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鄂州”蒙哥死了,忽必烈竟不相信,他的小九九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鄂州”蒙哥死了,忽必烈竟不相信,他的小九九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时间:2022-09-03 08:15:05来源:小宇说车车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小宇说车车的《蒙哥死了,忽必烈竟不相信,他的小九九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希望大家喜欢。

公元1258年(宋宝祐六年)的十一月,忽必烈带着自己的团队,在开平的寒风中前往两淮战场。

此时身在蜀地的蒙哥遭到了宋军的顽强抵抗,境况不佳。他急着让老弟忽必烈尽快到达两淮战场,牵制那里的宋军主力,以缓解自己在蜀地僵持的战局。

但忽必烈显然并不着急。

他每到一地都要寻访人才,纳入自己的智囊团,为自己的未来做着光明而长远的规划,旅途生活过得充实又快乐。

就这样,一路上走走停停,行军速度十分缓慢。

一、真死了?我的哥

公元1259年的七月十二日,历时七个月的钓鱼城大战都已经打完了,忽必烈的大军才来到前线。

刚到达淮河北岸,就从被俘的宋兵口中得知,蒙哥死在了合州钓鱼城。

啥?几个月前还和老哥通过信,一米八的蒙古大汉,咋能说死就死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忽必烈认定这是宋军故意散布的谣言,目的就是动乱他的军心,于是,麻利地杀了这些宋俘,以振军威。

杀完后,忽必烈觉得舒坦了,带着团队继续前进。

为了使南下之路更为顺畅,他命大将拔都儿率军在前面开路,并沿途筹集军粮;又命杨惟中为江淮荆湖等路宣抚使,郝经为宣抚副使,带着归德军先至江淮等地招降。

忽必烈踌躇满志,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然而,却不是所有人都这么乐观,比如他的心腹郝经。

郝经去往江淮的路上,不断听到蒙哥在蜀中战场受挫的事儿,于是赶紧写了一封密信《东师议》送给忽必烈。

在信中,他首先进行了一轮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指出看着“弱鸡”的南宋王朝,实际上“未尝大败,不可谓弱”,意思是,南宋瞧着羸弱不堪一击,实际上从来没有大败过,它可不是真的弱!

然后又指出蒙古帝国多年东征西战,早已经是“国内空虚,易为动荡”;最后,他得出结论:蒙哥以巴蜀为主攻方向的“灭宋”战略是错误的,现在也不是灭宋的最佳时机。所以,咱回吧,老大。

看完信后,不相信蒙哥已死的忽必烈陷入了沉思。蒙哥之前就因为猜忌夺了他的军权,现在才刚恢复他的领军之职,若是此时与他唱反调,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一番纠结后,忽必烈决定继续遵循蒙哥的战略方针,前进!

八月十五日,忽必烈率军渡过淮河,兵分三路向鄂州挺进。他自己带着主力攻打大胜关(今河南罗山南),万户张柔进攻虎头关(今湖北麻城东北),大将严忠济率领偏师抄小路南下。

