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法国”欧洲文艺复兴史评述——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手工业的复兴及改革

“法国”欧洲文艺复兴史评述——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手工业的复兴及改革

时间:2022-09-07 08:15:05来源:澜风说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澜风说的《欧洲文艺复兴史评述——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手工业的复兴及改革》,希望大家喜欢。

引言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给法国手工业和其他工业以沉重的打击。大量的手工作坊倒闭,手工业者为了逃避战争,四处流浪,这使得昔日熙熙攘攘的手工作坊如今变得冷冷清清,工业生产陷入严重停滞状态。

在查理六世统治时期(1380-1422年),法国政局进入了长期动荡的时代。查理六世体弱多病,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结果大权旁落。当时,法国统治阶级分成两大集团:一是以国王之弟奥尔良公爵为首,得到法国南方大封建贵族阿曼雅克的支持;一是以华洛瓦家族的幼支勃艮第公爵为首。双方相互混战,盗窃公款,国家处于破产的边缘。频繁的战乱给法国工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当时,不但国内动乱,而且国际上也很不安宁,英国亡法之心不死。

图|查理六世雕像

在查理六世继位的初期,英、法两虽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是,英军不断对法国的西北部的省份进行突然袭击,对城市进行大肆掠劫,捣毁手工作坊,破坏生产设施,这使得布列塔尼、诺曼底和普瓦提图等省变得极不安全,这几个省份的手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虽然当时法国广大民众饱尝战争之苦,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但是,法国贵族却过着十分奢华的生活。贵族们身着华丽的衣料,口尝精美的食品,并且经常大宴宾客,以显示自己的富有。贵族们争相斗富,追求豪华奢侈之风弥漫全国。当时的国王查理六世更是挥霍无度,他的入城仪式尤为壮观,耗费巨资。

贵族们的奢侈生活刺激了相关的手工业发展,使得当时法国的奢侈品生产异常繁荣。法王查理六世统治时期,王权与行会的关系十分微妙,时而反目相仇,时而友好共处。

1382年,由于巴黎手工业者不堪忍受沉重的剥削与压迫,4000多贫困的手工业者和帮工举行了起义。他们用铅锤武装起来,因而被称为“铅锤党”。起义军占领了军械库,用收缴的铅锤作为武器,杀死贪官污吏。1413年,巴黎又爆发了以农商行会领袖卡波士为首的起义,史称“卡波士起义”。起义军成员包括手工业者和小商人。起义军曾一度冲进王宫,严惩贪官。同时,起义军制定了“卡波士法令”,对司法、行政和财政进行了改革。上述的起义在贵族军队的镇压下失败了。

图|巴黎街头起义的手工业者

巴黎手工业者的起义,使得法国当局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当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行会被取缔,行东们丧失了市政选举权。但是,在中世纪没有行会,要想发展手工业是不可想象的。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法王逐渐放松了对行会的束缚,行会又与王权平安相处了。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法国最为引人注目的行会是屠宰公会。屠夫们已经形成各自的团体,分散在巴黎的各商业区中。14世纪末,屠夫行会的成员只能在城外杀牲畜,屠宰场设在圣马塞尔。当时,屠夫们享有很大特权。屠夫行会的会员资格是父子相传的。行会章程的第23款规定:巴黎只有大屠夫行会的会员之子才可以成为该行会的成员,其他任何人无此资格。同时,行会规章还严禁修建新的屠宰场,目的是确保行会对屠宰业的垄断权。

屠宰行会积极参与政治斗争,成为一支能够左右政局的力量。15世纪初,屠宰行会用武力支持巴黎大学提出的行政改革议案,并且成为巴黎大学的主宰。屠宰行会的成员组成小分队在街道上巡逻,维持社会治安。他们身穿硕大的皮革工作服,手持屠刀,令人望而生畏。但是,屠宰行会好景不长,1416年,法国政府下令驱除大屠宰业行会,此后屠宰行会曾一度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英国军队占领法国北部之后,英王亨利五世下令恢复屠宰业行会,理由是法国的屠夫们对英王 勃(艮第)联盟曾给予“令人愉快的和有益的”帮助。

图|巴黎大学校园景色

在英国军队占领法国北部时期,占领军的最高统帅贝德福公爵致力于振兴被战争破坏的手工业生产。他首先从建立生产秩序入手,一方面重申行会的原有法令;另一方面颁布新的行会法规,这些法令和法规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做出严格的规定。1424年颁布的内衣产销售规章可视为典型。这一规章包括11条款,其主要内容如下:

