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脊骨”被误解的吕字:甲骨文改写认知,史书又一记载被推翻

“脊骨”被误解的吕字:甲骨文改写认知,史书又一记载被推翻

时间:2022-09-21 10:35:19来源:诸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诸史的《被误解的吕字:甲骨文改写认知,史书又一记载被推翻》,希望大家喜欢。

大约4000多年前,炎帝的后代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为大禹“心吕之臣”,故被封为吕侯,吕之姓氏由此而来。相传在夏商周三代,吕国均为诸侯国,其中在商朝晚期,吕国出了一位奇人姜子牙(吕尚)。

所谓“心吕”,就是心与脊骨,“心吕之臣”意为“心腹重臣”。

因此,西汉启蒙书籍《急就篇》中说“尻髋脊膂腰背吕”,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吕,脊骨也。象形。膂,篆文吕”。从古书中看,吕为脊骨已成定论,且“膂”(脊骨之意)是篆文“吕”。

问题在于,“膂”与“旅”似乎关系更为紧密,在“旅”的基础上演化出“膂”才对,为何许慎却说“膂,篆文吕”?随着地下文物的不断挺身而出,甲骨文出土之后人们发现,吕字本义并非脊骨,许慎搞错了吕字本义。

甲骨文中的吕字(见下图),由两个方块形“口”组成,小篆在两“口”中间加了一撇。对于这个字形,主要有两种解读:

1,两块脊骨的模样,恰如许慎所说“吕,脊骨也。”伯夷辅佐大禹治水,立下巨大功劳,由此被称之为“心吕之臣”,在历史文献上说得通。

2,两块金属的象形,即古“铝”字。《史记》中有“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其中“大吕”就是周庙大钟。总得来说,古文中的吕字,与金属的确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总之,单看吕字的字形,很难判断吕字的造字本义,但古代文献更倾向于“脊骨”。

然而,从甲骨文相关记载来看,吕字本义应是两块金属的象形。

首先,甲骨文卜辞中都对“吕”的运用

在甲骨文卜辞中,商人用“吕”除了表示祭名、方国名、地名之外,还用之表示金属原料。

《甲骨文合集》6567:“丁亥卜,亘贞:勿乎(呼)取吕。王占曰:吉,其取。”

《甲骨文合集》29687:“丁亥卜,大……其铸黄吕……。”

显然,上述文中的“吕”代表金属原料,或者至少说与金属有关。因此甲骨文中的“吕”,应该表示多块金属锭重叠放在一起。

其次,“膂”是由“旅”演化而来

甲骨文中的旅字(见下图),像众人聚集在旗下,本义是指军队,后来引申指军队的编制单位,五百人或二千人为一旅。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军队是王朝统治的专政工具,其重要性犹如人之脊骨,因此“旅”就有了脊骨之义。《诗经·小雅·北山》“旅力方刚,经营四方”,《周礼·考工记·函人》“权其上旅与其下旅”,其中的“旅”都是脊骨之意。

但旅字毕竟有其“本职”含义,且属于使用较为频繁的汉字,或许为此古人专门造出一个代表脊骨之意的文字,即在旅字下面加了一个“月”(代表肉)——“膂”。

如果“吕”本义为脊骨,那么“旅”为何也代表脊骨,为何后来还专门造出“膂”来表达?显然,吕字本义原本不可能为脊骨,大概是字形与两节脊骨比较相似,加上与“旅”读音相同,于是被借用为脊骨之意,故而通“膂”。尤其篆文时,吕字上下部被“一撇”相连,就更含有脊骨节节相连之意,许慎见到的是篆文吕字,所以错误地认为“吕”是代表脊骨的正体字,“膂”是异体字。

除了甲骨文上的证据,“吕”为金属在考古上也有一些佐证。

2018年,在山西西南部运城绛县一带,距离二里头遗址大约200余公里的地方,考古发现夏商时期冶铜遗存——西吴壁遗址,该遗址是中国已知最早、规模最大的冶铜遗址之一。

通过遗址考古研究,学者指出上古先民在中条山中开采铜矿后,将之运到西吴壁遗址冶炼成铜锭,最后再运往其他都邑性的聚落进行进一步铸造。西吴壁遗址将之炼成铜锭后,存放、运输铜锭时,它们必然是几块摞在一起,或许由此形成了“吕”,当地被称之为吕地。

有些巧合的是,夏商时代的吕国,大致位于山西西部或西南部,与西吴壁遗址位置有可能重叠。关于吕国的位置,古人认为是在河南南阳,但甲骨文中“丙辰卜,谷贞曰,吉方及口方敦吕”等记载,吕国遭到吉国入侵,说明吕国与吉国相邻,由此李学勤等学者综合考证认为吕国在山西西部或西南部,周宣王时迁徙到了河南南阳。

也就是说,可能就是西吴壁遗址的存在,演化出了“吕地”,后来再进一步形成了“吕国”。

搞清楚吕字本义之后,那么就推翻了史书上吕国之吕的由来。

对于吕国的国号来历,《史记》说 “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没有给出答案,但其他一些史书认为原因在于伯夷是大禹“心吕之臣”,比如《路史》说“共工之子噎鸣,又叫伯夷,为寞心吕,且功于水,封吕”。

但根据甲骨文记载,吕字本义为堆放起来的金属,因此无疑就不能用“心吕之臣”来描述伯夷。既然如此,怎么能说因“心吕之臣”而封“吕”?可见,所谓“因心吕之臣而封吕”的说法,大概是后人臆测的历史,并非原本真相。

以笔者之见,或是上古吕地善于冶炼铜块,或是姜子牙先人善于冶炼铜块,在储存或运输时,他们往往将两块金属堆起来,于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吕”、“吕地”、“吕国”,以及后来的吕之姓氏。

值得一提的是,商代后期的吕国,是羌人的一个分支所建,可以称之为“姜姓吕国”,他们到底是不是自大禹时代流传下来的吕国,其实是值得怀疑的,或许是姜子牙先人占据了吕地,灭掉了原先的吕国,于是又建立了一个“姜姓吕国”,根据封地名称叫“吕氏”。

参考资料:甲骨文、《史记》等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