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麦克马洪线是个什么线?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星海晓舟的《麦克马洪线是个什么线?》,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咱们谈谈「麦克马洪线」(McMahon Line)。
所谓「麦克马洪线」,简单说就是英国为它当时的殖民地印度划定的一条与中国的分界线。因为是由英国外交官亨利·麦克马洪(Henry McMahon)在西姆拉会议上提出,所以被简称为「麦克马洪线」。
西姆拉会议
英国外交官 亨利·麦克马洪(Henry McMahon)
「麦克马洪线」并不是一条划在分水岭上的边界线,而是全线有7处被河流穿越,其走向西起不丹和西藏交界处,东至云南的独龙江流域,跨越中国,印度和缅甸三国边界。
麦克马洪线
简而言之,缅甸和印度都认为「麦克马洪线」就是中缅印三国既定的历史疆界线,但是中国始终认为,所谓「马克马洪线」是非法的,所以拒绝承认。
乾隆皇帝
对这段历史的理解,要上溯到清朝对西藏的统治。1788年和1791年,乾隆皇帝在平定了廓尔喀人两次入侵西藏之后,颁布了一个《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明确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共同协商处理西藏政务。所有西藏地方官员及办事人员以至活佛,皆是隶属关系,都得服从驻藏大臣。并规定了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
廓尔喀请降图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
简单说,就是确立了清政府对西藏僧俗事务管理的基本法,以及对西藏宗教领袖继承事务的主导权和裁决权。其实质就是宣示清政府对西藏的主权,明确王法大于教法,皇权大于教权。也就是说大约18世纪末,清政府通过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明确了清政府对西藏的主权。
金瓶掣签
而几乎与此同时,也就是19世纪初,英国与俄罗斯为了争夺中亚地区控制权的所谓“大博弈”也拉开了序幕。英俄“中亚大博弈”的主战场是阿富汗和波斯。但是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与俄国的冲突,开始发展到对中国西藏的争夺。
《中英藏印条约》
1890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中英藏印条约》,1893年又签订了《中英藏印续约》。根据这两个条约,英国将原来附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的哲孟雄纳为保护国,并取得了在亚东开埠通商,自由贸易,且五年免税的特权。主要是打开了印度茶叶销往西藏地区的大门。哲孟雄就是锡金,中国古称为哲孟雄。
《中英藏印续约》
但是西藏地方政府在俄国的支持下,拒绝承认《中英藏印条约》和《中英藏印续约》。为了防止西藏倒向俄国,英军在1903年入侵西藏,强制西藏地方政府签订《拉萨条约》。除了要求西藏接受《中英藏印条约》,和《中英藏印续约》之外,还规定非经英国事先同意,西藏不得将土地出卖或租借给任何外国,不得允许其他外国人员入藏,和在西藏修铁路、道路,或者开发矿产、 电报等权利。还要求西藏赔偿英军50万英镑的战争费用。简单说,英国想通过《拉萨条约》,确立英国在西藏的特权。
1903年英军入侵西藏 强制签订《拉萨条约》
1906年 修订《拉萨条约》
然而清政府又认为,《拉萨条约》侵犯了清政府对西藏的主权,所以拒不承认。于是1906年,英国与清政府经过再次协商,修订了《拉萨条约》,重新签订《中英续订藏印条约》,规定英国不得干涉西藏事务,同时清政府承诺,也不许任何其他国家干涉西藏事务,并替西藏地方政府支付了对英国的战争赔款。
简单说,《中英续订藏印条约》既确定了英国在西藏的通商贸易权,也强调了清政府对西藏的主权,同时将俄国势力排除在了西藏之外。而俄罗斯为了对抗英国在西藏的扩张,则在西藏的僧俗贵族中培养亲俄势力对抗清政府对西藏的统治,以及煽动反英、仇英情绪。
1895年,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亲政,摄政王第穆活佛表面隐退,但暗中操控西藏地方政府,企图架空达赖喇嘛,并在达赖的靴子里下咒,施法术诅咒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 土登嘉措