(1)凡用未缩过水和未经洁净处理的布制的短裤予以没收。

(2) 短裤的裁剪缝制必须十分得体合身。

(3) (3)每条短裤必须用完全相同的面料,至少要相同颜色的面料。

(4)任何人不得同时用新旧两种面料拼制成一件衣服。

(5)除了礼拜六在市场上摆摊售货的固定的内衣商外,其他任何人不得拥有学徒。(6)任何作坊师傅使用的学徒数量不得超过1人,学徒期限为3年。

(7) 学徒的花名册由“监管者”掌管。

(8) (8)学徒不得转投其他的作坊师傅。

(9) (9)如果学徒未经许可而擅离职守(由于年轻或其他原因),他的位置将被保留1个月。

(10)学徒从师期满时,必须进行考试。

(11)搬迁进城的熟练工人,在获准开业之前必须经过考试。

图|法国国王查理七世画像

英、法百年战争后期,法王查理七世重视在他统治地区的手工业发展。他所制订的工业政策具有两重性,一方面鼓励工业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又对工业的发展加以垄断和限制。

首先,查理七世为了解决战争期间工业生产严重停滞状况,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手工业生产。法国政府下令废除旧时对招募工人所规定的种种限制,同时,还废除了昔日对工作自由所做出的一些清规戒律。1408年,查理七世亲自批准了鲁昂省三级会议所做的决议。这一决议规定,凡是外国人,只要服从行会的监护人的监督便可以从事任何一种行业的工作。

1416年,夏尔特尔的地方官为了降低物价、制止城市人口的流失而提出了可以自由创办工业的政策,以便吸引外来的人口,提高工业效率,控制物价上涨。这一政策得到查理七世的赞许和推广。1420年,查理七世允许在特鲁瓦开夜工,这对中世纪长期沿袭下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行会戒律是一次重大的冲破。1424年,博韦伯爵向所有外国商人发放特许状,将博韦城彻底对外开放,不但如此,博韦伯爵还积极引进质轻价廉的新呢绒生产技术,并且大力推广这种新呢绒的生产。博韦伯爵的这一“开放引进”政策也受到查理七世的赏识,并且加以推广。

图|夏尔特尔大教堂

查理七世的自由发展工业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南方的自由宽松工作环境,使得该地区的名气越来越大,以至于大批在英军统治下的法国北部各城市的手工业者由于生活艰难而慕名南下,这些南下的手工业者带去他们的祖传绝秘手艺,大大提高了整个法国的工艺水平。自由工业政策的推广,使得相当一部分工人为了追逐高工资而不断地流动,他们变得自由自在,不受任何行会的约束,他们形成了一支流动日工大军。

查理七世的工业政策是自相矛盾的,他在推广自由工业同时,为了巩固封建秩序,他还强制推行一些规章制度,用来限制自由工业政策的过分发展,特别是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社会趋于安定,法国政府便大力扶植行会的发展。此时,各种行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城市的行会数量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例如普瓦提埃市1455-1497年间新建立的行会在12个以上。

行会恢复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新规章制度,这些新的规章限制之严比从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行会制定了新的、更为严格的工艺标准,对晋升行东的资格进行了更为苛刻的规定,以便确保行会的世袭垄断权,防止普通的手工业者成为行东。法国在百年战争后期所显现出来的自由工业政策的生气在这些新的行会戒条束缚下被窒息了。

图|英法百年战争场景绘画

百年战争后手工业的复兴

百年战争后,法王对手工业的发展采取保护的政策,并且大力引进新兴的工业,这些政策对法国迅速恢复手工业生产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也对手工业的发展十分有利,商品经济空前的繁荣,市场对手工业产品的大量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15世纪后期,法国的毛纺织业发展很快,成为民族工业中最为兴旺的行业。鲁昂是法国毛纺织业中心。继鲁昂之后,图尔、普瓦提埃等城市的毛纺织业也发展起来,成为法国著名的呢绒产地。

法王路易十一世和查理八世对毛纺织业的发展给予种种优惠政策,例如,免除羊毛染料的税收,制定保护关税政策,以抵制外来的竞争等等。

除了大力发展毛纺织业外,法王还积极创办新型手工业,丝织业就是明显一例。国王路易十一世于1466年底向里昂市民发出诏书,向他的臣民征集2000图尔利,以便在该城创办丝织业。他宣称:“振兴此业将使各等级之男女合法地从业......从而令彼等于今尚属无用的教会人士、贵族及其他宗教界妇女将具有体面而有益的职业。”法王希望通过创办丝织来一 举两方面:一方面,使得里昂城迅速富裕起来;另一方面,阻止法国金银的外流。

