的例子。
魏仲背叛了曹操,曹操在生擒魏仲之后,并没有计前嫌亲自为魏仲松绑,并夸奖魏仲是人才。
这一点是很难得的,魏仲在背叛曹操的时候,曹操是很气愤的,也曾发誓要斩杀魏仲,但曹操能够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
在抓到魏仲之后,不被自己的愤怒所蒙蔽,依然从客观出发,任用魏仲,无非是想让魏仲继续为自己效力。
李世民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李世民手下著名的谏臣魏征,想当年可是太子李建成的人,他为李建成献了很多害李世民的计谋。
在玄武门之变后,魏征落到了李世民的手中,李世民并没有翻旧账记前仇,手下的人都劝李世民杀掉魏征。
但李世民没有这么做,他认为魏征只不过是各为其主,帮助李建成是魏征的本分。他决定重用魏征。
正因为李世民的大度,才给自己多了一面镜子,在以后的治国中,避免了很多错误和弯路。
这是李世民大度用人的回报。
结语:
总之,唐太宗李世民和魏武帝曹操能够成就伟业,其用人之道的精髓,是不谋而合的,这也为后人提供了借鉴意义。
--END
【历史像一壶陈年老酒,需要细细的品,在这里,静下心,我带你穿越那千年往事,回来,你会更加粉嫩。关注你的老朋友:阅史明心】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