十三世达赖一方面需要依靠清政府的支持,弹压西藏的僧俗贵族势力对他的权力挑战,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地保持与清政府的距离,以维持西藏的所谓独立自治地位,同时还要面对英俄对西藏的争夺。所以他的政治策略,简单说就是在清政府,俄罗斯和英国之间经营三方博弈,玩弄政治平衡。比如1903年英军入侵西藏,他逃亡内地,寻求清政府庇护。1910年清兵进藏,他又逃往印度,寻求英国庇护。
1907年,英国和俄罗斯为了在西藏问题上避免冲突,签订《英俄协约》,双方约定:
第一,双方谁都不能单独吞并西藏。
第二,承认清朝是西藏的宗主国。
第三,任何涉及西藏的事务,英俄双方都应通过清政府解决,不能私下与西藏单独定约。
而这其实就是冲突的开始。因为承认清朝对西藏的宗主权,就等于否定了清朝对西藏的主权,也可以说就是英俄变相承认了西藏的独立地位。也就是说《英俄协约》表明,英俄至少在分离西藏上达成了一致,而西藏的独立企图,也得到了英俄的支持。
川滇边务大臣 赵尔丰
1910年,清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系恶化,引发政治动荡。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遣川军进藏,平息事态。十三世达赖喇嘛出逃印度。清廷颁发上谕,宣布革去十三世达赖喇嘛名号。但是随后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退位,中华民国建立。
1912年 清帝退位 中华民国建立
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宣布把西藏改为行省,归内务部管理。结果招致英国出面反对,并出兵进藏,占领了藏南的达旺地区。而十三世达赖则在英国的支持下,返回西藏,驱逐西藏的清朝官员和军队,开始推动西藏独立。为了解决所谓「西藏问题」,1913年10月,西藏、英国和中华民国三方代表,在印度的西姆拉举行三方会谈。
西姆拉会议
简而言之,西藏代表的立场是要求承认西藏的独立地位和领土完整。具体说就是,西藏自行处理内政外交,遇有重大事件咨询英国意见。中国只有商人可以进入西藏,官员及军队一律不准进入西藏。
中华民国代表的立场是,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一切外交军政事宜,都必须服从中国中央政府指示,非由中央政府不得与外国订立条约。
英国则提出一个所谓“内藏”与“外藏”的协议草案。其核心内容就是先把西藏和青海的大部分,以及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地区均划为藏族地区,然后再把藏区分为“内藏”与“外藏”两部分。“内藏”承认中国的主权,但“外藏”只承认中国的宗主权,不承认中国的主权。
所谓“外藏”大致是指卫藏地区和康区西部地区。所谓“内藏”大致是指安多地区和康区东部地区。
简单说,大致就是今天的西藏地区,加上四川云南藏区的西部和青海的一部分,宣布独立,并被英国纳为保护国。
因为当时在英国提出的协议草案的附属地图上,定义了内藏与外藏,藏区与中国内地,以及与印度之间的边界,因为英方的谈判代表是亨利·麦克马洪,所以这些地图上的所有划界线,当时就都笼统地被称为「麦克马洪线」。
所以,所谓「麦克马洪线」其实并不是西藏与印度之间的划界线。因为在西姆拉会议上,在英国提出的协议草案附图上,当时画出了很多边界线。但恰恰没有明确画出西藏与印度之间的边界线,甚至也没有专门讨论过西藏与印度的划界问题。
协议草案的附属地图
而且这条被认为标示了藏印边界的「麦克马洪线」英国自己在1914年西姆拉会议之后也从未提起过。直到1935年,因为英国植物学家金墩·沃德(Frank Kingdon Ward)未经许可进入西藏被铺,当时的英属印度殖民政府为了与西藏地方政府交涉,开始搜集藏印边界划界的依据与资料,才发现有一个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20多年前在西姆拉会议上约定的藏印边界线,就是所谓「麦克马洪线」。所以事实上直到1936年,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才开始出现在英属印度的地图上。但是直到1954年之前一直都注明是“未标定界”。
英国植物学家金墩·沃德(Frank Kingdon Ward)
英国当时之所以认为,存在一条标示藏印边界的麦克马洪线的依据,是因为英国保存的一张旧地图。因为在这张英国保存的旧地图上,有一条西藏与印度边界的划界线。英国提出,这张旧地图就是当年西姆拉会议上草签协议的附图之一。但是参与谈判的中华民国政府政府声称,他们手中并没有与此相同的地图,也并没有确认或者认同过这张地图的记录。中华民国政府表示,当时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么一条「麦克马洪线」的存在。而达赖喇嘛和西藏地方政权声称,当时并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所以有一种观点就认为,所谓标有“麦克马洪线”的地图,是被英国后来混入的。当年草签协议的附图里,其实并没有这张地图。