淮南地区共有五关,是宋宁宗嘉定年间为了防御金兵所修筑的。在南宋时期便有“固江者以淮不以江,而守淮之要在五关”的说法。

五关之中,又以虎头关最为险要。

清朝有位叫顾祖禹的学者,写了一本《读史方舆纪要》,在这本书中,他形容虎头关,“两山千仞,一涧冲激”。

很显然,这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山隘 。

然而,这么险要的关隘,最终还是没能阻挡住元军的铁骑。

八月二十日,忽必烈攻破大胜关,张柔经过一番艰苦的恶战,也攻克了虎头关。

最难的两关攻克后,元军一路势如破竹,南宋的淮西防线迅速崩溃了。与此同时,严忠济带领的偏师,也节节胜利,直达蕲州(今湖北蕲春)。

到达淮西黄陂(今属湖北)后,为了之后的大规模渡江计划,忽必烈下令搜集民船,招募船工。

南宋驻守当地的沿江制置副使名叫袁玠,是奸相丁大全的狗腿,异常贪婪,时不时地就假公济私,对当地渔民来一波搜刮,使得这些渔民对他极为憎恨。

所以,面对着忽必烈的招募广告,备受压迫的渔民们没有犹豫,踊跃地报了名。

很快,忽必烈就招了九百多人。

船工人数还可以,但船只却远远不够。忽必烈与团队一商议,决定自力更生,砍树造船。

同时,为了招募更多的船工,他听从了谋士刘秉忠的建议,派人带着钱物在当地做了一场声情并茂的动员大会,鼓励更多人投入他的船工小分队。

福利好,待遇高,这样的工作不好找,于是,“人人踊跃,皆乐为用”。

招募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到了八月二十九日,规模已经相当可观。

这时,派出去的先锋将带回来一张南宋沿江制置司的榜文,上面写着这么一句话:“今夏谍者闻北兵会议,欲取黄陂民船系筏,由阳逻堡(今湖北新洲阳逻镇)以渡,会于鄂州。”

意思是,今年夏天,间谍探知蒙军举行了一次会议,会议重点是将要在黄陂这个地方征用民船,从阳逻堡渡江,前往鄂州会师。

忽必烈看后,忍不住笑场了:“此事并没有,但愿如其言。”

本来没想走这条路去鄂州,经你们这么一提醒,倒是有此想法了,就如了你们的愿吧!

于是,忽必烈当场拍板:就从黄陂取道阳逻堡渡江,前往鄂州!

二、鄂州的吊诡风云

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第二天到达了长江北岸。

忽必烈正准备继续前进,和蒙哥一道出征巴蜀的诸王穆哥,派人从合州钓鱼城送来了一封密信:大汗死了,赶紧回去夺汗位!

至此,忽必烈终于相信,他的大哥蒙哥汗,真的死了。

忽必烈的心情非常复杂。

悲伤吗?最大的对手死了,他其实挺高兴的;高兴吗?毕竟是自己一母同胞的亲老哥。

忽必烈怀着这种复杂的心情,开完了蒙哥的追悼会。

追悼会开完后,他紧接着就开了一场表决会,目的是征求团队的意见:回去夺位or继续前进?

这真是一道十分难度的选择题。

大会进行得异常激烈,一派认为,鄂州啥时候不能打,当务之急是赶紧回去夺位。那么多人盯着呢,不能错失良机!

一派认为,团队为了攻打鄂州这个目标努力了这么久,眼看着就到跟前了,怎么能半途而废?打,接着打!打赢了再回去抢汗位,不耽误事儿!

面对着吵得不可开交的两方人马,忽必烈一锤定音:“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

很显然,他不想无功而回,在他看来,若是能拿下鄂州,就能增加他的威望,加大他在夺位战中的胜算。

拿定了主意后,忽必烈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攻打鄂州的相关事宜。

九月三日,他亲自登上阳巡堡北的香炉山,俯瞰山下的滚滚江流,查看地形。

看完后,忽必烈的心情有些沉重,因为他发现这个地方是块不好啃的肉骨头。

阳逻堡东接蕲州、黄州,西连汉阳、郢州,南渡大江即至鄂州东郊,北背淮南五关,是极为要害之地。

所以,南宋非常重视此地,在这里屯有数万精锐,二千余艘战舰,牢牢扼守着江面渡口,水陆军容甚盛。

忽必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先派了敢死队冲锋,抢了宋军两艘大舰回来。随后,他便命令部将连夜准备舟船,次日开战。

第二天凌晨,突然风雨大作,江面上涛浪滚滚,显然不适合作战。

大家一看这情形,赶紧向忽必烈进言,要不咱先歇一天,等风雨停了,再渡江?

忽必烈虽然执意继续攻鄂,但他也十分担心回去晚了,汗位被夺。

此刻的他,其实心急如焚。所以,对于众将的劝谏,他果断地回复:不!

既然老大发话了,那就风雨无阻地战吧!

