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孔子”气质这块儿,如何拿捏得死死的?

“孔子”气质这块儿,如何拿捏得死死的?

时间:2022-09-07 12:55:17来源:宽窄说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宽窄说的《气质这块儿,如何拿捏得死死的?》,希望大家喜欢。

宽窄说

厚重威严,养正直之气;

改过不惮,感豁达之意。

忠信笃敬,悟智慧之理;

见贤思齐,成精微之履。

读《三国演义》,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当年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名鹊起,北方各个游牧部落纷纷来投。

匈奴也派来使者,进献大笔金银财宝,以求结好魏王曹操。曹操担心自己个头矮小、相貌平平,有损大汉威严,于是把相貌俊朗的崔琰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者。

接见时,崔琰端坐中席,而曹操扮成带刀侍卫立于崔琰身后。

流程走完,曹操秘密派人去问匈奴使者,对魏王印象如何?

使者悠然道:“魏王相貌堂堂,风流雅致。但榻侧提刀站立的那个侍卫气度威严非凡,非常人可及,是真英雄呀!”

你看,即便换了行头和座位,曹操的英雄气仍然透射而出!

这就是一个人的精气神,不因相貌和着装而被掩盖。历史上所有的大人物,都有这种眼里有火、脸上有光的独特气质。

那么,这个气质是如何培养的呢?

其实,孔子他老人家早就告诉过我们修炼之法。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句话,就是一个人修炼气质的“九阳真经”。

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厚重,则没有威严之气和庄严之相,所学习的知识也难以真正掌握。要以真诚和信义待人待己。交朋友要善于发现和学习别人的优点。有了过错不要害怕,立刻改正。

我们来一一解读一下:

01、重与威,一定要彻底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怎么可以厚重而不轻浮呢?

答案是:要想厚重,凡事彻底!

无论我们学习做什么,不要一味讲究速度和表象,而要讲究深度和本质,讲究完成率和理解率。读一本书,别人三天读完,我三个月读完;别人读一遍,我读五遍。学一个操作,不要满足于学会,而要止步于熟练。看一段视频,不要看了开头就迅速上拉,而要养成从头到尾细细品鉴的习惯。

很多人听课,只要听到一个新鲜的概念,一个陌生的案例,就认为自己学到了,可以和别人夸夸其谈了;学一个技能,只要会操作了,就以为明白了。

这样的态度,害人最深。

因为一看就会的,只是表面。你不知道别人在操作这个案例时的环境和语境,不知道一个公式的多元应用场景和变形规律,不知道这个技能需要的支撑性本领有哪些。

这种浅尝辄止的习惯一旦养成,便会形成轻浮的性格,耐不得反复,听不进劝说,就变成了“家有书万卷,未读完一卷”的半瓶子水。结果门门都通,门门不精。

这样的人,哪样知识是牢固掌握的?当然学则不固。在关键时刻,肯定掉链子。

由此,学风,影响到做事的风格,更塑造人的性格。

所以,厚重的人,学习知识一定深入且牢固。而踏踏实实的学习,反过来让其更厚重和有威信。

所以,这第一句话,是讲修炼的深度。

那厚重之后,以何承载呢?

02、忠与信,一定要置顶

“主忠信。”

这句话的本质是义利之辩,要求是按原则行事。

漫长的一生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诱惑。不忠,就是被当下或短期的利益诱导,而放弃原则;无信,就是放纵自己的欲望,破坏承诺和契约。

主忠信,就是以“忠信”为主,以“忠信”为行动指南。

孔子这句话,承载上句厚重的要求,让我们忠诚于原则和初心,构建信仰和信用。你有了做事的原则,内不欺心,外不骗友,做人做事永远坦坦荡荡,浩然之气就油然而生。这就把厚重之气进一步夯实了,提升了。

如此一来,人的气场,不但有厚重这种深度的奠基,更有了忠信这种高度的加持。俯则无愧于地,仰则无愧于天。不为蝇头小利所惑,不为眼前雾霾所遮,自身充盈着满满的元气,别人和你一接触,立刻就会被铺天盖地的内力所感染。

03、朋与友,一定要尊重

“无友不如己者。”

很多人把这句话解释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我认为如此解释是有问题的。如果这样做,每个人眼睛都往上看,那就没有人能交到朋友了。

这句话其实有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要看到朋友的优点。无论哪个朋友,都有我们自身所不具备的优点,值得学习。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1、自己进步很快;2、友谊小船不翻。

随时从朋友身上学,就是“读人”。这个学习方式让我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成长很快。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我们关注学习其优点,就会对朋友变得大气而宽容。

向朋友学习,是对他最大的尊重。

有很多人对待熟悉的朋友,说话做事会比较随意。但孔子提醒我们:永远以学习朋友的方式对待朋友、表达尊重,是让友谊稳固持久的最好做法。

尊重、敬重别人,就是尊重、敬重自己。如此,也会使得自己更加厚重。

04、过与错,一定不怕改

“过则勿惮改。”

孔子没有说“要改正过错”,而是说“不要怕改正过错”。这是孔子看透人性之后,说出的最扎心的话。

很多人可以做到兢兢业业,也可以大公无私,甚至看淡生死。但说到认错,却会极端抗拒。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错怎么办?孔子坚决地指出:不要怕,不隐瞒,不回避,立刻改。

这是在与人的本能做斗争,在反人性。

要说明这句话的伟大,就要弄明白:人们在怕什么?

改过,首先要认。

承认自己有过错,那就否定了自己的能力,会被别人看低;再者,如果是过,还属于无心之失;如果是错,那就不仅是能力问题,甚至涉及到人品问题,更让人无法自洽。

为了避免陷入尴尬和耻辱,人们本能地会选择不认错,不改正。管理学中提到的“沉没成本”,很多时候就是指这种情况。

要想让人改过,就要破除怕。

那么,人们担心的面子问题,究竟存在不存在呢?

虽然这句话没有提到,但孔子的弟子曾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这个思想,肯定也来源于孔子。

意思是:你有过错,藏也没用,别人都能看见。最好的办法,就是不逃避、立刻改。你承认了,别人首先觉得你真诚;改正了,又觉得你智慧。所以,大可不必怕。大大方方承认,改了就是。因为你担心的别人看低你,根本不存在。

也就是说,有过错不必怕,改了一点不伤害面子和别人对你的评价。最可怕的是不改,那会彻底损坏别人对你的印象。

厚重的人,学习彻底,做人忠信,交友敬重,有过则改。正是因为厚重有自信,就不会揽功诿过;正是由于闻过则喜,则人品更加厚重。

综上,孔子这几句话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

回到开篇:大人物的气质能拿捏得死死的,就是从日常工作和学习一点一滴的做法中锤炼出来的!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