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王安石”司马光和王安石之间亦敌亦友的生死劫

“王安石”司马光和王安石之间亦敌亦友的生死劫

时间:2022-09-03 08:16:12来源:古文解读V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古文解读V的《司马光和王安石之间亦敌亦友的生死劫》,希望大家喜欢。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确不假,但是,他也是出于公心,绝对谈不上是什么反派人物。

相信很多人在小的时候,就都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个故事,被许许多多的父母和老师不断地提及,不断地演化,逐渐地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幼年的司马光凭借着那份沉着冷静和创新思维,不像其他人一样墨守成规,只知道将落水者从缸中捞出,他创造性的选择将水从缸中流出。这个想法看起来简单,实则却包含了朴素的相对论原理,救出了落入缸中的小伙伴。据《宋史》记载: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少年的司马光就机智果敢,而且成年后同样也是成就斐然。

司马光在朝中官至宰相一职,可谓是位极人臣;同时,他还编纂了《资治通鉴》,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籍之一,也为自己赢得了“千秋两司马”的赞誉。

客观的讲,文史不假认为司马光人性不坏,聪敏好学,勤俭持重,廉洁诚信,忠君爱国,是封建时代一个典型的儒臣代表。

可是,这样一位几乎完美的人臣,为何会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为何会毁掉能为北宋带来希望的新法,还为“靖康之耻”埋下巨大的隐患呢?

接下来,文史不假带您一起走近司马光,走近这位传奇而又争议的历史人物。

司马光在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获得在宋朝入仕为官的机会。不过,由于他父母亲的相继过世,司马光待在家中长年守制。在家期间,司马光继续苦读各类典籍,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在守孝结束后,司马光返回朝廷任职,一步步开启了自己辉煌而灿烂的政治生涯。为官此间,他还结识了自己一生的朋友和一生的敌人——王安石。

王安石和司马光一样,都属于是超级牛人的类型。如果用“君子和而不同”来形容二人的亦敌亦友关系,笔者个人认为是比较恰当和准确的。

王安石也是二十岁中进士,长期在地方任职。基于自己丰富的地方从政经验,王安石多次提及变法的请求,并递交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向宋仁宗系统阐述了自己的变法主张。

可惜,宋仁宗“凡事不会做,只知当官家”。作为这样一位守成之君,自然没有变法改革的意图和打算。

等到宋神宗当政时,王安石基于自己良好的官声和坚决要求变法的决心,顺应了宋神宗希望富国图强的思想。于是,王安石被正式任命为参知政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为了坚决贯彻自己的主张,王安石提出了著名的“三不足”论断: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拉开了北宋变法的帷幕,史称“熙宁变法”。

变法很快就产生了实际效果,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压力,增强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但是,却极大地触动了贵族阶层和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反对。

而且,由于王安石变法太过于激进,太过于强烈,完全不懂得循序渐进。于是,王安石变法,几乎将所有人都变成了自己的对立面,阻力越来越大。

作为王安石的挚友,司马光尽管对变法存在着自己的保留意见,但基本上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随着王安石的一意孤行,在原来的守旧派持续反对的同时,就连本来的中间派也加入到反对的阵营中,对变法派进行开战,比如司马光。

这样,守旧派和变法派开始相互攻讦,甚至演变成了一种党争。作为双方的代表人物,司马光和王安石还曾在宋神宗面前有过一次激烈的争辩。

王安石认为,国家财政困难,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否则国将不国;而司马光则认为,国家即便需要整改,也不应该太过操切,更不能苛敛民财,必须循序渐进。

争论归争论,二人都是发自内心的忠君爱宋,绝非私怨,更没有正反派之说。事实上,司马光反对的并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而是反对他激进和偏颇的方式。司马光甚至认为,有时候方式方法甚至比目的更加重要。

不过,司马光的问题在于,气性实在太大,也太为霸气。他争吵完了,索性辞职不干了,躲到洛阳去专心编撰自己的《资治通鉴》,而这一去就是十几年。

司马光离开后,守旧派并没有真正停手,而是继续上疏,连连弹劾王安石及其新法的内容。

那时的王安石,虽然是大权在握,但却身心疲惫,他一面要推行新法,一面还要提防守旧派的黑手。在这种长期的消磨中,宋神宗也逐渐动摇了之前的决心,同意废除了一部分争议很大的新法。

神宗皇帝去世后,年仅八岁的宋哲宗赵煦继位,朝政大权全都掌握在了太皇太后高氏手中。高太后为了自身的利益,之前就十分反对新法。如今掌权了,她全力扶持守旧派,逼走了王安石后,立即召回司马光回朝主政。

之前就说过,司马光的气性太大。在重新复出后,司马光唯一的工作就是逐一废除王安石的所有新法。而且,只要是新法,统统都一律废止。

司马光的这些举措,显得有点过分,矫枉过正的意味太过浓厚,成为最被后世诟病之处。而闲居在家的王安石,眼见自己的新法被司马光逐一废除,内心简直就是五内俱焚,不久就过世了。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变法,就是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前者是“人虽死,法却存”,后者是“人虽存,法却死”!

王安石过世后,司马光也十分的难过,并极力主张朝廷优渥王安石的家属及亲眷。

在封建忠君思想和理学观念的长期熏陶下,司马光自然而然就成了一名守旧派。纵观他的一生,基本上就做了两件大事:

一、摧毁新法

二、资治通鉴

或许,连司马光自己也没有想到,废除王安石新法的同时,他也丢弃了北宋复兴的最后机会。因为,在短短的四十年后,北宋政权就遭遇了“靖康之耻”而宣布灭亡。

如果,我是说如果,司马光能够坚持推行王安石的新法,或许会有不同的历史结局。不过,司马光也谈不上是一个反派人物。

文史不假:欢迎关注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