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中国”陈振龙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自此清朝人口多3亿,至今受人尊敬

“中国”陈振龙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自此清朝人口多3亿,至今受人尊敬

时间:2022-09-10 21:05:49来源:千里明月照天涯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千里明月照天涯的《陈振龙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自此清朝人口多3亿,至今受人尊敬》,希望大家喜欢。

截止至2018年,中国依旧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数为13.95亿人,但是到了今天,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称号可能将要易主了。

根据联合国最新一期《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上说,等到2023年,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很多人以为我国自古以来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其实这是一个谬误,在明朝以前我国才1亿人不到,直到清朝的时候才突然开始暴涨,到了农业国家的极限——4亿人。

人口暴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却是一个明朝的商人,他的名字叫做陈振龙,如果当年他没有从外国冒死偷回来一根藤,可能现在都没有你我的存在,中国更不可能超越印度,养活了这么多人。

某种意义上来说,陈振龙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一、 秀才陈振龙

在宋朝以前,我国的人口其实只在几千万左右,到了宋朝,我国获得了东南亚的早熟水稻种植技术,从此这种一年两熟的水稻让很多人能够吃饱饭,这解决了很多人的生存问题,也因此宋朝迎来了一个人口小高峰,中国有史以来人口第一次突破了1亿人。

充足的大米让中国人能比以前吃得更饱,从这个时候,“湖广熟,天下足”被世人认可,汴河和京杭大运河河面上跑着无数商船,粮食就这样到了千家万户。

1亿人口就像是一个坎,紧紧束缚着中国的前进,后来在元、明两朝的时候,因为战乱,我国的人口差不多锐减了一半,只剩下了6000万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在鸿篇巨著《论中国》中说过一句话,他说“我认为中国最大的幸福,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因为这个国家总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的故事证明了这一点,到了明朝万历年间,福建人陈振龙还不知道自己将要承担一项最伟大的使命,那就是为中国人找到能果腹的粮食。

未来的陈振龙是勇敢无畏、聪明机敏的,拥有中华民族的很多传统美德,但是起初的时候不是这样,他是经历了很多磨砺才做到了如此成就。

陈振龙出生在1543年,他的家乡是福建省福州府的长乐县,他的家庭非常富庶,更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人家。

所以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之下,陈振龙自小就熟读了儒家经典,圣人的绝学在他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从这时候开始,他就开始立志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陈振龙还没有20岁时候,就凭借着日复一日的努力和聪敏的头脑,考取了当地的秀才,那时候陈振龙意气风发,外人看他也是极为艳羡,都认为他日后前途无量。

不祥的事情发现了,当他以秀才的身份去进行乡试的时候,他并没有成为有资格当官的举人,科举考场给了他莫大的打击,屡试不第之下,陈振龙第一次发现自己可能并不像别人说得那样天赋异禀。

考不上功名不代表没有活路,陈振龙得活下去,他出生在福建,陈振龙非常敏感地发现了沿海有商机,这个商机就是出海贸易,眼见如此,他马上带着家人移居到了闽县寻找机会。

闽县就是今天福建福州区域,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沿海的贸易节点之一,不知道多少福建人从这里乘船前往东南亚奔波,造就了很多华人出海的传奇故事。

陈振龙生活的年代是明朝万历年间,中国依旧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但是与郑和下西洋时候相比,海洋已经不再风平浪静,西方殖民者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当时他们畏惧中国的强大实力,但是这些西方侵略者并未放过东南亚的岛屿。

