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魏国谋士献一条毒计,兵不血刃灭了蜀吴,如今却成美国“杀手锏”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客多文史的《魏国谋士献一条毒计,兵不血刃灭了蜀吴,如今却成美国“杀手锏”》,希望大家喜欢。
“
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当今宜先文后武。
”
贾诩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位鬼才,人称“毒士”,以算无遗策著称,听贾诩话的人,无往不利;不听贾诩话的人,往往要吃大亏。贾诩谋略与诸葛亮不同,诸葛亮背着沉重的责任,做事免不了瞻前顾后;但贾诩始终冷眼旁观,以最清醒的姿态为主公献计。
再加上头脑灵活、分析缜密、擅长四两拨千斤,贾诩频繁换主公却一直深受重用也就不奇怪了。在贾诩的献计生涯中,有一条计策堪称最毒,兵不血刃便让蜀、吴在强大的魏国面前失去了招架之力,贾诩究竟做了些什么?
身为一个谋士,要随机应变。贾诩早些年在路上走,被氐人给抓了个正着,他面不改色地忽悠道:“我是段颎外孙,只要你们不杀我,我家人肯定花大价钱来赎!”贾诩太聪明,不说“你们敢杀我,外公一定不会放过你们”,而是用迂回的办法,让氐人相信他说的是真的,然后因为忌惮边将段颎,放他回去。
除了贾诩外,其他同行者都被氐人杀了,足见贾诩的临危不乱。出身凉州派的贾诩,在董卓被杀后,阻止了李傕郭汜散逃,指出你们逃了就是死,聚集人马、散布谣言、攻入长安,反倒能活得久一点!贾诩的智谋让李傕郭汜心服口服,甚至有点害怕。
两人想用高位让贾诩彻底效忠,但贾诩怎么可能看不出他们无法长久?贾诩推拒了侯爵、尚书仆射,因为他心里清楚,位置再高,主公不济事,也不过转眼就成了空。李傕郭汜争斗的时候,贾诩中立,让他们看在自己面子上别做得太过分,甚至还帮其他大臣和献帝。身为谋士,贾诩完美演绎了什么叫给自己留退路。
随后贾诩投奔了同乡段煨,看出段煨忌惮自己在军中的声望,主动离开,去了张绣身边,理由是自己走了,段煨反而会善待他家人,张绣缺谋士,也会善待自己。袁绍和曹操摆开决战架势,张绣感觉袁绍更厉害,准备站到袁绍那边,又是贾诩指点,告诉他曹操才会是笑到最后的人!
甚至连袁绍失败,也有贾诩的算计。曹操对上袁绍,虽然明白袁绍能力不足,但到底还是有几分不自信,贾诩却告诉他,兵贵神速,不要与袁绍长期相持,这才有了乌巢烧粮。贾诩正式站到曹魏阵营之后更传奇了,曹操不听他的话,导致赤壁大败;听了他的话,离间马超韩遂,就取得了关中大捷。
甚至曹操立世子,犹豫不决,也是贾诩用袁绍、刘表的例子暗示“立幼不立长会生祸乱”促使曹操下定决心立了曹丕。公元220年,曹丕即位,雄心勃勃,想继承父亲遗志,灭蜀吴实现统一,贾诩却不赞同这么快就对蜀吴下手,献出了人生中最阴毒最迂回的一条计谋:
帝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贾诩)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
贾诩认为,蜀国和吴国虽然不如魏国实力强大,但一时间也难彻底灭掉,不如效仿“舜舞干戚”,先把自己的影响力扩大,让蜀国、吴国从内部生乱,让蜀人和吴人从心底里认可归属魏国,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削弱两国实力、自己牢牢掌握主动权,静待时机一举吞灭蜀吴。
实际上,贾诩所提出来的招数,就是三国版的“和平演变”。这4个字向来是美国的“杀手锏”,当年苏联的剧变就属前车之鉴。贾诩的谋略比美国早了千年,曹丕不听贾诩的话导致征吴失败,而后魏国总结了经验,慢慢瓦解蜀国和吴国内部,攻灭蜀汉时,益州之民举手纳降,皇帝刘禅放弃抵抗,恰好证明了贾诩的高明。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居安思危,才是长久之策。平静的湖水之下,可能暗潮涌动;裹着糖衣的炮弹,吃下便会倒地不起。贾诩是所有人眼中的“毒士”,但贾诩的谋略,却也可以在千年之后引人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