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高桥”主帅下了命令,下级为何拒不服从?事后主帅却说:你是对的

“高桥”主帅下了命令,下级为何拒不服从?事后主帅却说:你是对的

时间:2022-09-22 09:25:05来源:丹宝星辰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丹宝星辰的《主帅下了命令,下级为何拒不服从?事后主帅却说:你是对的》,希望大家喜欢。

1949年5月下旬,解放军三野第九兵团在主帅宋时轮(开国上将)的指挥下,奉命向坚守在上海高桥镇及周围地区的敌汤恩伯集团发起进攻。

5月22日是高桥外围战斗形势最微妙复杂的一天。三十一军前线各部队的阵地数度危急,许多阵地被敌人突破后,我军付出了重大代价后才夺回。

几天来,和三十一军长周志坚(开国中将)一样,30岁的九十一师师长高锐(开国大校,1961年升少将)每天都要到阵地上走一遭,观察战情。

打完周浦,九十一师成为三十一军的第二梯队。他意识到军长周志坚想不断地与敌人争夺阵地、拼实力,这对我军今后不利,因为我军的目的是打到三岔港,封锁敌逃路,如果被阻隔在这里,肯定吃亏。

在通往前线的路上,高锐和周志坚相遇。周志坚正从阵地上回来,穿一套普通的战士服装,满身是泥浆。由于前线情况不好,张志坚脸色凝重,眉头紧锁,他也在琢磨着改变战法。

高锐和周志坚是老上下级关系。当年在第五师,周志坚是师长,高锐是参谋长。

高锐指着黄浦江中游弋的军舰和临江公路上出动的坦克说道:“军长,仗不能这么打了。一边是江上封锁,一边是坦克,部队不适应,没有经验,这样下去要吃亏!”

周志坚点了点头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高锐胸有成竹地说:“集中兵力,中央突破,直接打高桥!”随后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行!”周志坚听完一把将高锐拉住,“别上去了,跟我一起去兵团司令部。”

随后,他马上将“中央突破,直接打高桥”的计划报告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开国上将)。

宋时轮是个急性子,打仗历来以果断神速、下决心快著称,他一听就拍了巴掌:“就这么干,老周,你们今晚就打高桥!”

高锐一听急了:“军长,现在已经是中午了,敌人炮火封锁那么严密,白天无法看地形做战前准备,也无法调动部队变更作战部署,今晚不能打啊!”

“今晚打!”宋时轮命令。

“无打握之仗,真的不能打啊!”高锐恳切地说。

“我是兵团主帅,我说了算!”宋时轮坚持要打。

“今晚打时机不成熟,不能操之过急,主帅的命令也恕我不能服从。”高锐的犟劲也上来了,虽然他是下级,但在原则问题面前,他丝毫不肯退让。

双方僵持不下,最后高锐只好向兵团政委郭化若(开国中将)求援,请他来做司令员的工作。

经郭化若斡旋,宋时轮才终于同意延迟到5月24日后攻打高桥,并决定由军长周志坚来统一指挥三十军、三十一军作战。

命令正式下达后,高锐才松了一口气,随后他主动请缨,要求带领九十一师承担突击任务。周志坚欣然同意。

23日下午,高锐组织作战人员到高桥前沿看地形。他深谙孙子兵法的妙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我军众多干部中,高锐是一位很特殊的指挥员。当年在山东军区,凡是跟高锐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高锐酷爱读书和思考,特别注重搜集所能找到古今中外军事书籍。

当时有一部书名为《恐惧与无畏》苏联小说很流行,时面有个红军师长很会打仗。战士们就用这个师长名字给高锐取了一个外号,叫做“潘菲诺夫”。

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非常赏识高锐,认为他虽然是个爱读书、爱思考的知识分子,身上却没有知识分子的那些“臭毛病”,尤其称赞他打起仗不要命,这一点跟工农干部没什么分别。

许世友之所以这么说,主要在于他赞赏高锐有两个好习惯:制定战术前,一定要带军事干部亲自到最前沿去观察地形和敌情;指挥作战时,则习惯抵近指挥,越近越好。

现在,高锐一行一直潜行到离高桥镇偏西南100米的地方,那里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杜家祠堂”。他一路走一路思考,心中逐渐形成了成熟的作战方案。

在由周志坚、三十军副军长饶守坤等指挥员参加的战前会议上,众人一致同意高锐直取高桥的建议和周志坚拍板敲定的作战计划:

九十一师配属第九十二师二七四团、军山炮团担负高桥西南和东南方向的主攻任务。其中二七一团、二七四团分别自高桥东南、西南两面实施突击,二七三团为预备队。

高桥阵地被攻击后,各部队应以最快速度向三岔港方向猛插,组织火力封锁吴淞口,断敌海上逃路。

九十三师除二七八团沿黄浦江向西警戒外,二七七团、二七九团向高桥以西攻击,保障主攻高桥部队左翼的安全。

三十军部队由高桥东侧攻击。两个军统一行动,随时保持联系。

从5月25日午夜至26日拂晓,前线报捷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到周志坚的指挥部。

到了26日上午,高桥守敌在我军猛攻下大部被歼,余敌向三岔港方向逃窜。随后,三十一军、三十军各部合力将这股敌人全部歼灭,随即封闭了黄浦江口。

战至26日中午,包括高桥在内的浦东守敌被我军全歼,我军共毙伤敌2600余人、俘敌16000多人。

战后的总结会议上,宋时轮、郭化若、周志坚、饶守坤等人一致认定,由高锐提出的中央突破、直取高桥、速战速决的战术,对于此战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

宋时轮还特意找到高锐,对这位比他小12岁的下级诚恳地说道:“高锐同志,你不肯22日晚上打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我必须承认我当时心急了!”

值得一提的是,建国后高锐被叶(剑英)元帅点将调到军事科学院工作,后来成为该院副院长,为我军训练了大批军事干部。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