图|夜幕下的法国里昂

后一个目的对法王来说更显得重要,因为当时法国人崇尚奢华的服装,每年要花费四五十万金克朗从意大利进口丝绸。大量黄金的外流当然对法国经济发展十分不利,所以,法王想通过建立本民族的丝织业以阻止贵金属的流失。但是,这只是法王路易十一世的一厢情愿,里昂市民对国王这个创意反应冷淡,他们认为国王陛下的这个决定是轻率的,不可行的。在国王的直接干预下,1467年里昂终于建立了法国第一所丝织手工工厂。但是,由于里昂市民对发展丝织业缺乏信心,丝织业在里昂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丝织业在里昂只存在了4年之久,便不得不迁往图尔城了。在图尔城丝织却奇迹般地扎下根,并且获得了高速发展。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里昂人认识到发展丝织业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所以大力发展丝织业,使该城成为法国丝织业的中心。

在发展纺织业的同时,法王路易十一世和查理八世还注意发展采矿业。1471年,路易十一世颁布法令,成立矿务局,授权它有权开采国家的矿藏。由于法国当时采矿技术和人才缺乏,法国从采矿大国德国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熟练的矿工,法国政府对德国的矿工给予优厚的待遇,授予他们公民权,并且免除赋税和兵役。查理八世继位后,仍沿袭路易十一世的上述政策,到15世纪末,法国的矿山主要由德国的矿工来开采。

图|法王路易十一世画像

实践证明引进外国技工是法国矿业得以发展的关键因素。15世纪60年代,法国首次开办邮递业。1464年6月19日,法王颁布敕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邮政业务。邮费是每匹马行4里格需邮资10个苏。15世纪70年代,法国开始建立印刷业。法国从德国引进印刷术,在巴黎和里昂先后建立印刷厂。而后,印刷技术迅速在法国传播,到1500年,法国有印刷工匠达160多人。此外,建筑业也有突破性的进展,砖结构被广泛用于建筑物,建筑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宏伟壮观的哥特式大教堂显示了当时建筑者的高超技艺。

在建筑业发展的同时,冶金业、玻璃制造业也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复兴工业中,行会组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将手工业控制在王室手中,路易十一世积极参与手工业的立法工作。1467年,路易十一世对法国许多手工行业颁布了新的法令。这些行业包括:制鞋业、漂洗业、制球业、手套业和裁缝业等等。1479年,路易十一世对全国手工业的控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一年他颁布了毛纺织品加工敕令。这个敕令以巴黎市制衣行业为模式,对呢绒的来料加工进行了极其严格的规定。

15世纪后半叶,法王与行会的联盟越来越紧密。这种结盟是双方都十分不情愿的。就行会一方来说,行东们想把行会变成一个封闭性的社会组织,要求以国王的名义颁布某些更严格、更细致的法规,以便对劳动条件和产品数量、质量进行规定,确保行东的特权地位,免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竞争。此外,行会还想通过国王对行会的确认,将行会的地位提高,由昔日的自由行会变为如今的法定行会。行会的地位提高后,行会就可以控制城市管理机构,并以此达到控制整个城市的目的。

图|16世纪时的欧洲印刷厂

就法王一方来说,国王想尽快将法国的手工业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以便加强王权。发展手工业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通过王权干预行会的方式,将行会牢牢掌握在王室手中。路易十一世就屡屡对手工业者的人身自由进行干预,迫使自由工业者组成封闭性的行会。例如,路易十一世在1481年在图尔颁布敕令:“本城所有工匠.......都要宣誓(入会)。”后来,这一法令从图尔城一直推广到法国的大小城镇,成为法国工业的普通法。百年战争后,经过法王路易十一世和查理八世的上述政策,手工业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行会制度的强化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不利于法国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法国行会制度在15世纪末的兴盛事实上只是一 种虚假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16世纪法国的行会制度遇到了深刻的内在危机。行会内部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行东的地位越来越具有封闭和垄断的性质,他们逐步成为雇主,而广大的帮工和学徒社会地位不断下降,劳动的时间不断延长,每天长达12-14小时,但报酬却越来越少。16世纪,法国帮工的生活水平只相当于15世纪末的一半左右。这一时期,无论帮工生产技艺如何高超,如果与行东无某种亲戚和联姻关系,那么他几乎无希望成为新的行东。他们唯一所做的事情就是出卖劳动力,实际上,帮工和学徒已经成为行东的雇佣工人。

行会对生产的种种清规戒律越来越成为生产发展的羁绊,它限制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式样的更新和销售范围的扩展。而16世纪法国生产力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工业的生产规模,改变产销方式,其结果导致行会制度的解体,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便应运而生了。

