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飞将军李广为何难以封候,真的是能力不行吗?真相让人汗颜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动鉴历史的《飞将军李广为何难以封候,真的是能力不行吗?真相让人汗颜》,希望大家喜欢。
李广与卫青、霍去病同为汉武帝时期抗匈名将,从军四十年,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名震塞外,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为一时之名将。然而,同时代许多名气远不如李广的将领都能封侯,唯独李广未封,却是为何呢?
这里我来细细分析其中原因。
大汉开国时,汉高帝刘邦与群臣约定:“非有功不得侯。”作为军人,功就是军功,汉武帝时代以军功封侯的情况大抵有两种:第一种是牛人,代表人物就是卫青与霍去病,天才统帅,每战必胜,从未败绩,战绩之显赫,别人无法望其项背。第二种是跟着牛人混的人,卫青、霍去病先后赢得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北之战,漠北之战四场伟大胜利,歼敌十几万,拓地数千里,带动一帮手下将领纷纷封侯,包括苏建、张次公、公孙贺、公孙敖、李息、赵破奴、路博德等,还包括李广的堂弟李蔡与儿子李敢。
儿子都封侯了,可名震江湖的老子李广却没有富贵命。在汉匈战争全面爆发前,李广长期镇守边关,与匈奴大小数十战,终究都是小战斗,虽有悍疆守土之功,尚达不到封侯的条件。从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始,汉军开始大举反击匈奴,抗匈名将李广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事将领。
作为一名将领,李广的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说优点,他勇敢无畏、武艺高强,箭术高超,打起仗来如拼命三郎,富有人格魄力,士兵乐为其效死。说缺点,他好简恶繁,部队组织比较松散,对行军队列、阵势都没有严格要求,他不喜欢清规戒律,不喜欢各种纪律的约束。然而,军队的战斗力,往往从整齐划一的纪律中来,李广手下的士兵虽然英勇,各自为战却难以凝聚成强大的战斗力,这是他逊色于卫青、霍去病之处。他是一员勇将,却是个蹩脚的统帅。
汉匈全面开战后,李广第一次出师就差点全军覆没,军队被打残了,自己都成了匈奴人的俘虏。关键时刻,这位兰博式的英雄人物竟然凭借自己超凡的武艺,奇迹般地逃出匈奴人的魔爪,一世英名才没有因此而完蛋。不过,由于他糟糕的战场表现,被削为平民,闲置好几年后才又重新起用。
不过,李广的运气仍然很不好,性格决定命运,他的无畏又一次令他陷入灭顶之灾。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张骞率一万骑兵深入匈奴境内,恃勇的李广把张骞远远抛在后头,孤军深入,遭到四万匈奴兵包围。李广再显英雄本色,与十倍于己之敌血战一昼夜,射杀多名匈奴头目,其悍勇令敌人为之胆寒。不过,其部众死伤惨重,战死者过半,若非张骞及时赶到,恐怕就要全军覆没了。
到了汉匈大决战——漠北之战之际,汉武帝考虑到李广年迈,战绩也不理想,不想让他参与。李广从军数十年,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跟匈奴单于决斗的机会,岂肯错过,软磨硬泡,汉武帝不得不答应他的请求,但暗中指示卫青,李广不能担任主攻任务。从李广过去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战绩来看,汉武帝、卫青的安排不无道理。即便如此,李广仍然有可能此役中获得封侯的机会,然并卵,又杯具了,他竟迷失道路,连辅攻的任务也没完成,没能按时与主力部队会师。依照军法,失期要受严厉的惩罚,李广一大把年龄,咽不下这口气,自杀了。
因此,李广未封侯,主要是硬件指标不够。封侯固然是一种奖励与荣誉,千年以后,人们已经记不得那些封侯的人,但仍记得李广。他固然没有卫青、霍去病彪烦的战功,但他为国家奋战了四十年,他镇守过的边郡,匈奴铁蹄难以践踏中华之土地。他爱兵如子,有饭士卒先吃,有水士卒先饮,身陷危险则身先士卒,此乃其人格最光辉之处。今天我们无有必要纠结李广封没封侯,他不是常胜将军,却是无畏的战将,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无数次身陷绝境,又无数次死里逃生,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老兵永远不死,只是悄然隐去,今天,难道我们缺的不正是李广身上那种永无畏惧的精神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