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古代打仗为什么不绕过城池?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芦雨历史故事的《古代打仗为什么不绕过城池?》,希望大家喜欢。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在你死我活的中国古代战争史里,打得最惨烈的战斗,往往都是“城池争夺战”。比如战国年间的晋阳之战、邯郸之战,两汉年间的昆阳大战、唐朝年间的睢阳大战、南宋末年的襄阳争夺战、明清年间的松锦大战,都是千军万马为争夺一座城池展开厮杀,留下触目惊心的伤亡。
当然,除了“城池争夺战”外,古代战争史上以“绕城”为方式的“大迂回妙笔”,也是屡见不鲜。所以好些“现代军事爱好者”惊叹之后,也跟着恍然大悟:
古人打仗就是死脑筋,干嘛非要逮着城
池
死打,绕过城池不就出奇制胜嘛!
那么,这“绕城”的奇招,放在古代战场上,真就是万能灵药?首先能现身说法的枭雄,就是西汉年间那位“东帝”——挑起“七国之乱”的吴王刘濞。
公元前154年,蓄谋已久的吴王刘濞,悍然发动了“七国之乱”。为了夺汉王朝的权,62岁的刘濞也下了血本,除了煽动了六家实力强大的诸侯,还动员了自己属地里的二十万大军,与同样强大的楚军组成联军,以优势兵力直扑关中平原的门户睢阳(今河南商丘),却是一头撞到铁板上。狂攻了睢阳好些天,却是寸步难行。头破血流的刘濞,却是又开了脑洞:既然攻不下,要不咱绕道?
这一绕,就紧接着踩进鬼门关。吴楚联军在刘濞的勇敢指挥下,掉头转攻下邑(安徽砀山县),却是又被打得稀里哗啦,还被汉军趁机断了粮道,几十万大军连挨揍带挨饿,不出意外全线崩溃,被汉军名将周亚夫一路碾压到江苏镇江,落得全军覆没。震惊天下的七国之乱,至此不到三个月就彻底歇菜。绕过城池出奇制胜?其实死更快。
为什么死得快?复盘这一仗的战略地图就知道,刘濞猛攻的睢阳,当时就是汉王朝的交通枢纽。睢水与汳会两大古河流都流经此地。从睢阳延展出去的水陆交通线路,可以连接起长安、临淄、寿春、吴等“汉朝一线大城市”。特别是汉朝东部诸侯想进长安,都必须要经过睢阳。想要拿下汉都长安,那必须要先拿下睢阳。绕开睢阳?
一是没路可绕,二是就算想强绕,那就等于进了对方的口袋,被对方依仗优势地理位置摁住暴打,一如脆败的刘濞。
当然,像汉代睢阳这样的战略要地,还属于地理位置特殊的一类。那倘若对方的防线没有这么险要,自家又有绝对优势的机动能力,“绕路出奇制胜”是不是就靠谱了呢?这事儿很有发言权的,是中世纪一个威震东北亚的强大王朝:大辽王朝。
自从北宋立国后,大宋与大辽间的战争,很快打到白热化。而比起经济富庶且弓弩建筑技术强大的北宋来,当时的辽国也有几大优势:一是坐拥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优势,掌握了南下中原的绝佳跳板。二是辽国拥有强大的养马产业与大规模的精锐骑兵部队,足以发起迅烈打击。更重要的事实是,北宋没有燕云屏障,虽说边境上城池林立,但一马平川的平原,正方便辽国骑兵“绕路奇袭”。于是,辽国“实际统治者”萧太后,也彻底下了决心,赌了一把大的。
1004年九月,辽国集中二十多万大军,凭着强大骑兵优势呼啸南下。而这次辽国的打法也与之前不同,对宋朝的边境重镇能打就打,打不下就绕。结果数月的拉锯战里,北宋祁州等边城沦陷,但瀛洲大名等重镇却顽强守住了。但在平原上撒欢的辽军,不但绕过了北宋各坚城,还绕过了宋军主力组成的定州大阵,一路杀到澶州城下。
然后经过讨价还价,终于达成《澶渊之盟》,以“认宋朝做大哥”“每年收三十万银绢”等条件,实现了宋辽的“百年和平”。
乍一看去,这该是场成功的“大迂回经典战例”,但看看细节,就知道其中有多险:辽军虽然一路突破到澶州,但极少攻克宋军城池,等于是孤军深入。而被打了闷棍的北宋呢?此后不但稳固了澶州防线,且各路部队也形成合围,辽军的后勤补给也出现问题,甚至河东宋军还主动出击,把战火燃烧到辽国境内。虽然谈判桌上,辽国口气异常强硬,但几十万辽军其实已“入坑”了。
所以,如果当时宋辽不谈判,坚持在澶州打下去会怎样?《澶渊之盟》签约37年后,北宋名臣富弼出使辽国,当着辽国皇帝辽兴宗(萧太后亲孙子)的面儿,就好好盘了盘这事儿:当时咱们谈判的时候吧,大宋各位将领都嗷嗷叫着不想谈,非要接着打,真要听了他们的,那就是“北兵无得脱者”。你辽国几十万大军一个也回不来。
所以能签《澶渊之盟》,就是我大宋真宗皇帝对你辽国的大恩啊!