图|16世纪时的欧洲造纸厂

手工业的变革

16世纪前半叶,法国封建经济虽然仍占统治地位,但是,资本主义工业的萌芽已经在封建经济的母体中悄然孕育成长。在呢绒业、印刷业、陶瓷业和玻璃制造业等行业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16世纪前半个世纪,由于法国国内没有战争,国家相对安定,这十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在法国手工工业中,呢绒业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比较快。诺曼底、皮卡尔迪、普瓦提埃、朗该多克等地呢绒生产驰名全国。

此外,麻纺织业和丝织业也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布列塔尼和曼恩成为麻布纺织业中心,里昂成为重要的丝织品产地。16世纪中叶,里昂丝织工达到1万多人。纺织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工具的进步。纺织机被广泛地运用在纺织业中,织机的数量在16世纪初期有了较大的发展,仅在1546年,图尔城就拥有织机8000余台。 法国最初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属于分散性质的。生产形式为家内工作制,生产者为雇佣工人和农村的贫穷农民,他们分散在各自的家庭中,分工合作为手工工场主生产纺织品。

图|金匠作坊(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的手艺源于金匠作坊)

16世纪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法国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大型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首先在新型的工业部门出现。法国国王对这些新型的集中手工工场给予特殊的保护政策,赐给手工工场主各种补助金和优惠条件。1537年,法国政府颁布法令,实行保护关税政策,禁止佛兰德尔向法国输入纺织品。同时,也禁止西班牙的丝巾输入法国。1572年,法国政府又明令禁止外国的呢绒、亚麻布、天鹅绒与其他的纺织品输入法国,同时,禁止法国的羊毛、亚麻等纺织原料出品到他国。16世纪法国君主专制政府的工业政策是矛盾的,它一方面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另一方面又扶植行会制度。

16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法国爆发了胡格诺战争,这场战争对法国工业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战争使得大量的手工业者失业,生活极为穷困,只有靠乞讨度日。据史料记载,仅在亚眠地区就有乞丐6000余人。战争还使得大量的熟练的手工业者逃离法国。胡格诺战争初期,移往德国的法国手工业者达到1万多人;战争第二阶段的“圣巴托罗缪之夜”之后,移往英国的法国加尔文教徒就有6000余人,其中,许多是熟练的工匠。战争期间,法国城市人口急剧减少,像图尔城这样的战争前工业中心城市,在战争中被破坏的衰败不堪,手工作坊纷纷倒闭,大量的手工业者逃离该城,整个城市甚至很难找到名帮工。

图|胡格诺战争场景绘画

到16世纪90年代初期,法国的经济衰败到了最低点,以至于法王亨利四世宣称:对于法国来说,灾难的继续存在甚至比亡国还要可怕。胡格诺战争结束后,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重新得以确立,专制政府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工商业。在法国专制政府的扶植下,法国迅速医治好战争给工业带来的创伤。法王亨利四世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工业的发展。

首先,法王亨利四世推行保护关税政策。1599年,法国政府颁布法令,禁止法国的羊毛、蚕丝等纺织原料出口。其次,法国专制政府扶植手工工场的发展,在积极创建大型的官办手工工场的同时,大力支持私营的、生产奢侈品的手工工场发展。法国政府对这些私营的手工工场施以补助金和特权。在这一政策的鼓励下,法国的玻璃制造业、镀金皮革业、壁纸制造业等奢侈品行业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第三,法国专制政府积极吸引外国熟练的技工来法国工作,并且给他们以优惠的待遇。法国政府规定外国的雕刻匠、画匠、珠宝匠、钟表匠和各种器皿的制造匠有权自由在巴黎开业,而且他们还享有进行技术实验的权利。第四,法国专制政府对行会的传统权力加以限制,以利于手工业的发展。例如1608年,法国政府颁布特别敕令,授权卢佛尔的匠师可以不受行会的限制,有权拥有任何数量的学徒。

图|亨利四世画像

亨利四世统治时期,法国的工业得以恢复和发展。亨利四世被刺杀之后,法国经过短时间的内讧之后,实际掌握国家政权的是红衣主教、首相黎塞留。他继承了亨利四世的工业政策,支持手工工厂的发展。他采取发放补助金、授予特权和减免税收等政策鼓励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他推行鼓励工商业发展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法国君主专制的统治,这一点在他的《政治遗嘱》中反映得十分清晰,他说:“我的第一目的是国王的威严,第二个目的是国家的伟大”。

结语

黎塞留的重商主义政策促进了法国工业的发展,使得法国国力得以加强,为日后路易十四世在欧洲称霸打下了物质基础。法国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市民阶级日益强大,为文艺复兴运动在法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欧洲文艺复兴史》

《欧洲通史》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