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袁绍”官渡之战;双雄争霸,乾坤谁来定

“袁绍”官渡之战;双雄争霸,乾坤谁来定

时间:2022-09-02 11:45:20来源:文鸞竹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文鸞竹的《官渡之战;双雄争霸,乾坤谁来定》,希望大家喜欢。

前言:

建安烽火,烧不尽乱世的狼烟。生死潦草,三国纷扰无止无休。史笔寥寥,书写不完天下战局。煮酒论英雄的岁月里,只有那将军还不肯老去。今天我们就走进官渡之战,看看这场历史上著名的战役。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

一、志在千里

1、道不同不相为谋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太祖(曹操)少与(袁绍)交焉。”袁绍和曹操自幼就是好兄弟,两人彼此了解。《世说新语·假谲》“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就是说曹操和袁绍少年时还曾经好当游侠,有一次还去一起劫过人家新娘子,可以说是少年就已经熟识了。

(上图为曹操,字孟德)

但随着势力各自壮大,由于志向性格不同,曹操与袁绍两人也走向了不同的“道”。《三国志·武帝纪》“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将迎天子。”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都,自此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

而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打败公孙瓒,一举夺得幽州、冀州、青州、并州,雄踞河北之地,拥有数十万大军。袁绍的野心蠢蠢欲动,图谋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平原众多,土地自然就丰沃,粮食,人口都非常充足。袁绍没有后顾之忧,他最大的敌人是黄河对岸的,昔人友人曹操。

(袁绍,字本初)

曹操就没有袁绍如此高枕无忧,除了黄河对面把他视为“成功路上的阻碍”的袁绍,关中的各个地方势力保持中立态度,南方的刘表、张绣僵持不下,东南方孙策势力在不断成长壮大,就连暂时投奔而来的刘备,也没有明确的表示忠心。很多人都不看好曹操,更不觉得他可以战胜当时强大的袁绍。但是曹操的一些谋士如荀彧,郭嘉,荀攸等并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曹操比袁绍有勇有谋,善于领兵,也善于谋略用人。而袁绍无谋无略,自信盲目,犹豫不决。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 ,六月,袁术病死。

二、兵戈相向

(战争筹备阶段)

1、发檄文,硝烟起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董承等人接受了汉献帝的衣带诏,想要以此杀掉曹操,但事情遭到泄露,反被曹操灭三族以正法。由此,袁绍终于获得了名正言顺的开战理由,袁绍命令陈琳写一篇檄文并公开发给了各个地方的诸侯。檄文中大骂曹操是宦官之后。曹操一听火冒三丈,袁、曹这场王者争霸,自此正式拉开了序幕。袁绍和曹操年少相识,但是两人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两人不同的命运。《张大可文集·三国史》“袁氏家族,官大资深,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出身世家大族,价值观更多偏于上层贵族观念,而且袁绍决策很多时候犹豫不决,往往会错失瞬息万变的战争良机。曹操则不同,他出身宦官之后,在那个年代并不是优势,但是他不受思维局限,做事带兵都不按固定思维,行事风格迥异,是乱世中的枭雄。更难得的是他行事果决,毫不犹豫。

(刘备,字玄德)

当曹操正与袁绍处于对峙时,参与了衣带诏之谋的刘备准备趁机消灭曹操。刘备占领下邳,屯据沛县就开始招兵买马,一下人马大增,还和袁绍联盟,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了避开袁绍两线作战的前后牵制,决定在次年二月亲自率领一部分兵力向东攻打刘备,战争成果颇丰,曹操成功占领沛县,并且进攻下邳,路上还顺便迫降了一员大将,关羽。刘备大败而逃,扔下一家老小,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袁绍的谋生田丰想到一个计策,让袁绍去带兵绕后方袭击曹操大营。

"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拥兵十万,极度自信,且出身名门,不屑想用偷袭这种阴谋,还是想要和曹操正面争锋。就推脱说他的儿子生病了,不宜出兵,错过了战机,致使曹操不但打赢了刘备回军官渡,还避开了两面夹击的风险。袁绍谋而不决,想的太多,真在关键时刻又不够果断。曹操不一样,他没有那么多忌讳,而且他了解这个昔日的发小,袁绍虽然志向远大,但是他反应迟钝,犹豫不决,在他打刘备时候,无法迅速出兵前来援救。袁绍太过于自信,当时袁绍没有想到一个刘备,会影响了他的大局。

(双方作战图)

