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澶渊”澶渊之盟,到底谁吃了亏?又便宜了谁

“澶渊”澶渊之盟,到底谁吃了亏?又便宜了谁

时间:2022-08-27 11:46:05来源:搞笑小故事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搞笑小故事的《澶渊之盟,到底谁吃了亏?又便宜了谁》,希望大家喜欢。

公元1004年,宋辽大战再次爆发,宋军取胜后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澶渊之盟如此屈辱,却为后世一直赞扬,这该怎么解释?

自五代十国时期,辽国就已经是中原王朝的大患难。

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中原王朝又丧失了北方屏障。

反观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已经实行了将近半个世纪,军队战斗力大大不如雍熙北伐时。

雍熙北伐,宋太宗御驾亲征,集结了北宋所有名将,一百余名,北宋全国精锐二十万大军,却被辽国十三万大军打得大败而归。

虽然前期取得胜利,如果继续打下去,后果难以预测。

所以,澶渊之盟第一个功劳就是结束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宋辽战争,换来的是近百年的和平。

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北宋经济安稳发展提供了条件。

打仗所需要的军费,可远比每年三十万岁币要高得多得多。

还有就是上供的三十万岁币对于北宋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可以看看当时签订岁币的情况:契丹求和心切,也不敢狮子大开口,几经讨价还价,双方达成了宋朝每年给契丹三十万银绢的数字。

曹利用自觉很光荣地完成了任务,兴冲冲地回去交旨,请见之时,赵恒正在吃饭,侍者就问曹利用许给契丹多少银两。

曹利用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三个手指放在额头上,意思是三十万两。

侍者误以为是三百万两,真宗得知后大惊:“太多了,太多了。”

便召见他亲自盘问。

曹利用战战兢兢地答道:“三十万两。”

赵恒听完嘀咕一声:“才三十万,这么少,你很会办事,很会办事!”

随后重重地奖赏了曹利用。

由此可见,宋真宗压根没把这三十万当回事,因为签订澶渊之盟时候的北宋,GDP占世界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折合成岁币是在一亿靠上。

这就好比一个亿万富豪买个三十多万的手表一样。

澶渊之盟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融合,双方互市,得利的是北宋。

北宋有的是钱,用钱可以买大量的马匹和辽的特产,再卖给他们粮食、布匹和丝绸,每年获利近千万。

可以说,用三十分之一的钱换这更多的钱,稳赚不赔,又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北宋消费。

从积极意义上讲,,澶渊之盟换来了大宋百年盛世。

但同时,百余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直接导致宋、辽双方兵备松弛,后皆为女真建立的金国击败。

辽国残余势力只得西迁,在西域建立西辽苟延残喘。

宋朝也失去淮河以北大量土地,被迫向金国称臣。

所以,澶渊之盟,到底谁占了便宜?一目了然。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