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秦汉文明之间有什么联系?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千里明月照天涯的《秦汉文明之间有什么联系?》,希望大家喜欢。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王朝。汉朝,承秦之制,让大一统成为时代主流,奠定了中国两千年封建文明的基础,让汉文明屹立成为东方明珠。
秦汉时期的文明,是中国两千年封建文化的开端,也是中华文明形成独特东方文化的奠基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文学艺术以及饮食文明,然而,秦汉文明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发展的,是怎样让一种独特的东方魅力感染并领先世界上千年,其中的传承值得深究。
一、秦汉时期,秦文化和汉文化的各自特点
秦朝短短十五年的国运,却形成了一整套引领时代的制度,虽然传承着140年六代人的努力和发展,但是,短短十五年的时间,却能让一个制度深植天下有识之士的内心,不得不说,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值得后人敬重。汉朝的开拓者,吸取了秦失败的原因,努力调和其中的矛盾,发展大一统的中央制度,用时间渗透这一思想到每一个人的内心。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皆统一思想。中华文明的伟大,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
1.秦朝文化的特点
秦文化的特点,有着浓郁的法家霸道色彩。在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以后,整个秦国移风易俗,上至朝堂下至黎民,内心都深深地被法家思想所烙印。
礼书曾记载:"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刑法志记载:“其生民也狭隘,其使民也剧烈”。
由此可见,秦国的朝堂集权于王者一身,从百官至庶民,大家都极其地遵守纪律,条条框框极其严格,有着极强的国家意识和军功思想。秦国努力吸纳六国贤士,为能够一统天下出谋划策。制度虽然死板,却也兼容并蓄,在战时发挥了国家机器最大的作用。
最终秦国结束了500年的乱世,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秦始皇帝更是建立了一整套属于皇帝的宗法制度,礼仪制度,车同轨,书同文,还设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制。
2.大汉文化的传承和自己的特点
汉承秦制,是一个基本的观点。汉朝的建立者,在经历了战国末世的各国征伐,见证过秦帝国统一后的短暂辉煌。之后秦末农民起义中,眼见项羽分封诸侯,开历史倒车后的惨痛经验。刘邦和他的智囊团,清楚地认识到,国家只有统一才能使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经过楚汉战争的洗礼,打败了西楚霸王,最终建立了属于强悍四百年的统一帝国大汉王朝。
汉初时刻,刘邦深谙民心,于是乎用黄老无为之治,当做休养的手段,同时也继承了秦国的一整套官僚体制、法律条文,只是不再那么细致入微。到了汉武帝时期,整个帝国运转正常,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体制,利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将君权神受的思想彻底制度化。对老百姓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多地用儒家的王道教化民众。
汉宣帝有一句话概括了帝国前期统治者的特点,“汉家本有制度,以霸王道杂之”。说明汉朝的统治者借鉴了秦的制度,但是根据民情,也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二、秦汉文化之间的那些千丝万缕
任何纵向文化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于前一个文化都有所继承和借鉴。我们所熟知的秦汉文化,上到统治者思想,下到政治体制的建设,辅以生民所热爱的艺术文化,都是一脉相传,却又各有特点。
1.秦汉文化政治制度的继承,革新和提升
秦朝在经过了六代人一百四十年的努力后,终于完成了国家统一。秦始皇在中央实施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度,“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就是唯一的主宰。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觉得王的称号配不上自己,于是确立了皇帝的尊号,以及符合皇帝独自享用的一整套礼仪,对皇帝尊号进行了神话。