二月,袁绍准备渡过黄河与曹操开战。他首先派大将郭图、淳于琼、颜良进攻白马,想要打下白马当做大军度过的保障点。

曹操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他亲自率兵去打外援,解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就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开打,虚晃一枪,让袁绍以为军队要渡河打过去。袁绍就不得不分出一部分人向西,这时候再命令一队人马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打败颜良。曹操一听可行,袁绍果然中计。沮授在对战前就劝阻袁绍道:"颜良虽然很勇敢,但是细心不足,不可以让他独自去执行任务。"但袁绍选择不听劝告,按照自己的想法打。

在郭图、淳于琼等人率军奔赴延津后,曹操乘机率领轻骑兵攻打颜良。曹操这次派出了以张辽关羽这两元虎将,双方交战中,关羽一眼看见了人堆中的颜良,在军队的掩护下,关羽策马冲到颜良身边,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并带回了首级。这就是后来的于百万军中取人首级如同探囊取物的典故出处。关羽勇猛无敌,袁军溃败,四散逃命去了。

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就带着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一看曹操有撤退意向,就下令渡河追击,派文丑与刘备一路追踪曹军,曹操当时的骑兵很少,只有几百人,而袁军上千人还多。曹操心生妙计,让士兵们把值钱的财物沿路丢弃。袁军果然中计,以为曹操扔下财物跑了,于是就一哄而上,争抢财物。曹操突然从附近出现发起进攻。击败袁军,杀了文丑,顺利退回官渡。

袁绍虽然前面这几场交锋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从兵力、粮草、财力仍然远远胜过了曹操。沮授向袁绍进言建议以持久缓进的战术来消耗曹军,因为曹操虽然人少,但是个个战斗力强悍,是久经沙场的士兵,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几乎人人皆兵。打仗优势在于速战速决。但是他粮食少,支撑不了太久的时间。可是我军不同,我们兵多粮多,我们即使打消耗战,我们也足够支撑,但袁绍又一次选择不听。

三、尔虞我诈

(曹操部署图)

1、双方对峙

八月,袁军到达目的地官渡,袁绍开始采取修筑工事的策略。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曹军"合战不利"。此间曹军攻打过几次,但是由于袁绍的依托地形构筑工事都失败而归。

袁绍修建高楼,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操采取了手下一个谋士的计策,制作了一种抛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高楼。袁绍又生一计,开始挖隧道,偷袭曹营。结果曹操挖取长沟,粉碎了袁军的计策。双方相持了三个月,曹军开始粮食紧缺,士兵也疲惫不堪,战场后方也不安宁。曹操也头疼不已,不知如何是好就写信给荀彧,问他的想法,荀彧回信说:"袁绍这次集结十万兵力,发兵攻打我们,如果这次不战胜他,我们就无法跻身强大实力排行榜。现在我们在官渡已经成功困守袁绍大半年了,不能现在后退,现在情形对我们有利,请主公再等等,会出现“奇机”,这是我们决战的关键,抓住此时机,我们一定可以取胜。”曹操一看,就决定等待荀彧信中这个“奇机”,同时建造自己的大营,造的固若金汤,并且积极制造寻找战机,还派曹仁、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给自己补给了一些粮食。

(曹军劫粮)

在袁,曹战争相持之时,刘辟突然叛变,于是袁绍就派刘备去接应他。又派韩荀去截断曹军。刘备和刘辟如果联合起来,带兵去绕道攻打许都,那么曹操的大后方就将不保,许都一但沦陷,曹操整个战争就会面临失败。但是这个计谋被曹操识破,派出曹仁带军前往,刘备等被曹仁击破,刘备逃亡。江东孙策想要趁机偷袭许都,结果也出师未捷身先死。

2.火烧乌巢

十月,曹操在与袁绍僵持不下,士兵疲惫,军中还有许多想要叛应袁绍,曹操缺粮缺人。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虽然袁绍屡次不听沮授建议,但是出于谋士的责任,沮授还是又一次劝谏"另外派遣蒋奇率领支援军队在运粮军队的外表,以断绝曹军的抄掠",可是袁绍还是没有听取。曹操虽然身处困境,但是有勇有谋,杀伐果断。即使在粮草紧缺的情况下,依然拥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3、置之死地而后生

