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尉”古代这些听起来很小的官职,其实权力很大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史书上说了啥的《古代这些听起来很小的官职,其实权力很大》,希望大家喜欢。
从古至今,许多称呼的意思是几经变迁的,再加上不同地方的演化,同一个词的意思是变化多端的。
例如说“哥哥”这一个词,按理说指的是兄长,但是在唐朝的记载,父亲在孩子面前自称哥哥;到了宋代,妻子称呼自己的丈夫为哥哥;元朝时期,孩子叫自己的父亲也可以直接叫哥哥了;明朝时,父母叫自己儿子也能叫哥哥了,在某些地方,仆人喊自家的少爷也这么叫。
与哥哥这个“民间称谓”不同,有许多现在听起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词,在等级森严的某个封建王朝,可能指向的就是一个普通人触不可及的高官的专属称呼了。
比如说“中尉”这个叫法,现在是一个军衔称号,是尉级军官的第二级,在军队的里属于低级军官。而在历史中,中尉就可能是全国军队的最高长官了。
中尉本是在战国时的赵国设置来选官举贤的,到了汉朝时“中尉”已经是“三公九卿”里的一员,同时拥有掌管京城治安、管理中央武库、统领京城附近的精兵等权力,到了汉景帝、汉武帝,中尉甚至成为了两位皇帝削藩的利器。此时各个刘姓诸侯国的军事长官,也是称中尉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中尉依然是诸侯国的统领军队的长官,但是手中的权力已经不如秦汉时了,工资更是下跌了不少。
到了后来,叫中尉这个名字的官职里面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御史中尉”和“护军中尉”了,这两种也都简称中尉。
“御史中尉”出现在南北朝时,属于军中的执法官。本来监察武将的权力是由御史中丞掌握的,但在北魏这样的军事重要性超过文事的政权里,文官显然是弹压不住骄兵悍将的,于是干脆设置了一个武职,即“御史中尉”,来监察武官。
“护军中尉”更是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横行一时的标志。唐朝时的禁军自初唐开始就是皇权交接与巩固的重要倚仗。而自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开始,宦官就开始凭着靠近皇帝的优势,逐渐开始染指朝权。到了唐肃宗的孙子唐德宗时,因为种种原因,他将神策军这一新成立的禁军的军权交给了宦官,最高主管的两个宦官称为“护军中尉”。从此唐朝的宦官既有军权又有朝权,开始了左右朝政、废立皇帝的道路。
“中尉”这个是武官的职位,接下来再说一说有意思的文官职位。
又比如“典签”这个职位,本来相当于是秘书,主要负责的是文书工作。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它的权力大大扩张,成了当时真正掌握地方权力的藩王闻风丧胆的存在。
在南北朝时期,皇帝集权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世家门阀,另一个就是皇室的同姓王。
要知道,西晋衰弱的开端就是八王之乱,顾名思义,就是几个司马家的同姓王起来争夺皇位,打得天下大乱,这才有了五胡乱华的惨剧。皇室诸王拥有过高的权力显然是对中央集权是不利的。而世家门阀垄断官位,掌握了地方上的权力,拥有财富、人口无数,在东晋时经常搞出了臣下架空了皇帝的事情。
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门阀,因为世家门阀掌控着地方的权力。所以朝廷需要用其他势力去制衡地方上的门阀。寒门士子一时无法成规模,那么就只能用自己的亲人,将自家的叔伯兄弟封王,然后派驻到地方。这样确实打压了地方的豪族的势力。但是选择王室到地方,一个一个藩王到地方,掌握一地的权力,必然会吸收许多人才到他的手下去效力。而藩王按照道理来说,是具有皇位的继承权的。所以一不小心,这南朝宋国的皇帝门阀还没有打到,自己派驻地方的藩王就要开始造反了。
在这样特殊情况下,典签这个原本平平无奇的“秘书”,就被赋予了监视王爷的权力。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典签的权力已经大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渐渐地,藩王在地方的政务必须都要送给典签去过眼,接着藩王的活动范围被典签限制住,到了最后,有的藩王甚至想吃什么,厨子都要先给典签报备,然后才能吃到饭菜。在这样的高压下,有的藩王甚至被逼得杀了典签造反。
从史书上来看,典签是典型的官小权大,是历史上维护皇权的产物。它的权力来自皇帝,所以当皇帝不再需要典签去监视的时候,它也就威风不在了。
同样的称呼,却有完全不一样的权力。古代那些听着小,其实权力很大的官你还知道哪些呢?
古代这些听起来很小的官职,其实权力很大
古代中尉和典签都是小官?一个是全国军队首领一个能管王爷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书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