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胡适”清华出一上联“孙行者”,多数才子打零分,仅一人得满分,他是谁

“胡适”清华出一上联“孙行者”,多数才子打零分,仅一人得满分,他是谁

时间:2022-08-27 18:45:03来源:睿智古今历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睿智古今历史的《清华出一上联“孙行者”,多数才子打零分,仅一人得满分,他是谁》,希望大家喜欢。

清华大学至今都是莘莘学子向往的高等学府,清华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是清代时期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民国时期又更名为清华大学,那时陈寅恪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四人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而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曾在1900年于江苏金陵开办了思益学堂,教授四书五经、数学、英文、体育、音乐、绘画等,可见陈寅恪家中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后来陈寅恪分别在日本巢鸭弘文学院、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过。

1925年,陈寅恪留学归来,此时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了研究院国学门,由胡适先生建议采用导师制,聘请了陈寅恪等人为导师,研究院主任吴宓相当看重陈寅恪,常称赞他“最为学博识精”。

任职期间,陈寅恪曾为清华入学出国文考试题,即上联是“孙行者”,考生们对出下联,多数才子打零分,仅一人得满分,他是谁?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上下对联需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艺术形式,有一字联、二字联、三字联等;而“孙行者”,让部分考生想到的是古典小说《西游记》,从而答出“猪八戒”、“弼马温”等,一看就知道并不符合下联,因此并不及格。

得满分的是学子周祖谟,他对出的下联是“胡适之”,不少人想到当时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先生,胡适,字适之;实际上对联的灵感来源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诗句“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

有学子答“祖冲之”也算符合要求,因“祖”“孙”成对,还有学子“王引之”,也算及格,但多数人交了白卷,当时这考题出来后被人批评食古不化,陈寅恪不急不躁的解释说,“孙行者”一题,一可测试考生是否能够区分虚字和实字极其应用。

二可测试考生能否区分平仄声;三可测试考生读书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四可考察考生条理。听陈寅恪一说,众人恍然大悟,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周祖谟也瞬间被清华和北大两所名校熟知,但周祖谟还是选择了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后来在语言文字领域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