如此在辽国地盘上,当辽国皇帝的面儿“打脸”的话,当时却叫辽国君臣集体失声,半句反驳都没有。因为富弼说的,就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而从军事角度说,这场大战,也生动说明了“绕路”背后的古代战争真相:古代战场上,那些重兵防御的坚城,其实并非孤立存在的,相反一个个坚城,组成的是整套配合严密的防御体系,一如宋辽边境上,宋军随后的布防与合围。
每一次看似简单的“大迂回战略”,都不是简单粗暴“绕路”,否则看似绕开一个城,其实却踩进更大的坑。
哪怕被无数战争史专家奉为“大迂回神作”的“蒙古灭金”战役,其实也生动说明了这个道理。后人常津津乐道蒙古军“大迂回”的经典,其实这其中的战场条件就很难复制:金哀宗登基后,放弃了河北、山东、关陕大片土地,收缩兵力防守河南潼关,等于是摆出被动挨打的态势,自然方便了蒙古军放开手脚,展开战略大迂回。
但即使这样,当蒙古骑兵渡过汉江,与金军与禹山大战时,经过长途奔袭的蒙古军鞍马劳顿,也一度在战场上受挫。幸亏金军没敢乘胜追击,错失了绝好机会。待到蒙金双方在三峰山决战时,火速赶来救援的十五万金军,却因金王朝的腐败无能,明明“主场”作战,却连粮草补给都接济不上,作战的金军士兵竟然三日吃不上饭。这样的部队,又有什么战斗力?果然在三峰山大战里全军覆没,成就了“大迂回”的威名。
可如果细看的话,真正害死这几十万大军的,并非
精
妙“大迂回”,却是这奄奄一息的大金王朝,那腐败到让人发指的政治。
而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一切坐拥“坚城”“天险”的古代王朝。在古代战争条件下,位置优越的坚城固然重要,但对战略要地的经营、维护、运转,才是对防守一方的最大考验。就以北宋来说,宋辽战争时虽然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屏障,但凭着宋真宗年间还算清明的政治,北宋依然可以通过高效的指挥,以澶州为中心迅速构筑坚固防线,迫使辽国乖乖坐下来签字谈判,尽管“和平条款”有些亏,却也实实在在把对手打疼。
而到了一百多年后,情况就反过来了:当志大才疏的宋徽宗脑子发热,和金人履行“联金灭辽”后,北宋一开始捡了大便宜,靠着金兵帮忙“收复”了幽州,等于白捡了这块战略要地。可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为了经营好幽州,北宋大力往当地调兵调粮,北方各地的储粮消耗个精光。可由于此时北宋已极度腐败,各级官员趁机吃拿卡要,调兵也调得乱哄哄,原本太平的北方防线,一下混乱不堪……
结果,这无比重要的幽州要地,反而变成个无底洞,叫北宋把一批批钱粮兵马扔进去。待到“盟友”金兵翻脸杀来,北宋苦心经营的幽州防线一触即溃,中原大地更是土崩瓦解。繁华多年的北宋,这下被金人摁在汴京暴揍,活活上演靖康之耻——对于这类烂到家的王朝来说,再好的战略要地都不再是礼物,相反却是促其早死的毒药。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天子守国门”的大明王朝。后人常骂“吴三桂放清兵入关”,但在崇祯上吊前,清军就多次绕过山海关破关南下。虽然因为山海关的牵制,清军每次都是抢了就跑。可明军在战场上,却表现出了令人发指的低能战斗力,以至于没见到清军的面,各省明军就常撒腿跑没。于是,撤退的清军,也经常在路上扔下木牌,上写着“百官免送”的嘲讽语句……
为什么会有着雷景象?且不说明末同样烂到家的政事,就说说此时明军里的几个细节:以明末名将卢象升的话说,由于军队里克扣成风,哪怕精锐部队,士兵也常吃不饱,校场检阅时吹一阵风,就常见有人当场倒地。崇祯年间的兵部官员也常给崇祯叫苦说:所谓最精锐的京营,士兵全是北京当地的无赖,平日只知道骗钱粮,一打仗就跑精光……
这样的王朝,就算把全天下的雄关坚城,全搬运到北京周围。这悲情的崇祯皇帝,该上吊还是要上吊。
古代打仗“能不能绕路”的话题,看上去无厘头,却深藏了这么多战争里的学问,以及超脱了战场的兴衰教训。
时代在变,科技条件在变,但这一类教训,却依然有着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天裂: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实录》、《刀锋上的文明》、《宋真宗传》、《吴楚七国之乱》、《中华交通史话》、《明末农民战争史》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