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孔融让梨成了美德,却改变了他哥哥的人生结局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未来花园的《孔融让梨成了美德,却改变了他哥哥的人生结局》,希望大家喜欢。
导语
小时候,我们都在小学课本上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个被捧为“谦虚礼让”的经典教材,的确在中国的历史上真实存在过,还被收录到了《三字经》里,流传了近两千年。
当时的孔融才四岁,小小年纪的他不仅会谦让,还会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我小儿,法当以取小者。”
如此聪明伶俐的孩子,自然深得长辈的喜欢,而被孔融让梨的哥哥,在历史上一直扮演着不懂事的角色,可实际上,自从孔融的哥哥吃了孔融让的梨之后,他的人生结局也发生了巨大大改变。
1
聪明伶俐的孔融,是大思想家孔子的后代,他自小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博览群书,无愧于孔子之后。
孔融除了才思敏捷,心智也很聪颖,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情商很高,所以四岁的时候就会给哥哥让梨了,可谓好孩子中的经典代表。
可惜,孔融的父亲孔庙在孔融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据说当时孔融悲伤到无法走路,需要人扶着才能站起,州里的人们看他如此的孝顺,更是对他赞不绝口。
早慧而谦虚的孔融长大后果然也出众,是‘建安七子’之一,最后还成为了东汉末年的文学家,真是从小优秀到老呀!
2
孔融一家作为孔子之后,孔融的哥哥其实也不是一个蛮横而不会谦让的坏孩子,只是历史需要赞美孔融,那么就需要运用对比来放大谦让的美德。
孔融的哥哥名为孔褒,比弟弟孔融大三岁,自孔融让梨之后,孔褒也懂得谦虚,长大后也是个好人,不过命运仿佛更偏爱孔融。
孔融16岁的时候,东汉爆发了党锢之祸,参与党锢之祸的名士张俭,很不巧地正是孔褒的好友。
张俭当时揭发了宦官侯览及侯览家属的种种罪状后,因为宦官候览势力壮大,故张俭反遭候览陷害,被陷害的张俭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只能一路逃亡,张俭逃到哪儿,官府也追捕到哪儿。
作为一名重点通缉犯,谁敢留宿张俭,必定会受牵连被杀害,以至于收留张俭的宗族亲戚都没能逃过一劫。
3
张俭的逃亡之路,在官府的追捕下,间接害了无辜的人们受牵连,如此一来,人们也不敢轻易收留张俭了。
处境尴尬的张俭最后走投无路,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孔褒,于是想到去孔府避避难,可未想到,孔褒没在家,只有16岁的孔融开门迎客。
张俭看孔融只是一个小孩,根本不敢对他说实话,但孔融是个绝顶聪明又善解人意的人,他看张俭慌慌张张欲言又止的神态,猜到他遇到了困境,便对张俭说:”你是我哥的好友,我哥虽不在家,但我可以帮他做主收留你吗?”
张俭听了孔融的一番话后心安不少,于是暂时住在了孔府。
4
张俭在孔府躲了好几天,终于在某一天找到机会后,得以安全逃脱,但孔府还是为他受到了牵连,因有人向官府告发了孔府,说张俭曾在孔府藏匿。
官府正愁抓不到张俭,于是立马派人把孔融和孔褒两兄弟抓了起来,并带回衙门审讯,问他们是谁做的主,胆敢收留罪犯张俭?
孔融倒是很坦诚,说张俭是他留下的,他认罪。
而经过小时候弟弟给自己让梨的事之后,孔褒也懂得了谦让,他听了弟弟的话立马抢着说,张俭是自己的好友,此事弟弟并知情,应该治他的罪。此时,孔融的母亲也站出来,认为自己是家长,应该承担这份责任。
官府看着争相送死的孔融一家人,不得不佩服他们不愧为孔子之后,然而包庇罪犯还是要有人伏法的,于是在三人的争死之下,处死了孔褒。
后人只知孔融让梨是美德,孰不知孔融给哥哥让了一个梨,他哥哥却给他让了一条命,他又何尝不是一位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