随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九卿帮助皇帝分掌其他政事,皆由皇帝任命,盖不世袭。在地方设立郡县制度,郡的长官是守.尉.监,郡下置县,县的长官是令.尉.丞,郡县两级主官皆由皇帝直接任命,还制定了一套官员选拔任命和等级评定的制度,官僚体系和秦法并行,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行。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刘邦顺势而行,最终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终于在公元前203年统一了国家。他建立大汉帝国以后,承秦制,在中央行三公九卿,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但是,秦朝灭亡的教训在前,为了国家的长期稳定,刘邦和他的智囊团,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拱卫皇权,郡国并行,保持社会的统治稳定。
国家稳定到了汉武帝时期,雄才大略的武皇帝,对中央官制度改革,中央官员分为外朝官、内朝官。外朝官有丞相及丞相之下的各六百石官。而内朝官或称中朝官大多没有行政职务,因此进一步强化皇权,对皇帝的权威进行了升级。在地方,由于地方面积的领土扩大和七王之乱的教训,汉武帝对诸侯国进行了推恩令的政策,在其他地方则设立13个州监察地方,形成了州郡县的三级制度。
秦汉之间的制度,不仅很好地进行了传承,还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的辉煌古代史的政治制度。
2.秦汉统治者思想上的传承以及提升
秦朝统治者可以用贾谊的一句话“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来概括,秦始皇传承先祖140年的目标,那就是开疆拓土以安民,富国强兵以统一。秦国的几代王,从来不忘记自己的使命。一代人接力一代人,最终打败了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始皇帝,统一天下以后,仍然不满足于现有的功绩,派任嚣和赵佗率领50万秦军征伐岭南,派蒙恬率领30万军队北伐匈奴,誓要实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宏愿,以保证自己的后代,永不受刀兵之苦。
汉朝刘邦在建立大汉王朝以后,也曾率领大汉军队北征匈奴,奈何实力不允许,还发生了著名的“白登之围”。就这样到了汉武帝时期,隐忍七十年的厚积薄发,终于在帝国双壁的配合下,降伏岭南,打败匈奴。在张骞的凿空之下治理西域,这使得汉朝掌管的疆域空前的强大。并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经营中庸之道,与周围和平共处,以德化降伏天下,不以武力恃强凌弱。
3.文化方面之间的变化
秦朝时,受商鞅变法的影响,以法家思想为民众思想。秦民贪狠强力,寡义而趋利,这时因为老百姓生活的时代,即使扔垃圾也会收到黥刑,如果周围的人不举报,也会遭受连坐的影响,受到的约束太大。
而在汉朝的文景皇帝时期,黄老无为的思想盛行,老百姓生活稳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夜不闭户的治世。到了汉武帝时期则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老百姓生活富足,所以汉武帝用霸道统御天下,用王道教化民众,还建立太学等学校,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倡导儒学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文字上,秦汉文字是一脉相承,都是书同文。秦朝用秦小篆,汉朝用更为简便的隶书。
融合上,汉朝吸收楚和岭南移民,经略交通西域,使中华大地成为了一个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大一统帝国。在文学体裁上,秦文化以歌谣神话散文为主,也有诗经的生活诗歌广为流传。汉文化不仅有诗歌散文,还形成了独特的汉赋和乐府诗歌,真实有趣地反应了民众思想生活和时代特征,让我们的古代文学丰富多彩。
汉朝更是形成了我国最早的本土宗教道教,这也是在秦文化诸子百家之中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4.民众生活以及科技的提升
由于秦朝以及先秦诸子百家文化的昌盛,到了汉朝时期,秦朝种下的种子,终于集中发芽结果。
汉武帝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太阳历,东汉张衡第一次科学解释了月食。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的编订奠基了中医的理论基础。西汉发明的纸,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让文化更加容易传播。
汉朝的建筑也逐渐形成左右对称,宫殿多阙楼的特点,由原来的防御性质,慢慢增加了它的礼仪性质,庄严高大,美观豁达。
总结
对中华文化圈形成有着深刻影响的秦汉文化,不论在政治体制方面,还是文化风俗方面,汉文化都全面扬弃了秦文化。使秦汉文明之间,相互传承,却又各自特点鲜明。
这片大地的纵向历史中,形成了独特且璀璨的秦汉文明。在横向的文明比较中,秦汉文明也以其独特的文化圈层以及成就,全面领先西方文明。秦汉文明,这个中华东方文化圈形成的独特时期,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基础。
参考文献
《淮南子,要略》
《汉书,刑法志》
《史记,礼书》
《管子,牧民》
《过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