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避讳”满清的避讳制度,给中华文化造成了千年浩劫,这三位皇帝最突出!

“避讳”满清的避讳制度,给中华文化造成了千年浩劫,这三位皇帝最突出!

时间:2022-09-09 14:05:56来源:带着老伴去旅游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带着老伴去旅游的《满清的避讳制度,给中华文化造成了千年浩劫,这三位皇帝最突出!》,希望大家喜欢。

一、始于康熙

满清的避讳,始自于康熙年间。顺治朝世祖福临当朝时,“不令天下避讳”,但到了康熙

帝玄烨登基后,避讳制度骤然严格起来。当时的避讳用字主要有两个方面:

1、康熙皇帝的名字

朝廷规定:以“元”字代替“玄”字,以“煜”字代替“烨”字。“烨”字不常用,“玄”字却是个常用字。当时写字刻书,均严格地执行以“元”代“玄”的规定,如《老子》一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语,被改为“元之又元,众妙之门”。

红学界公认与《红楼梦》创作几乎同时的《儒林外史》,描写王冕放牛,遇见两个“穿元色直襟”衣服的人,“元色”就是“玄色”,亦即黑色。《千字文》开头的“天地玄黄”改成了“天地元黄”,中药铺里的“玄参”,也被改成了“元参”,一直沿用至今。

此外,玄帝、玄宫、玄机、玄门、玄女、玄神、玄真、玄天、玄论等词,都相应改为“元”字。

2、涉及到“虏”、“胡”、“戎”、“蛮”、“夷狄”等汉人称呼少数民族的蔑称,一律在避讳之列

朝廷修书或大臣奏本时,金朝时的“金贼”,必须改写成“金人”,辽朝时的“虏将”,相应改写为“辽将”,宋朝时的“胡虏之地”,也只能写成“异地”。

二、雍乾之世,避讳至严

满清避讳制度执行的最为酷烈的是雍正乾隆年间,“雍乾之世,避讳至严”。

为避雍正的名字胤祯,雍正兄弟名字中的“胤”字,一律改为“允”字:著名诗人王士祯,死后十年,还被改名为王士正,后又钦命再改为王士桢。就连明朝的亡国崇祯皇帝,也被改为不可理解的“崇正皇帝”;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居然被改为莫名其妙的赵匡允;天下的地名,凡涉及讳字的,一律相应改动,如真定、真阳、真宁,都相应被改为正定、正阳、正宁。

乾隆皇帝比起乃父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几乎是个避讳狂。不仅他自己的名字弘历要避讳,他的父亲、祖父的名字也要避讳,他的儿子的名字还要避讳,最莫名其妙的是,就连死了上千年的历史上的皇帝名字还要避讳,弄的普天下摇唇鼓舌者苦不堪言。

修《四库全书》时,因为没有避讳汉武帝刘彻的名字,乾隆亲自对四库馆臣严加痛斥,严令更改;他钟爱的嫡长子、皇位继承人荣亲王永琏夭亡,朝廷专门颁旨规定避讳“琏”字;他的第八个儿子仪慎亲王永璇,因刊刻《高宗圣训》,“误书庙讳,罢王俸三年”,遭到严谴。

三、文字狱

雍正、乾隆两朝,利用避讳制度,大搞文字狱,史不绝书。

乾隆四十四年王锡候篡改《康熙字典》为《字贯》案,本人被斩立决,子孙七人被判监斩候,妻子媳妇被赐给功臣为家奴。同年,冯王孙著《五经简咏》“不避庙讳”案,乾隆皇帝钦命“照大逆凌迟”处死,“以正人心而神法纪”。也是这一年,一个卖药糊口的老百姓智天豹,谎称遇到神仙显圣,传授《本朝万年历》一部,要献给皇上,邀求富贵,结果拍马拍到了老虎屁股,落得个被腰斩的悲惨下场。

乾隆四十五年,小商人刘莪将《圣讳实录》印刷贩卖给应试的童生,以谋升斗,养家糊口,刊印中不慎将“庙讳”及“御名”“全体写刊”,结果也被斩首了事。同年,一个年老多病的生员吴英,写了一通《上陈时务策》,迭用“弘”字未避,被“照大逆罪凌迟处死,子侄五人被判斩监候,妻妾及年幼子孙十余人被赏予功臣为奴。

此外,还有乾隆二十二年彭家屏《大彭统记》案,乾隆三十二年齐周华诗文案,乾隆四十四年石卓槐《芥圃诗抄》案,乾隆四十六年吴碧峰刊刻《孝经对问》案,本人都被朝廷砍了脑袋,亲属株连者也均被严惩。

这些犯人多数是潦倒书生、小商小贩、市井贫民,根本不存在什么“大不敬”的念头,更谈不上犯上作乱,而乾隆皇帝却无限夸大其严重性,滥杀无辜,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恐慌气氛,以维系皇权的至高无上。

由于乾隆奉行的极为严酷的文化政策,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极大的破坏,乾隆朝篡修的《四库全书》,好多文章因避讳被篡改的面目全非,所以鲁迅先生愤怒地指出,“清人篡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从讳例数量上分析,有清一代,共一百八十四例,康雍乾三代就占了一百七十例,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强。

三代统治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八年,由于执行严酷的避讳制度,给中国文化史造成了一场浩劫。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