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军师临死前送皇帝一筐鱼,皇帝当时毫不在意,17年后悔不当初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老罗谈史的《军师临死前送皇帝一筐鱼,皇帝当时毫不在意,17年后悔不当初》,希望大家喜欢。
我国历史上商周时期有勇于向暴君纣王进谏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比干;有战国时期言语巧妙、一心为国进谏齐王改良政治广纳贤才的邹忌;还有三国时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汉室进言献策表忠心的《出师表》。
一个国家的发展缺不了正直的帝王也缺不了忠心耿耿的大臣。
一、一统江山朱元璋
蒙古帝国建立的元朝,曾经用铁骑几乎踏遍了整个欧亚大陆,一个个国家被无情摧毁。这样的一个传奇帝国最终被朱元璋带领的军队给灭了。平民出身的朱元璋毫无身份背景一步一步从骁勇战将变成一代帝王。
朱元璋非常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一生都专心致力自己的国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惩罚贪官、爱惜百姓,主动减轻农民的赋税,为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灾区难民送救济粮,帮助百姓渡过难关,对待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朱元璋费尽心机……
除了能力,朱元璋的帝王之术和权谋运筹也是非常令人赞叹的。
二、为子孙杀伐众人
在他平定天下,成为一国君王的时候,他一心想要稳固根基,保证自己的儿孙稳坐王位不受威胁,竟然在胡惟庸的蛊惑下诛杀了很多建国功臣,胡惟庸的目的就是接近朱元璋一步一步挑拨离间、陷害忠良,利用朱元璋想要为自己子孙扫清障碍的想法诛杀功臣,根据统计:被迫害连同株连的人命将近两万五千余人。
刘伯温从小被称为“神童”,看书过目不忘,年纪轻轻洞悉天下大事小情,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刘伯温为朱元璋的事业贡献了不可估量的功绩,然而朱元璋却在登基之日只给他封了个小官,让他向资历没有自己高的人鞠躬。
此时,刘伯温已经感受到朱元璋对自己的忌惮和想要让自己不再插手朝政的心思,更是经常受到朱元璋的各种暗示。眼看朱元璋身边的胡惟庸祸害朝政,排除异己势力不断增加。真正为朱元璋和国家着想的人又越来越少,他也只能暗自无奈,申请告老还乡。
事情却没有那么顺利,善于弄权阴险狠毒的胡惟庸利用疑心极重的朱元璋以审问为由召回刘伯温,证明自身清白后,身染重病的刘伯温一直吃药,病情却每况愈下。就在刘伯温弥留之际,他让自己的儿子把家里祖传的一本书和一筐鱼送给朱元璋。
而此时的朱元璋杀心大起,对刘伯温的举动毫不在意。明洪武十三年,他先是杀了早已不满经常搬弄是非兴风作浪的胡惟庸诸多同党,过了不久又杀了胡惟庸的上级李善长全家七十余口人。其中还有一个人名叫蓝玉,他是朱标最好的朋友。
起初,朱元璋对这个蓝玉很是赏识,蓝玉的发展也非常顺利,久而久之,他的性格变得傲慢无礼。1392年,朱标去世,蓝玉没有了依靠。朱元璋又立了自己的孙子朱允文,此时,蓝玉却还是骄傲自满。
为此,朱元璋为了孙子地位可以不受影响,便又以谋反之罪杀了蓝玉和多位开国元勋近一万多人。其实这性格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手握权力还和很多元勋大臣都有联系。
到这里,朱元璋的身边已经没有多少曾经和自己共患难一起打江山的大臣大将了。所有为他立过汗马功劳的大臣及其家人亲戚几乎都被杀光,连他的孙子都觉得震惊,甚至不敢接受这样一个血淋淋的江山。
三、一筐鱼一本书
建立大明王朝以来,朱元璋非常关注国家民生经济,为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一度创下盛世。可是后来多次消灭手下的能臣勇将,很多忠心耿耿更加了解国情的人也都被清扫。皇朝没有因为自己的整顿而更加稳固反而有摇摇欲坠之势。
朱元璋本是想要除掉能威胁孙子王位的人,却也除掉了所有能和自己一条心拥护新皇帝为新皇帝出谋划策的人。随着各方面新势力的不断生长,朱元璋小孙子的皇位摇摇欲坠、江山危机四伏,一切都朝着反方向发展。
时隔十七年之久,朱元璋再次翻开已故刘伯温送给自己的遗物,一本书是刘伯温家祖传之物,正是这本书才使刘伯温从小就聪慧过人,并且通晓天下道理。朱元璋又想起当年一同送来的一筐鱼,便立刻恍然大悟,痛心疾首、悔不当初。
曾经共进退同荣辱的大臣就像是水,时间久了看似可有可无却必不可少,因为这些大臣是建功立业的根本,是组成皇朝的栋梁。只有他们的存在才可以辅佐皇帝,让天下子民和睦相处。
鱼就像是皇帝和各位皇子如果没有了水是没有办法存活下去的更别说在江河里遨游。没有了可用的亲信大臣的王侯将相就少了能利用的智囊团,也失去了可依靠的力量,帝王之术再也不会有任何效果。像极了当年刘伯温送过来的因为干涸而死的一筐鱼。
结束语
如果朱元璋多一些对忠臣的信任,少一些猜疑,如果刘伯温后来选择直言不讳地把道理告诉朱元璋。也许大明朝就不会险些断送未来,遭受本来不应该遭受的劫难。