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和汉朝大战数百年的匈奴,到底来自于哪里?最后又去了哪里?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老挝红梅的《和汉朝大战数百年的匈奴,到底来自于哪里?最后又去了哪里?》,希望大家喜欢。
匈奴最后到底去了哪里?这个问题,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悬案,直到今天也没有被彻底解释清楚。不过目前公认的解释是,一部分匈奴人内迁中原,被中原民族同化融合了。另一部分则转移到了欧洲那边,同样和当地的民族融合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复杂的情况,主要是和匈奴的历史有关。
有关匈奴人的记载,最早出自于《史记》。按照《史记》所载,匈奴人的祖先是夏朝遗民。夏朝被商朝灭掉后,一部分夏朝人不愿意被商朝所统治,于是便向北逃亡,最后逃到了北方草原。到了草原上以后,这些夏朝遗民开始和草原上的一些游牧民族,相互融合,最后形成了匈奴民族。
另外,也有人说匈奴人是夏桀王的后裔。夏朝覆灭后,夏桀王被流放北方,最后被流放而死。而夏桀王的子孙后代,和当地的游牧民族相互通婚,最后形成了匈奴。
具体到底如何,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史料也比较少,所以至今仍是一个迷。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从很早很早以前开始,匈奴人就已经出现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
再后来,匈奴人的文明,也开始逐渐发展。不过整体上来说,匈奴人的文明发展,要落后于南方的农耕文明。这其实也很正常,毕竟农耕文明有一个定居的地点,文明传承要更加容易。而游牧民族行踪不定,文明传承自然也要更难一些。就这样,上千年渐渐过去,历史来到了战国末期。
战国末期,中原地区已经被几个强大的诸侯国所统治。这些强大的诸侯国,无一不是战力彪悍,不管彼此之间的战争很夸张,对于匈奴的影响也很大。
作为游牧民族,匈奴人靠放牧为生。这种生活方式,稳定性比农耕文明更差。一旦下了大雪或者天气干旱,匈奴人就有被饿死的可能。只要出现这种情况,为了活下去,匈奴人就只能南下,去抢劫农耕文明。但是,随着几个诸侯国越来越强大,匈奴人想抢东西也越来越难。
为了更好地活下去,匈奴内部也开始同时整合。大部落兼并小部落,然后大家再一起去兼并其他游牧民族。在中原诸侯国强大起来的同时,北方的匈奴人,也开始越来越强大。
就在匈奴人逐渐强大的时候,中原这边,实力最为强大的秦国,开始逐渐统一天下。秦国统一天下后,中原地区已经没了敌人,唯有北方草原上的匈奴人,经常来骚扰内地,抢劫百姓。所以当时秦始皇下令,让蒙恬率领三十万秦朝大军北上,痛击匈奴,将匈奴人赶出了河套地区,赶到了更北方的草原上。
蒙恬的这次出击,通常也被认为是中原文明和草原游牧民族,整体较量的开始。在此之前,中原地区诸侯国林立,草原内部也是四分五裂,战争都还仅限于局部。然而蒙恬的这次出击,却是代表了整个中原文明,对草原文明的出击。
两个文明,数百年的战争,由此拉开了序幕。
匈奴被赶出了河套草原之后,生活更加艰难。为了更好地活下去,匈奴人开始统一起来。而中原这边,随着秦始皇的去世,秦朝开始走向了衰亡,中原开始陷入内乱。
就在秦始皇去世几个月之后,北方草原上,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匈奴单于之子冒顿,杀父自立,成了匈奴人新的首领。冒顿上位之后,展现出了极为出色的军事才能,不但统一了整个匈奴,还横扫整个北方草原,征服了楼兰、乌孙、呼揭等20余个国家。除此之外,冒顿趁着中原内乱之际,还再次拿下了河套地区。
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如此广袤的地域,全部被冒顿征服。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游牧文明,终于出现。当时的匈奴,号称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万,战斗力极为强悍。
就在冒顿横扫北方草原的时候,中原这边,秦朝灭亡,秦末枭雄纷纷崛起。在经过多年的战争后,最终,汉高祖刘邦,再次统一了天下,成为了新的中原之主。
到了这个时候,中原地区和北方草原,同时存在了一个强大的文明。有倒是一山不容二虎,两个强大文明同时存在,而且相互接壤,战争自然也就在所难免了。
公元201年,就在刘邦登基七年之后,两个文明终于产生了第一次碰撞,也由此拉开了匈奴与汉朝数百年的战争序幕。当时被刘邦分封到北边的诸侯王韩王信,背叛的刘邦,投靠了匈奴。在得到韩王信的接应后,冒顿认为时机已到,所以率领匈奴人南下。
为了抵抗匈奴人,刘邦亲自带兵北上。最后,刘邦大意之下,中了匈奴人的诱敌之计,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后来还是刘邦麾下的谋士陈平献计,才使得刘邦脱困。
这次围困,历史上史称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看似是刘邦被围,汉军处于下风。但实际上,双方并没有大规模开战。因为对于匈奴人来说,当年蒙恬的强大,依然历历在目,不敢轻易和汉朝全面开战。而对于汉朝来说,刚刚经历了秦朝末年的混乱,国力十分有限。这个时候和匈奴全面开战,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所以最终,汉朝这边提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和亲。