淳于琼率领着没有外表援军的运粮军队夜宿于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距离袁军大营仅剩四十里的路程。本来曹操也有点耗不下去了,只是在等待看有没有一个奇机。结果真的时机来临。恰在这时,袁绍的谋士许攸因为在谋士集团中不被重用,跑来投奔曹操了,并且表达投诚的诚心,他献上了一个计策,让曹操带领人马去偷袭乌巢,烧毁袁绍的粮草库。第二天一大早,曹操就召开了军事会议,谋士们也有人怀疑许攸投诚是否有诈,但是谋士荀攸认为,此事可行。不论许攸投降是真是假,现在是战争的关键时机,可以说得粮草者可能就能掌握最后的胜利。不管如何,只要粮草在那里就值得打。于是曹操立马带着精兵五千,留下曹洪、荀攸守大本营,他命令士兵冒充用袁军的旗号,每个人嘴里咬着小木棍,马嘴都用布束起来,各带柴草一束,利用晚上夜幕,奔袭赶往乌巢。

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后,迅速与谋士们商量对策。有的建议去救乌巢,比如张郃高览。有的建议趁曹操不在,去攻打大本营。袁绍思索后下令,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张郃、大将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这是官渡之战中两人的最后一次博弈,其实两个人都在赌,袁绍赌乌巢顶得住,曹操大营顶不住。可带兵攻打曹营这一方,却一直久攻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时,袁绍派出的增援的部队已经快到了。但曹操这一行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烧粮草,淳于琼这边呢,一边要救火,一边要作战,并且指挥上也缺乏有效的指挥。所以依然处于劣势,曹操等人拼死作战,曹军将领乐进斩首淳于琼于马下,袁军粮草被全部烧毁。张郃、高览一听乌巢被曹操烧毁,于是投降曹操,擒贼先擒王,树倒猢狲散。袁军军心至此全面崩溃,内部四分五裂,大军崩败而逃 。袁绍于战乱中带着八百骑兵逃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袁绍这次决策是失误的,他将主张救乌巢的张郃高览,派去攻打曹操大营,把攻打大营的派去救乌巢。张郃高览本就没有战意,到了官渡久攻不下,又心生惧意,还怎么能够成功打下官渡呢?而且曹操既然敢分兵去烧乌巢,那么他一定做了万全准备,将大营的安全已经布置的牢不可破。曹操修筑堡垒,三国时期也并没有火药武器,在当时想要攻打下一座堡垒,耗费时间也是相当长的。而袁绍在连连败退,许攸叛变,乌巢被烧,张郃高览投敌,重重打击下,也对这场战争失去了所有信心。他深深地明白,官渡之战已经无力回天,他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本再与曹操对抗了。

四、霸业已成

1、一统北方

官渡之战后,曹操实力大震,声名鹊起,跻身东汉末年军事实力榜首。这一战大大丰实了曹操的羽翼,为他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战击败了袁绍,北方自此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势力拥有与曹操一战的能力。

战争胜利后,曹操进入袁绍大营,发现许都及军队中很多的官员,都曾经写信向袁绍表态,他看后,只是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付之一炬,以示安抚,因为他明白,人心是最复杂的东西,面对强大的袁绍,他自己也没有必胜把握,何况是别人。这天下还有太多的敌人,他需要这些人来辅佐自己,成就霸业。这心胸就是曹操的人谋之一。

官渡之战后,袁绍仅带八百骑逃回北方,后悔不用田丰之言,不听沮授之计,但是已经为时已晚。两年后,袁绍在冀州病故。

五、事在人谋

1、一将功成万骨枯

官渡之战的全面胜利,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更在于人谋。曹操以两万兵力破十万袁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场闻名于世的辉煌战役是多方面造就的成功。曹操战略清晰,又善于用人,有出色的指挥才能。自身拥有过人的胆识,敢出奇兵,用奇人,善谋划,不惧死,,灵活作战,置之死地而后生。能镇定的和袁绍大军周旋作战。曹操善于揣测人心,攻击袁绍心理和性格弱点。

曹操也懂得坚守,在遇到困境之时,他听取荀彧的建议,终于等待到良机的出现。并且他抓住了这个机会,运用正确的决策,给予了袁绍沉重一击,扭转了战局。而袁绍拥兵自重,过于自信,缺乏杀伐果断。在谋略方面,他摇摆不定,犹豫不决,总是在多个谋士建议中,摇摆不定不知听取最有利的信息,多次拒绝谋士沮授正确的建议。错过了最佳的战机,导致粮草尽烧,将领带兵叛变投敌,军心分崩离析,溃败而逃,袁军不但伤亡惨重,袁绍也至此失去了三国天下的争霸资格。战场上瞬息万变,错过便再不能重来。胜利的天平早就倾向了曹操一方。曹操抓住时机,一举功成,称霸天下,成就伟业也就指日可待。

【参考资料】《三国志》《世说新语》《三国史》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