千户董文炳第一个跳出来请战:“长江天险,宋人所以恃以为国,势必死守,不夺其气不可进。臣请先之。”

长江这样的天险,被宋人当眼珠子似的护着,我们就是要夺过来!让他们瞧瞧咱们的厉害!臣请战!

忽必烈高兴坏了,立刻准了。他命诸将扬旗击鼓,分三路并进,约定诸将先到达南岸者,举烽火为号。

安排妥当后,董文炳带着弟弟董文用、董文忠,以及一支百余人组成的敢死队,首当其冲,诸军跟随其后。

不久,风雨渐渐停下,天色也亮了起来。

南宋水军这才发现董文炳的偷袭队,于是赶紧迎战。双方交战了三个回合,宋军败了三个回合,损失极为惨重。

南宋的江上防线之后被逐个突破,出战的蒙军浩浩荡荡地渡过了大江。

此时的忽必烈正在香炉山上焦急地等待着战况汇报。胜利的消息传来,他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立刻踌躇满志地下达了新的命令:下一战,鄂州!

三、忽必烈的小九九,救了大宋

九月六日,忽必烈顺利渡江,驻营于浒黄洲。

本着能降就不打的原则,忽必烈派遣心腹王冲道带着俩助手,前往鄂州招降。然而,三人刚到东门,城头上突然箭如雨下,王冲道躲得慢,中箭落马,光荣被俘,另外俩人跑得快,侥幸逃了回去。

忽必烈气炸了,这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啊,好嘛,打吧!

九月八日,忽必烈亲自带着大军来到鄂州城下,招摇地驻兵于教场,开始了紧密的部署。

第二天,蒙军就利索地完成了对鄂州的包围之势。

与蒙军雄壮的气势相比,鄂州城里的情形显得有些萧条。

由于此前派兵增援四川战场,援兵还没有及时撤回,所以鄂州城里的兵力比较薄弱。咋办呢?望着城外越聚越多的蒙军,鄂州守将张胜愁的快要头秃。

九月十一日,为了可以更好地观察城内的动静,忽必烈差人在鄂州城东北方向的头陀峰压云亭旁边,建了一座高达五丈的瞭望楼。

忽必烈每天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登上这座瞭望楼,发现城里要出兵了,就赶紧派兵去迎击。

张胜一瞧这阵仗,心里就更着急了。援军再不来,城就守不住了!

为了撑到援军到来,张胜决定铤而走险,假装投降,骗蒙古人东撤。

蒙古人中计东撤后,张胜赶紧将城周围的民居一把火烧了个精光。这一举措加固了鄂州城外的城防,使得鄂州城,“岿然一垒”。

这时,襄阳守将高达率领援军赶来,进入鄂州城,贾似道率领的江陵军也来到鄂州城对岸的汉阳城,作为声援。

忽必烈已然发现张胜是诈降,对于自己被戏耍的事实,他气愤不已,再次带着大军把鄂州城围了起来。

围完后,琢磨着攻城的代价,他决定还是暂压怒火,再次劝降一下。于是派部将苫彻拔都儿带着一个一百来人的劝降小分队,隆重地来到了鄂州城下,苦口婆心地劝告张胜投降。

还越挫越勇了呢?哥的表现,很像会投降的人吗?张胜没有废话,麻利地灭了这个劝降小分队。

仗着援军已经到来,张胜此时格外地勇敢,他乘势出城袭击蒙军,结果不幸地牺牲了。

蒙军士气大涨,趁机攻城。高达赶紧顶替张胜主持大局,经过一番艰苦的奋战,终于打退了蒙军。

不久,宋理宗再次派遣援军到来。

本来想要速战速决的忽必烈终于无法淡定。

宋军的顽强抵抗让他心情越发地焦躁。

而此时,蒙古后方又再次传来其弟妄图争夺汗位的紧迫消息。

这种情况下,鄂州合议便顺理成章了。

这一合议至少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贾似道因“退敌之功”得到了皇帝与朝堂的“由衷崇拜”,一路高歌走向了自己的权利巅峰。

而忽必烈因为回去的及时,成功夺得了蒙古帝国的大汗之位,此后正式开启了他的霸业。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