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铁道游击队最后去了哪?后来成就更令人致敬,最后一位成员仍在世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人微言卿的《铁道游击队最后去了哪?后来成就更令人致敬,最后一位成员仍在世》,希望大家喜欢。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这首委婉动听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上世纪50年代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这首歌和电影都成为美好的回忆,在你想起这首歌或电影的时候,你曾想过这个问题,真正活跃在抗日战场上的游击队员们后来去了哪里?
山东枣庄煤矿资源储量巨大,曾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能源供应,抗战爆发后,日军占领了当地的煤矿,进行掠夺式开采,开采出来的煤需要用铁路运输,为了更有力阻挠日军对煤矿的掠夺,在1940年1月25日,成立了鲁南军区铁道大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铁道游击队。
这支由队长洪振海、政委杜季伟带领的队伍,最多时也只有300余人,别看人数不多,作出的成就却是无法比拟的。
当时日军也知道这里战略意义重大,在当地驻守了不少日伪军,但是周围上百里的铁路线,总有敌人疏密的地方,身手矫健的铁路游击队员经常飞身上火车,拦截和攻击敌人的物资和人员,犹如飞行的老虎一般,所以到了后来当地百姓都称之为“飞虎队”。
有一年深秋,为了解决鲁南队伍冬衣问题,铁路大队联合兄弟部队,在塘湖站成功的截获日军物资车,缴获棉布1200铺,军装500余套,还有大量其他的被服物资,为鲁南各抗日部队的后勤解决了大问题。
除了在铁路线上与日军战斗,铁道游击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护送途径的干部安全度过敌占区,我党一些重要的大人物,如少奇同志、陈毅、罗帅、肖华等都曾被他们护送安全穿越津浦铁路,自铁道大队成立至抗战胜利,他们共护送过上千名干部,从未出现一次差错。
抗战胜利后,这支颇有英雄色彩的队伍完成了历史使命,在1945年底队伍接受改编,组建成后来的鲁南铁路局,大队长刘金山任铁路局副局长。后来因工作需要,他们又改编为鲁中南纵队47师139团开赴前线作战。
建国后,139团跟随部队来到浙东沿海,参加了鸡冠山及大小鹿山登陆战,并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以后他们在这里担负起了海防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历百战的老铁道游击队员因为年龄问题都一一退役,但他们的精神却在新队员中一代代传递下去。直到1993年,部队还进入了盐城军分区的海防营,直到现如今,这支具有传奇色彩的部队还在为中国的海防线上守护着祖国。
李洪杰,13岁就参加铁道游击队,当时队员中他年龄最小,如今作为最后的铁道游击队成员老人身体很健康,一有记者采访,已经年近90高龄的他仍若有兴致地向对方讲述曾经在铁道大队的辉煌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