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史”主簿明明是一个文官职位,吕布、廖化为啥也能当?秘密在职责之中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读史小白的《主簿明明是一个文官职位,吕布、廖化为啥也能当?秘密在职责之中》,希望大家喜欢。
有朋友问“长史”和“主簿”的区别,简单回答一下。个人能力有限,欢迎行家指正。
先说长史。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东汉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手下都设置“长史”,1人,“署诸曹事”,主管各类事务,为属吏之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东汉不设丞相,曹操当丞相时,东汉皇室已经无权。
曹操、诸葛亮都设置“丞相长史”一职,具体职能没查到。
所以拿西汉的“丞相长史”来参照一下。
西汉丞相长史,主管相府的各类事务,为属吏之长,所以叫“长史”——不过汉武帝时,丞相下又设置了一个叫“司直”的官吏,长史地位开始次于司直。
西汉丞相长史的职能,除了帮丞相处理日常事务,还有提供建议、抓捕、审讯等职责。
曹操、诸葛亮的“丞相长史”,应和西汉的大同小异。
另外,诸葛亮还设置“丞相司马”一职,管军事,魏延干过。魏延干丞相司马时,诸葛亮的丞相长史是杨仪。两人地位相当,针锋相对,关系很紧张。
东汉、三国时,郡国也有“长史”一职,和中央高官下属的“长史”截然不同。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每郡设太守一人(国为相),太守有个副职,叫“郡丞”。
郡丞也由中央任命,没有实权;但如果太守、国相病了,郡丞上位,行使其职权。
关键部分来了:
“郡当戍边者,丞为长史”,简单翻译一下,边郡不设郡丞,设长史。另外有记载,如果太守病了,长史行太守事。
边郡不设“丞”而改设“长史”,说明郡国长史偏向武职,遇敌人入侵需要带兵打仗的。
《三国志·张既传》有相关记载,诸葛亮北伐时,陇西太守曾派长史马顒应战。诸葛亮退兵后,太守和长史都得到嘉奖。
再说主簿。
古代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处理主官身边近事,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也就是说,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主簿”之官职,而且职责基本相同。
说几个三国时出名的主簿。
杨修、司马懿,当过曹操的主簿——杨修被杀的官方罪名就是“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只有主簿这个职务,才能担起这个罪名,职务和罪名相统一了。
吕布,当过丁原的主簿。
廖化,当过关羽的主簿。
陈寿,当过姜维的主簿。
因掌管文书、处理近事,地方上的主簿,通常由州牧、郡守、县长(令)的亲信担任。虽然其地位不如州中的别驾、治中和郡中的功曹,但其实际权力很大,与地方长吏也更为亲密。
史籍记载的“长史”和“主簿”大概如此,不过三国时官位与实际职责经常脱钩,显得比较混乱,所以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范晔:《后汉书·百官志》
马植杰:《三国史》
王育民《秦汉政治制度》
胡彩云《西汉丞相长史职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