汉朝这边,把宗室公主嫁到草原,和匈奴结为亲戚。这样一来,大家都是亲戚,自然不好再大规模开战。另外,匈奴人南下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抢东西,既然如此,干脆给他们一部分东西。汉朝人以一些财富和几位公主,免去了战争。而匈奴不用打仗,也能拿到一部分生活资源,这也算是双赢了。
但是,从汉朝的角度来看,汉朝显然是很屈辱的。汉朝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却要白白给人家东西,还得把自己的公主嫁过去,这显然是很委屈的事情。
所以,又过了近百年之后,在经过了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后,汉朝的国力积攒得差不过了,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果断下令,停止和亲,对匈奴开战。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要细说起来的话,会很长很长,这期间发生了很多很多事情。简单来说的话,就是汉朝最后取得了胜利,但同时国力也损耗严重。到了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已经很难再组织大规模的征讨匈奴的战争。而匈奴那边,则是被汉朝军队打得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再不复当年的巅峰。
随着匈奴本身力量的衰落,再加上汉武帝派遣张骞前往西域,游说西域各国。原本臣服于匈奴的国家和民族,也开始纷纷独立。如此一来,匈奴的力量再次严重下滑。偏偏在这个时候,匈奴内部又开始内乱。在经过一番乱战之后,更是直接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两部分。
此后,南匈奴因为临近汉朝,害怕被汉朝和北匈奴夹击,所以南匈奴干脆直接投降了汉朝。此时已是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在位时期,汉宣帝接受了南匈奴的投降,然后将南匈奴安置在漠南地区。
至此,南匈奴相当于成了汉朝的附属国,而北匈奴则依然相当于汉朝的敌国。
接下来的数十年时间里,汉朝和匈奴大体上还算安稳。尤其是南匈奴刚刚投降的那段时间,南匈奴的单于,还曾亲自前往长安朝贡。后来这位单于,还娶了王昭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至于北匈奴,虽然和汉朝依然处于敌对关系,但因为中间隔着一个南匈奴,所以双方大体上还算和平。
再之后,西汉就开始逐渐衰亡,王莽篡位。
王莽在位时期,为了树立威信,企图彻底分裂南匈奴,导致南匈奴不满,南匈奴一度反叛。等到东汉建立之后,匈奴内部则开始再次出现内乱,一部分匈奴人又投降了东汉,成了新的南匈奴。
东汉开国之后,面对北面心怀恶意的邻居,自然要迎头痛击。所以接下来,东汉再次开始进攻残余的匈奴。
东汉进攻匈奴的过程,其实一点都不输西汉时期,甚至比汉武帝时期更加精彩。在这期间,也涌现出了窦宪、耿夔等一批名将。尤其是窦宪,曾率军出塞北征三千里,勒石燕然便是他的壮举。
在西汉和东汉长达数百年的进攻下,匈奴人终于崩溃了。最后,匈奴人做出了两个选择。南匈奴彻底投降了汉朝,而北匈奴则开始继续逃亡。草原既然待不了,那就往西逃。在经过了东汉的战争之后,北匈奴逃到了中亚地区的锡尔河流域。
再后来,就到了三国时期。三国时期,南匈奴依然很老实,居住在河套地区,并且开始和中原民族融合。尤其是后来曹操为了方便管理,直接将北方很多民族内迁,这更是加速了匈奴和中原民族的融合速度,但同时也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三国之后,最终司马家统一了天下。然而司马家统一天下之后,司马家的几个王爷却为了争权而开始内斗,最后导致边疆空虚。于是很多边疆民族,纷纷趁势而起,直接灭掉了西晋。
这其中,又以匈奴人为最。
不过,此时的很多匈奴人,已经不再认同自己作为匈奴人的身份了。因为经过上百年的通婚之后,很多匈奴人都流着中原民族的血,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中原民族。比如后来攻破长安的汉赵政权,其开国皇帝刘渊,便是冒顿单于的直系子孙。但同时,他也是冒顿单于和一位刘氏公主所生后代,身上也留着刘家的血。刘渊甚至一度宣称,自己才是刘家的正统。自己做皇帝,是延续了汉朝的传承。
再之后,到了南北朝时期,整个北方大家开始混居,各民族开始更加频繁地通婚。匈奴这个民族,也就被逐渐同化为中原民族了。
至于北匈奴,被汉朝打得流亡到西域之后,终于开始站住了脚。到了西域之后,残存的匈奴人,发现并不是自己太弱,而是汉朝太强。至少在西域这边,匈奴是很强大的。所以后来,残存的这些匈奴人,便开始向欧洲那边进发。在经过长达数百年的迁徙后,一部分匈奴后裔,来到了欧洲,横扫罗马帝国,被欧洲人称之为‘上帝之鞭’。
不过后来,这部分匈奴人,也在和当地民族的通婚当中,逐渐被同化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