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大臣”宋朝军事不及唐、明,为何寿命超过两朝?赵匡胤一句话起了大作用

“大臣”宋朝军事不及唐、明,为何寿命超过两朝?赵匡胤一句话起了大作用

时间:2022-08-26 10:36:00来源:历史大炸烩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大炸烩的《宋朝军事不及唐、明,为何寿命超过两朝?赵匡胤一句话起了大作用》,希望大家喜欢。

自秦汉以来,中国历史上比较大的几个朝代,唐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明朝、清朝国祚都是二百七十六年,元朝只有九十八年,唯有宋朝超过了三百年,达到了三百一十九年。

宋朝能在领土面积、军事力量不及唐、元、明、清的情况下,创造了寿命超过三百年的奇迹,原因是非常多的。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当年留下的一句誓言。明代思想家、史学家顾炎武曾在他的《日知录》里,这样评价这句话:是“汉唐之所不及”,“故得继世享国至三百余年”。意思是这一优点连汉、唐都比不了,所以才让宋朝享国三百多年。

01 赵匡胤这句誓言是什么?

赵匡胤这句誓言,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不杀大臣言官”。这里的大臣,并不是指天下所有的臣子,而是指的皇帝身边的高级文武官僚。具体说来,文官是要做到宰相、副宰相级别的大臣,而武将则必须是做到枢密使、副枢密使级的武官。而所谓的“言官”,则是负责上书言事的官员,主要是指当时“御史台”和“谏院”的官员。

而按照这个标准,北宋曾经有过诛杀大臣记录的,只有3个皇帝:

宋钦宗,杀了两个大臣:一个是领枢密院事童贯,另一个也是领枢密院事蔡攸,他们也都是误国误民、该杀之人。

宋高宗,他杀了宰相张邦昌和枢密副使岳飞,杀张邦昌是因为他被金国立为了皇帝,而杀岳飞则是所谓“莫须有”的谋反罪。

宋宁宗,他杀了平章军国事韩侂胄。韩侂胄的死,完全是被南宋与金国议和所连累。此后,宋朝再也没有大臣、言官被诛杀的记录。

02 赵匡胤为何立下这句誓言?

赵匡胤出生于兵荒马乱的五代时期,对前代的历史教训印象深刻。虽然出身武将,但他并非是一个嗜杀之人,建立宋朝后,为了巩固政权,他采取了重文轻武的国策。既然压制武人,那就必须重用文人,因此他就表达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愿望。

而后来的宋朝皇帝,大多也都认可这个理念。但这里说的“共治天下”者,仅仅指的是皇帝身边的宰辅大臣和台谏言事官,也就是一些高级别的官员。

宋朝皇帝的这种理念,有点像今天的“员工持股”,极大的调动了身边这些宰执大臣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投入到朝政中来。

03赵匡胤的这条誓言,具体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1)大臣们没有了性命之忧以后,无疑更有地位和尊严,也能激励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动力,在皇帝面前秉公直言、敢说敢做。于是,在宋朝也出现了许多敢于与皇帝“争长短”的耿直大臣,比如寇准、包拯等等,促使皇帝少犯错误。

(2)大臣们没有了性命之忧,对皇帝和大臣都是一个制约。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大臣们敢于劝谏皇帝,大不了官不做了。二是台谏官们也敢于举报、检举行为不端的官员,哪怕是当朝宰相,大臣们都有勇气让他们丢了乌纱帽,这样就不会形成个别人独大的权臣势力。

(3)大臣们没有了性命之忧,形成了比较开明、开放的朝堂氛围。大臣敢于说话,反倒让皇帝的皇权、大臣的行政权和台谏官的监察权都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衡。

每当皇帝们遵守赵匡胤这条“誓言”时,宋朝就不会犯大错误,所以即便屡受外敌入侵,总能挺过去。但当他们背弃这条誓言之时,就会遭遇大麻烦。比如宋徽宗时,重用蔡京当政,偏听偏信,导致权力制衡体系失灵,也酿成了北宋在“靖康之变”中猝死的惨剧。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