在西方人占据的岛屿中,有一处叫做吕宋岛,那时候的吕宋岛被西班牙人袭击,岛上的土著打不过有着坚船利炮的西方人。

本地人付出了血的代价后,这座岛彻底沦为了殖民者的种植基地,这里产的香料就是无尽的财富,但是这些财富尽数进了外国人的腰包,土著则终日被压迫受虐,成为奴隶。

陈振龙当时没有拯救吕宋岛人民的意思,现实让他无法不求实际地高尚,他那时候开始跑船做生意,这与读书考取功名不可同日而语,顶着海浪十分辛苦。

在陈振龙到达吕宋岛以后,他和当地的西班牙人做了好几次生意,或许是某次无心之举,他看到了当地人在吃一种古怪的食物,即便是在中国属于富裕人家的陈振龙也没有见过。

这是一种形态颇似萝卜的食物,但是更加矮胖,有一个红色的外表,内部则是鲜甜软糯,这种食物就是当地人的主粮,很多人每天都靠这种食物吃饱。

陈振龙非常好奇,他想办法低调询问了在当地的务农人员,然后又从我国农书中寻找相关文献,发现中华大地从未有过这种食物。

中国人对食物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随着陈振龙往返东南亚次数的增多,这种食物让他无比好奇,他不敢想象一顿饭吃两个这种东西就能饱腹,这实在是太神奇了。

二、“怪萝卜”归国记

第一次的时候,陈振龙直接对西班牙的殖民者提出想要一些这种食物,但是最后全部遭到了西班牙殖民者的拒绝。

陈振龙心思机敏,知道了这种作物在他们心中的分量,他后来也知道了,这并不是吕宋岛当地的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后来在西班牙人的殖民过程中,逐渐被带到了全世界,也因此在这里种植了一批。

西班牙政府无比看重这种重要的粮食,他们严格禁止这种作物流出,更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买卖,当时他们把这种粮食当做战略物资进行储备,在西班牙的殖民过程中,这是重要的一环。

陈振龙可以经商,但是根据当地的法律,他不能在东南亚岛屿上拿走一丁点这种粮食,一旦抓住就会被予以重罚,更甚者还会被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决定伺机而动,寻找时机拿到这种食物。

在陈振龙经商的这几年,他的祖国明朝发生了一些非常可怕的事情。

万历二十一年,正是在历史上著名的小冰河期时代,因为小冰河期的到来,全球的气温大幅下降,尤其是在中华的北方,到了冬天更是天寒地冻,仿佛要把空气中的水分冻成冰晶。

这对于苍生百姓来说是噩梦,农民永远是看天吃饭的,在这种情况下,饥荒注定爆发,没有粮食的日子里,老百姓很难活下去,以为饥饿实在是太可怕了,不知道多少人离开家乡逃荒,一路乞讨只希望有一口吃食。

伴随着寒冷天气,还有连年的大旱,中国一直都有农业立国的传统,经济基础也都在农业,所以当小冰河期到来时,漫天遍野的蝗虫也从天边出现,它们不仅吃了为数不多的粮食,还抢夺了其他所有生灵的食物。

蝗虫遮天蔽日,草木和树叶几乎被这些恶魔吃光,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千年不遇的大饥荒,在那一阵子,全国范围内陷入了“饥馑”这个灾难中,甚至还发生了“炊人骨以为薪,食人肉以为食”、“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陈振龙亲眼看到这些目不忍视的场景之后,他决定要做些什么,心中只想着要把那种神奇的作物带回中国。

在吕宋岛这几座海岛,因为种植了这种圆滚滚的食物才幸免于难。

在某一天,陈振龙和儿子陈经纶反复商讨以后,决定冒一次生命危险,从严密监视中想办法把作物的藤蔓带回故乡。

他们这一次在吕宋岛驻足了很久,在当地找到了可靠的农民朋友,付出不少金钱,想办法搞到了这种植物的藤条。

陈振龙用出了他们深思熟虑后的办法,那就是把这种植物的藤条抹上一层厚厚的泥土,然后把他们绑货物的麻绳也抹上泥巴,紧接着,他们把藤条和麻绳拧到了一块,用外部的麻绳紧紧捆住了内部的藤条,而且还为藤条不受挤压进行了特别的设计。