另外中华民国政府认为,因为当年已明确声明不承认《西姆拉条约》的草签方案,所以英国出具的标有麦克马洪线的旧地图,即使确实是草案的附图之一也只能说明这是一条英国自己单方面划定的藏印边界线,而不是确定线或者标定线。
其实真实的原因是,当年在西姆拉会议开始之初,英国谈判代表亨利·麦克马洪与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绕过中华民国政府,私下曾达成一个秘密协定。简单说就是西藏同意英国提出的藏印划界线,换取英国支持西藏独立,并成为英国的被保护国。而按照英藏私下达成的这个秘密边界换文,藏印边界线就向北移动了大约100公里,这就使西藏地方政府享有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的大约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划进了英属印度。而这条线就是藏印边界的所谓「麦克马洪线」。
1914年7月,中华民国政府因为不接受西藏独立退出了西姆拉会议。西藏地方政府同时也宣布,不再承认中华民国宗主国地位,西藏独立。随后西藏与英属印度签订《西姆拉条约》。
1914年英方提案“藏区届”
中华民国政府宣称,西藏地方政府无权与英国签约,也不承认西姆拉会议的任何协议,当然也包括所谓「麦克马洪线」。而西藏地方政府本来的计划是,出让土地换取英国支持独立,但后来因为中华民国政府的坚决抵制,英国并未能履行承诺。西藏地方政府认为被英国欺骗,所以后来也宣称英藏之间的《西姆拉协议》只是一个双方草签,并不是西藏政府批准的正式协议,所以西藏地方政府也宣布不承认所谓「麦克马洪线」是对藏印边界的划线,也认为所谓「麦克马洪线」侵占了西藏土地。所以西姆拉会议事实上并没有形成任何有效的「藏印边界划分协议」。
民国政府不接受条约 退出会议
但是1959年14世达赖喇嘛逃亡印度后,出于政治需要又开始宣称,「麦克马洪线」有效,「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土地, 是属于印度主权。
1947年印度独立。印度宣称有权继承原来英属印度的领土,同时认为当年英国与西藏约定的「麦克马洪线」就是印中两国法定边界,无论中国政府承认与否,印度都坚持中印边界以「麦克马洪线」划界。
而中国政府对中印边界的立场是,不承认所谓「麦克马洪线」,只承认中印两国「边境实际控制线」为两国目前边界线。
整个中印两国边界全长大约1700公里,分东、中、西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领土争议。涉及的争议领土面积,中国认为是大约9.2万平方公里,印度认为是大约3万平方公里。
中印边界争议
中印两国在2005年签署的《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中达成共识。就是在中印边界问题在最终解决之前,双方都应严格尊重和遵守「实际控制线」。
2005年 中印签署《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
但是对应该如何理解「实际控制线」以及「实际控制线」的具体位置?中印双方却各有不同的解释,至今都还并未能完全达成一致。所以中印对边界划分的争议与冲突,至今仍旧存在。
中印国界
另外,其实所谓「麦克马洪线」不仅中印边界有,在中缅边界也有。因为英国在1885年吞并了缅甸,并将缅甸并入英属印度,所以也与中国云南有了“共同的边界”。这就是中缅边界中的所谓「麦克马洪线」。
中缅国界
简而言之,从清末开始中缅边界的划分一直就有所谓“五色线”之争。就是英国提出的“紫色线“,中英会勘时中国提出的“绿色线”、清政府外务部提出的“蓝色线”、云贵总督依据洋务局的意见提出的“黄色线”,以及1900年清政府总理衙门提出的“红色线”。
新中国政府对于中缅边界的立场是,不承认所谓「麦克马洪线」,建议中缅边界按照“习惯边界线”来划界。而缅甸的立场是坚持认为,麦克马洪线是两国法定边界。简单说,经过反复协商,最后中缅两国都做出了让步,在1960年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1961年又签订了《中缅标界议定书》,标志着中缅全面解决了包括「麦克马洪线」在内的中缅边界问题。
中缅国界 1906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