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隆庆皇帝不问政事,所幸有高官辅佐,推动“隆庆开关”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咸说历史V的《隆庆皇帝不问政事,所幸有高官辅佐,推动“隆庆开关”》,希望大家喜欢。
全文共1733字,阅读时间约为2分钟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统治带有极大的专制色彩。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他与贫苦的百姓一起长大,所以能深刻地体会到百姓的不易,也对那些曾经压迫过自己的高官深恶痛绝。
朱元璋在即位之后,决心整顿吏治,还明朝一个清廉正直的官场风气。当时的明朝内忧外患,内部有农民起义尚未清除,外有北元残余势力虎视眈眈,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盛行,让沿海居民的生活十分艰难。
但当时的明朝刚刚建立,还没有过于强大的军事实力可以镇压多方面的威胁,所以朱元璋只能采用其他方式解决隐患,比如海禁政策。
明朝初期,朱元璋实行海禁政策,并要求后世子孙将此作为祖训传承下去,永世不得开海。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倭寇的影响越来越恶劣,开放海禁已经是必然之势,只不过受制于祖训以及一部分维护祖训的官员无法实施。
直到隆庆年间,当时的官员突破万难,终于实现了“隆庆开关”,允许民间进行海外贸易。那么隆庆开关的背后究竟是隆庆皇帝的功劳,还是另有隐情呢?
1、沿海居民依海为生
明朝初期,明朝的军事实力匮乏,无法派遣大量军队平叛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只能采用海禁政策,禁止民间进行海外贸易。这样一来,虽然可以阻断海上倭寇对当地居民的不利影响,但是新的问题也由此产生。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直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农业发展是重中之重,但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土地盐碱化严重,无法进行大面积地种植,也无法满足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靠海为生是当地人的传统。
自从海禁政策实施以来,当地居民也无法进行海外贸易,失去了唯一的生存来源,所以很多人不得不与倭寇勾结在一起,成为海盗,侵扰着沿海地区的安稳。
以至于后来的倭寇当中,绝大多数都是由沿海居民组成的,他们受生活所迫不得已只能走上极端的道路,威胁到了明朝的统治。
2、隆庆开关困难重重
隆庆年间,想要开放海禁政策是十分艰难的,因为海禁是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祖训,后人不可随意更改。尽管当时沿海地区的海盗盛行,严重威胁到了明朝的安危,可是朝中仍然有一大部分官员是不支持开放海禁。
比如当时的内阁首辅徐阶。徐阶身为首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徐阶的思想过于落后,没有意识到海禁带来的不利影响。
最终还是在高拱、张居正等人的推动下,才终于实现了“隆庆开关”。那么“隆庆开关”背后,究竟是高拱等人的奉献更多,还是当时的统治者隆庆皇帝与众不同呢?
1、受到嘉靖排挤
隆庆皇帝朱载垕身为嘉靖皇帝的第三子,按理来说是没有即位希望的,但是嘉靖的长子、次子都因故病逝了,所以朱载垕成为了大臣心目中理所当然的继承者,也对其抱有极大的期许。
可是嘉靖皇帝却因为种种迷信的说辞不愿与朱载垕见面,并对这个儿子极尽打压,使得朱载垕的皇储地位岌岌可危。但也正是由于嘉靖皇帝的不信任,以及外界的压力,才使得朱载垕的王府中聚集了一大批真正有才学之人。
他们不为功名利禄而辅佐朱载垕,只是安于寂寞,踏实本分,为将来的事业共同蛰伏。其中便有高拱和张居正等人,他们对于朱载垕来说无异于李斯对秦始皇的重要性,朱载垕对他们也非常信任。
2、隆庆实力不足
经过不懈努力,朱载垕终于坐上了皇位,但是他与自己的父亲嘉靖并没有太大不同。嘉靖皇帝晚年沉迷于仙丹,荒废朝政,而隆庆皇帝一直沉迷于美色无法自拔,他在政务上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只能依赖张居正等人辅佐才勉强没有出错。
隆庆即位之后,明朝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此时的高拱和张居正等人不像徐阶那般好言相劝,而是直接肯定了隆庆皇帝的理政能力,建立良好的君臣关系,并且不寄希望于隆庆皇帝主动勤于政务。
为了缓解明朝的危机,高拱和张居正决心凭借自己的实力力挽狂澜,拯救明朝于水火之中。朝中呼吁隆庆开关的时候,张居正等人才能大力推动海禁开放,为明朝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明朝中后期,海禁政策已经不再适用当时的社会,隆庆皇帝无所作为,高拱和张居正等人将重点从依赖皇帝成为明君,转向了自己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以帮助明朝走上正轨。
明朝之所以会出现“隆庆开关”,并非是隆庆皇帝有多么卓越的个人能力,而是他背后从未放弃过的高官,有了他们的辅佐,才使得明朝在当时的景况下重现生机。参考文献:《明史·宋濂传》、《元史·孝友传》、《明史·太祖朱元璋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