出海的那一天是最危险的时刻,陈振龙在白天整理货物,准备回国,他的心思全在远处一箱不起眼的货物,这货物并不贵重,但是绑着这件货物的麻绳可是无价的珍宝。

西班牙殖民者登船之后,并没有发生最危险的情况,因为与陈振龙相熟,所以只是例行检查一下,他们没有在意货物上一根小小的麻绳里会有什么玄机。

陈振龙做到了,他和儿子陈经纶心中非常兴奋,开船以后,他们终于确认了这个事实,赶紧把藤蔓从麻绳中拆出来仔细保护好。

在返航的途中,陈振龙为了防止这株宝贵的藤蔓枯死,总是记得给这个小藤蔓浇水,偶尔甚至还特意把这株藤蔓放在海水里浸泡,让这根救命的藤吸收足够的水分活下来。

航行了7天7夜以后,他们终于返回了中国,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藤蔓只有一株,福建的气候和吕宋岛有所不同,究竟应该怎么种植、这根藤应该在什么时候种下,完全没有头绪。

陈振龙直接让儿子陈经纶给福建一名叫做金学增的官员致信,信上写明了番薯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朝廷能够拨付一块土地专门用作种植试验。

金学增听到以后,很快明白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意义,世人皆吃五谷杂粮,莫非陈振龙带回来一株嘉禾,以后中国人饭桌上将会有其他食物了?

这是造福万世的大功德,金学增不敢怠慢,陈振龙也非常紧张,只能回忆在吕宋岛发生的事情,“照猫画虎”地囫囵把这株藤蔓种了下去。

那一阵子陈振龙父子对谁都不放心,亲自守在试验田的附近,在四个月的时光过去以后,这株藤蔓长出了一小片的茂盛叶子,当他们慢慢把土铲开的时候,陈振龙感动莫名,他看到了吕宋岛他们吃的那种食物,一模一样。

从此以后,这种作物有了一个中国名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甘薯”。

金学增品尝完以后,马上下令推广这种耐旱、产量又大的作物,农民们播种下去以后,到了收获的日子,人们到地里挖掘之后,所有人都不敢相信一片土地居然种出了这么多粮食。

可怕的饥荒渐渐褪去,而陈振龙为国人带回一株番薯的传奇故事,更成为了当地人口耳相传的忠义之事。

当地为了纪念陈振龙,还自发筹款修建了一座“先薯亭”,感激他为百姓所做的这些事情,后来华人陈益和林怀兰也相继把番薯带回了中国,当时不只有陈振龙一人为国家奔波。

后来,我国著名学者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录了陈振龙父子的《种薯传授法则》,而陈振龙去世以后,他的四世孙陈以柱更是到江浙一带推广了番薯。

陈家世代为此操心劳力,陈振龙的五世孙更是把番薯带往了北方,甚至还自费在各处张贴告示,就是告知百姓怎么种植这种食物。

陈家人继承了祖先的遗志,在南来北往的经商活动中,也把番薯带到了河北、河南、北京一带,从此以后,当中国大地面临饥荒的时候,番薯就表现了卓越的能力,那时候水稻和小麦歉收,番薯就会成为主粮。

这时候的番薯就是救命的稻草。

三、尾声

不仅仅番薯是舶来品,我们吃得小麦、大麦是在4000年前传入,高粱来自非洲、萝卜从西亚远道而来,张骞出使西域,为中国人带来了葡萄、核桃、石榴、黄瓜和大蒜等作物。

茄子来自印度,扁豆更是从东南亚而来,就连西瓜也是产自非洲,慢慢地传到了中国,是一代又一代先贤想办法把这些珍贵的作物引种到了这片土地,才有了今天我们如此丰富的选择。

外国人非常疑惑,中国并不是像印度那样位于热带,究竟是怎样养活了将近14亿人口的。

这个答案其实不难解释,除了冒死给我国带回红薯的陈振龙,我们还有“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院士等农业工作者,从来没有人想过能在盐碱地里种出水稻,更没有人想过农业生产效率能够今天这种古人不敢想象的程度。

现在中国小麦产量已达1.2亿吨,位居世界第一,水稻更是超过了2亿吨,从1989年到2018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经连续30年世界第一,中国人享用的蔬菜品种比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价格还更便宜。

以上记录全部都是中国农民创造,但是同时也是陈振龙、袁隆平、张骞他们的功劳。

伟大的中国人民,永远是这个国家永远的基石。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